13 London Road,
London, SE1 6JZ
020 7928 0276
info@lisaslaw.co.uk

近年来,英国的治安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防盗,商家可谓是“煞费苦心”,使出浑身解数来防止盗窃。

 

有的在高价值、易盗取的商品上加上防盗锁、亚克力盒子,也有的商家更大规模地使用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

 

虽然这些方法看似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实际上,不论是商家还是顾客,有些还是没能逃过被盗抢的命运。

 

于是,商家和消费者也开始“进化”。前一阵子,伦敦高奢商场Harrods的一些品牌就开始提供“素袋子”,让奢侈品开始不那么显眼。

 

 

当Harrods不再“高调”

 

以往,英国的奢侈品商场会提供带有其logo的包装袋,当消费者拎着这些袋子走出门店,不仅仅是对商场的又一次曝光,也能让消费者感到“有面子”。

 

然而,伦敦的Harrods已经开始另辟蹊径,询问消费者是否带有Logo的袋子,还是匿名的包装?

 

这不是奢侈品牌的营销花招,而是如今伦敦高端百货的新常态。

 

比如Harrods的Van Cleef & Arpels专柜,已经开始为顾客提供无标志(logo-free)购物袋,这其实是一种主动防盗的策略。

 

因为小偷往往会盯着那些印有logo的袋子下手,如果提供无logo的袋子,恐怕就不会成为小偷的目标。

 

根据警方数据,伦敦威斯敏斯特区(Westminster)个人盗窃案件从2021年每千人6起,激增至2024年每千人超过20起。短短三年,增长三倍多。

 

街头被抢走的往往是手表、珠宝、手机——恰恰是Harrods和高端品牌客户最常携带的物品。很多顾客以前往往会自己准备一个素色的袋子,然后再将高价值的商品放入其中,这样就可以掩盖其真实价值。

 

这无疑是一种无奈的做法:在一个盗窃率上升的城市里,“不显眼”比“闪亮”更安全。

 

 

商家也成“受害者”:B&Q的16,000英镑教训

 

顾客被偷的同时,商家也逃不开被盗的命运。就在2025年,来自伦敦南部布罗姆利(Bromley)的Daniel Cleveland被判入狱3年。

 

他的罪名不是街头抢劫,而是——偷水龙头。

 

这名33岁的惯犯,与同伙在伦敦及英格兰南部连续作案11次,目标锁定B&Q等大型五金建材零售店。

 

他们的作案方式堪比“电影桥段”:有人在店内户外花园区将偷来的商品从围栏里扔出去;同伙在外接应,将货物装上假牌照车辆扬长而去。

 

根据调查,被盗物品总价值高达16,000英镑,主要是高价的水龙头与卫浴配件。警方经过跨区合作,最终将其在家中逮捕。

 

最终,主谋Cleveland在卢易斯刑事法院(Lewes Crown Court)认罪,被判3年监禁。伦敦警局负责人表示,2025年初至今,社区犯罪已下降15.5%,但零售犯罪仍是重灾区。

 

治安“双重焦虑”:顾客怕被抢,商家怕被偷

 

Harrods与B&Q,一个是高奢商场,另一个五金建材卖场,但面对的问题却出奇相似。这足以说明,小偷的作案地点和作案对象并不是瞄准单一的目标,只要身处零售业,都有可能遭殃。

 

带着品牌手袋出门、佩戴名表、在街头自拍,这些过去象征成功的举动,如今反而可能成为目标。

 

对商家而言,这意味着——顾客的安全体验,已经延伸到店门之外。

 

对偷盗者来说,零售犯罪往往被视为“轻罪”,但一旦积累到一定数量,就足以令商家蒙受巨大损失。

 

警方虽加强打击,但资源有限,中小商户仍需自我防范与法律准备。

 

 

防盗不只是装摄像头那么简单

 

对于很多在英国的华人商家而言,往往会把防盗简单地理解为“装摄像头”即可,而在现在看来,监控的震慑力远远不够。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预防、应对、取证三步缺一不可。

 

第一步:预防机制——“显眼防盗+ 低调销售”

 

优化店面布局:将高价值商品放置在靠近收银台或摄像头覆盖区。

 

“显眼防盗”标签:对易盗商品(香烟、电子产品、高价值商品)使用安全锁、透明防盗壳。

 

“低调销售”策略:借鉴Harrods的做法,为顾客提供“匿名包装”选项,减少顾客离店后被盯上的风险。

 

培训员工识别“可疑行为”:例如顾客反复进店、不愿结账、组队分散行动等。

 

第二步:应对机制——“零容忍+ 合法行动”

 

建立内部报告机制:任何盗窃行为应立即记录,并通知警方(报警电话101或在线报案)。

 

合理使用“民事驱逐权”:对屡次行窃者,可依据《1994年刑事司法与公共秩序法》(Criminal Justice and Public Order Act 1994)拒绝其入内。

 

禁止过度使用武力:根据《刑法》(Criminal Law Act 1967),商家可使用“合理的武力”阻止犯罪,但过度制止可能反被起诉,比如,强行搜身、追打或私自拘禁,均可能构成“非法限制自由”。

 

第三步:取证机制——“证据决定一切”

 

保存监控录像:英国警方非常依赖视频证据。保留期建议至少30天。

 

收集发票与库存记录:便于确认被盗物品的数量与价值。

 

员工证言的记录:员工应在案发后立即书面记录事件经过,避免记忆偏差。

 

除了做好预防,有哪些法律途径可以考虑?

 

盗窃案件中,商家除了刑事追诉外,还可考虑民事索赔(civil recovery)。

 

英国有多家机构(如Civil Recovery Solutions)可协助零售商向被定罪的盗窃者追讨经济损失,包括:

 

被盗物品价值;

 

安全系统额外成本;

 

员工时间与心理损失。

 

此外,对于屡次作案或团伙盗窃,商家可申请:

 

禁止令(Injunction):禁止特定人员进入店铺范围;

 

禁止通行令(Exclusion Order):通过地方法院申请,将盗窃者列入社区禁令名单。

 

 

丽莎小结:低调,是新的安全感

 

在伦敦,“低调”不再是谦逊,而是智慧。

 

从Harrods到B&Q,从珠宝到水龙头,都说明一个事实——防盗不再只是警察的事(或者说,仅依赖警察是不可取的),而是整个商业生态的责任。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监控、RFID防盗系统与警方共享平台的推广,防盗也将更加智能化。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需要商家进一步投资安全设备才能够实现的。因此,合理调整店面布局,优化防盗措施,甚至是使用低调包装都是当前可以尝试的低成本方法。

 

如果您作为商家已经屡次遭到损失,也可以考虑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商法部。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丽莎律师行定期发布实用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法律资讯!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直接联络我们,提出任何法律咨询。

订阅我们的电子报

Subscribe Newsletter Blog Sidebar Chinese

这个字段是用于验证目的,应该保持不变。
Untitled(Required)

欢迎咨询我们,并了解我们如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