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London Road,
London, SE1 6JZ
020 7928 0276
info@lisaslaw.co.uk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情侣选择不结婚而直接同居生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61%的英国人口以夫妻身份生活,其中五分之一的人属于同居而没有结婚的。

 

然而,当感情破裂、生活走向终点时,同居关系中的财产分配,却常常没有婚姻那样明确的法律保障。那么,同居伴侣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讲一个来自英国的经典判例《Stack v Dowden》,该案讲述了同居关系中房产权益分配的复杂性。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英国。一对未婚伴侣S先生和D女士于1983年开始共同生活,他们搬入了一所登记在D女士名下的房子。后来,两人育有四个孩子,并在1993年卖掉原房,购买了新的家庭住宅,这次是登记在双方联名下。

 

房子的购买价格为190,000英镑,其中128,813英镑来自女方的账户,其余65,025英镑为二人共同贷款。两人还购入了两份保单,一份联名,一份为女方单独名下。贷款利息和部分保费由男方S先生承担,而还款本金中,S先生出了27,000英镑,D女士出了38,435英镑。

 

虽然共同生活多年,两人始终保持各自独立的财务系统,账户分开,各自理财。2002年,两人分手,S先生离开了房子,D女士继续与孩子们居住。

 

争议焦点

 

分手后,S先生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将该房产出售,并将所得平分。一审法院支持了他的请求,但女方提出上诉,认为这非常不公平。上诉法院支持D女士观点,虽然房子是联名购买,但应按照出资及整体情况来判断。法院认为,房屋净收益女方65%,男方有35%。

 

S先生就不服了,再次上诉。

 

那么问题来了:

 

联名购房,是否等于房产利益一人一半?

 

如果出资不对等,但没有明文协议,法律如何判断真正的权益分配?

 

 

 

法院怎么说?

 

英国上诉法院明确指出:

 

联名登记的财产,在没有明确相反证据时,推定双方在法律和实益上均等持有,但这只是起点。如果有人想证明实际利益应该不同,需要提供充分证据,展示当事人真实的共同意图。

 

如何展示当事人意图呢?每个案件需依据其具体事实判断。除出资外,其他许多因素亦可能揭示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包括:转让时的任何建议或讨论、为何以联名购房、为何允许幸存者出具收据、购房目的、双方关系性质、是否共同为子女提供住所、购房融资方式、财务安排(共同或分开)、如何支付房屋开销等。甚至当事人的个性特征也可能是判断意图的重要因素。

 

非婚同居情形中,金钱因素可能比婚姻关系中更显著。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后,法院推定双方虽为联名登记却并不打算共享实益权益。

 

法院指出:

 

虽然是联名登记,但在购买该房产的时候,双方都清楚:女方D女士的出资远高于S先生;

 

尽管原计划由S先生支付贷款利息和联名保单报废,双方也计划尽快还清贷款,这些因素在特定背景下可支持双方打算非均等分配房产权益的推论;

 

另外,双方财务上长期分开管理,甚至连水电费都是女方名下;两人同居近二十年、有四个孩子,却仍保持财务“独立”。以上证据更加表明,即使登记在联名之下,双方也无意平分房产权益,更不可能有在一方去世前仍然保留联权共有的意图。

 

因此,法院认定:双方实际上并未意图平分房产利益。最终维持上诉法院的判决:女方占65%,男方占35%。

 

 

丽莎评论

 

不少人认为,只要和伴侣共同生活多年,就自动成为事实夫妻,享有与已婚夫妇一样的法律权利。这种误解源于“普通法婚姻”(Common Law Marriage)的说法。但实际上,在英国法律中,这种婚姻形式并不存在。

 

“普通法婚姻”原本是指一种非正式婚姻关系,在某些司法辖区下,长期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的伴侣,其关系可被法律承认为婚姻关系。然而,在英国,无论两人同居时间多长、关系多亲密、甚至育有子女,只要没有登记结婚或签署民事伴侣关系,就不会被视为法律意义上的夫妻。

 

也就是说,如果你和伴侣长期以夫妻形式生活,但没有正式登记结婚或注册民事伴侣关系,那么你的法律权利将远远少于已婚夫妇。尤其在分手、死亡或财产纠纷时,法律对未婚同居伴侣的保护是极其有限的。

 

比如,在同居关系结束时,经济较弱的一方通常无法申请配偶抚养费,唯一的法定义务是支付子女抚养费。同居伴侣之间也没有自动分享养老金、遗产或财产的权利。除非财产是联名持有,否则你几乎不可能获得对方的财产份额。即使是联名持有,也不意味着可以平均分配。法院通常还会根据出资比例、双方意图等因素进行判断。

 

这意味着,在房产纠纷中,如果房屋只登记在一方名下,未登记的一方在法律上几乎没有保障。或者,就像前文提到的案例,即使房产是联名购置,法院也会深入审查双方在购房时的真实意图、出资情况以及财务安排,并不当然地认为双方应各占一半。

 

综上所述,对于长期同居但未结婚的伴侣来说,如果在财产、出资、家庭责任等方面没有提前明确约定,一旦关系破裂,往往会面临权利模糊、纠纷复杂的局面。

 

如果您是同居伴侣,签署一份同居协议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协议虽不浪漫,却可以从法律角度保障双方的利益,避免将来产生高额的法律费用和情感纠纷。协议中可以明确写明共同财产如何分配,哪些资产属于个人,哪些属于双方共同所有,还可以约定分手后如何处理房产、车辆、存款等问题。

 

如果你们共同购买房产,一方出首付,另一方负责按揭,或者一方只是承担租金,同居协议都可以明确各自的责任与权益。这种清晰的书面约定,可以在感情出现变数时成为双方权益的保障。

 

此外,同居协议还可以记录现有共同持有的资产情况,避免未来发生纠纷时“口说无凭”。如果没有这类文件,一旦发生法律争议,举证难度大,法律程序复杂,往往会导致弱势一方难以维护自身权益。

 

总的来说,虽然英国法律对同居关系的保护远不及婚姻,但通过提前规划和签署协议,依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法律风险,避免将来的不必要纷争。感情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但法律保障才是现实生活中最坚实的依靠。

 

 

如果你对同居协议、共同财产或法律分割问题还有疑问,欢迎进一步联系丽莎律师行,我们的家庭律师会继续为你分享更多实用的家庭法律知识。

 

如果您对文章有任何疑问,请进一步联系丽莎律师行。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 📱 《丽莎知道》网站版 📱 <

 

 

《丽莎知道》有自己的网站!

 

复制网址www.lisaknows.co.uk进入《丽莎知道》网站。手机、平板、电脑,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轻松掌握第一手英国法律资讯。

 

想要更快找到自己想看的文章或影片?使用《丽莎知道》网站的分类和关键字搜索,立刻获取微信公众号的同步更新

 

通过“问问丽莎”功能,您还可以提问、讨论,甚至结交朋友!我们提供6大主题论坛,包括移民、房产、商业、诉讼、税务等,帮助华人在英国互相交流与支持。如果有隐私问题,您也可以私密咨询丽莎

 

立即访问:www.lisaknows.co.uk,体验更多便捷功能!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法律服务,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随时为您提供专业的支持。

 

无论是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脑,丽莎律师行始终伴您左右。委托丽莎,法律服务从未如此简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6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丽莎律师行定期发布实用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法律资讯!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直接联络我们,提出任何法律咨询。

订阅我们的电子报

Subscribe Newsletter Blog Sidebar Chinese

Untitled(Required)
这个字段是用于验证目的,应该保持不变。

欢迎咨询我们,并了解我们如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