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粉们周三好!丽莎为大家整理了近期值得关注的英国移民快讯,本篇将涵盖的重点移民讯息有以下:
- 英国技术工签新趋势:谁留下?谁离开?
- 永居门槛变10年?议会将于9月8日开启辩论
- 英国治安新举措:移民成了“隐形焦点”
- 内政部吃瘪败诉,庇护酒店将被禁
→英国技术工签新趋势:谁留下?谁离开?
自从英国脱欧后,移民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前,来自欧盟的工人可以“想来就来”,不需要签证。但从2021年1月起,英欧之间的“人员自由流动”终结,英国统一实行“积分制”移民体系,这让英国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最近,牛津大学的“移民观察站”(Migration Observatory)发布了一份新简报,把这几年的英国移民情况进行总结:
1.谁在撑起英国的劳动力?
脱欧以后,绝大多数的英国技术工签被非欧盟国家的人拿走了。到2025年3月为止的一年里,只有11%的工作签证发给了欧盟公民,而在非欧盟国家中,印度人拿英国工签的数量稳居第一,尼日利亚、菲律宾等国家公民的数量大幅上升。
2.签证政策越来越紧
2023年,英国发出了超过30万张工作签证,创下新纪录,主要是因为医疗和护理行业缺人。但从2024年开始,英国政府提高了工资门槛,同时对护理机构的资格进行更严格审查,发放的签证数量开始下降。虽然整体数量还是比脱欧前多,但趋势已经开始“降温”。而现在,护理工签已经取消。一句话:想留在英国工作,门槛越来越高。
3.隐藏的风险:被剥削的可能性
说到医护工签的岗位,就不得不提到风险。因为工资低、工作环境封闭,不少移民工人处于弱势地位。数据显示,仅在2022年7月到2024年12月之间,就有3.9万名拿着医护工签被发现挂靠在被吊销工签牌照的雇主名下。对工人来说,这意味着不仅丢了工作,还可能面临身份失效、被迫离开英国的困境。
4.学生变“新劳动力”
另一个有趣的变化是:国际学生成了英国的新劳动力来源。2021年起,英国推出“毕业生签证”(Graduate route),允许留学生在毕业后留下来找工作。2024年,有17.2万人拿到这类签证,其中很多人后来又转成长期工作签证。
对普通人来说,这些数据背后透露的信息很直接:
如果你打算去英国工作,要有心理准备——工资门槛更高,找到合适的工作更难。
留学生反而成了“曲线留下”的群体,先用学生身份入境,再通过毕业生签证和工作签证逐步走向长期居留。
对英国来说,矛盾也很明显:一边是政府想控制移民数量,一边是社会对外国劳动力的依赖越来越大,甚至关乎英国的经济命脉。
面对当前的签证政策,丽莎还是建议广大拥有工签牌照的雇主,提早做好相应人力资源规划,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移民朋友们来说,早规划,早行动,以免因为签证政策的改变致使移民之路更加复杂和艰难。
→永居门槛变10年?议会将于9月8日开启辩论
上一节丽莎提到过往技术工签变化的总结,而接下来的话题可能是当下移民朋友们,尤其是目前持有技术工签的人更为关注的——英国永居门槛从5年变成10年的话题。
根据英媒报道,英国议会将在9月8日就一项颇具争议的移民政策展开辩论——是否将获得“永久居留”(ILR,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的年限要求,从目前的5年延长到10年。
根据现行制度,在英持有“技术工人签证”的移民,如果在英国连续合法居住5年,并满足其他条件,就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这一身份相当于“准公民”,不仅可以自由工作,还能享受社会福利。但内政部在今年5月发布的《移民白皮书》中提出,应把年限改为10年,以“促进融入”和“减轻公共服务压力”。
这一提案迅速引发强烈反弹。超过25万人签署了两份请愿书,其中一份有15.7万人呼吁保留现有的5年路径,另一份则有10.7万人专门为BNO持有人发声。批评者指出,延长年限等于“变相加码”。
英国政府目前回应道:永久居留是一种“特权而非权利”。除了居住时间,他们还希望申请者能在经济和社会上有更多“实质贡献”,而不仅仅是待够年限、通过一项“生活常识考试”。
可以预见,如果“十年居留”政策真的落地,最受影响的可能是年轻技术移民、护理行业外籍工人以及希望长期定居在英国的国际学生。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未来规划,也会改变英国对外的吸引力。对普通移民家庭来说,等待时间翻倍,意味着成本更高、不确定性更强,也会让他们在“留下还是离开”的抉择上陷入更大压力。
目前,仍不能确定永居门槛延长至10年的要求是否会波及已经持有工签的移民群体,或许我们会在9月初的议会辩论中得到更多细节。届时,丽莎也会第一时间为大家分享最新动态。
→英国治安新举措:移民成了“隐形焦点”
最近,英国警方的两个新动作引起了广泛讨论:一是大规模推广人脸识别(LFR)警车,二是出台新规,鼓励在重大案件中公开嫌疑人的国籍和族裔。乍一看,这些措施是为了打击犯罪、提高透明度,但不少人担心,它们背后的真正指向其实是移民群体。
首先,人脸识别警车的部署地点值得关注。虽然官方解释说是为了寻找通缉犯、性犯罪者和暴力嫌疑人,但外界担心,这些车辆未来会更多出现在中国城、南亚聚居区甚至工厂密集地,用来识别“非法移民”和“黑工”。一旦这种趋势形成,移民群体很可能成为重点监控对象,而不是警方口中的“随机扫描”。这不仅涉及隐私权,更可能让守法的外籍劳动者也生活在被怀疑的阴影中。
其次,新规鼓励警方在高调案件中公开嫌疑人的国籍和族裔。表面上,这是为了减少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但实际上,效果可能是进一步把“外籍”和“犯罪”捆绑在一起。比如在近期涉及移民背景的案件中,舆论很快就出现了对整个群体的污名化。这种“透明化”,很容易被解读为在迎合部分右翼选民的情绪。
这两项措施放在一起看,传递出的信号十分明显:英国正在把移民问题与治安问题捆绑。近年来,英国移民数量不断上升,社会紧张感加剧。在此背景下,强化监控、公开外籍嫌犯身份,很容易赢得部分民众的支持,却也可能加剧分裂与歧视。
可以说,英国现在面临的考验不仅是如何打击犯罪,更是如何避免让移民群体被“集体背锅”。如果安全与公平不能平衡,移民问题就会越来越政治化,甚至成为社会撕裂的导火索。
→内政部吃瘪败诉,庇护酒店将被禁
近期,英国庇护酒店引起的风波不断,游行示威活动愈演愈烈。想要了解事情全貌的莎粉,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背景信息:
割裂! 英政府叫嚣砍移民,增税! 却开放怀抱设4星庇护酒店?
不过,随着高等法院的一场裁决,让事情出现了“转机”:涉事的贝尔酒店(Bell hotel)的用途已经发生变化,却没有经过规划审批,因此下令所有庇护者必须在9月12日前搬离。
这件事不仅是一个地方议会或是游行示威人群的胜利,更像是一个信号——因为目前英国有三万多名庇护者被安置在酒店里,如果其他地方议会纷纷效仿,内政部的安置计划就会被严重削弱。
即便在本次法律对垒中,内政部曾阻挠判决,认为这将有损于庇护者的人权,但法院终究下达了禁令。
换句话说,这次判决给了反移民势力一个“突破口”。无论是政客还是地方居民,他们都可能把这看作是“合法拒绝庇护者”的范例,另一方面,这也是英国社会和民意进一步右转的显著标志。
好了,本期的《丽莎移民快讯》就到这里。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