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自中国的潮玩“Labubu”风靡全球,这款出自香港艺术家Kasing Lung创作的插画系列《The Monsters》中的角色,凭借着“兔耳、精灵、顽皮笑容”的独特造型,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Labubu”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毛绒玩具,而是兼具“艺术收藏”和“潮玩盲盒”的双重属性。尤其是“盲盒”机制更让“Labubu”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惊喜感。消费者购买一个盒子时并不知道里面是哪一款,可能是常见款,也可能是极为稀有的隐藏款。
这种“开盲盒”的心理刺激,让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随着Rihanna、Dua Lipa、David Beckham等一众欧美明星在社交媒体上的晒照,让“Labubu”彻底火出圈,在全世界风靡,甚至有人凌晨排队五个小时,只为抢到一盒最新系列。
然而,这让很多人看到了商机,想从“Labubu”的风口上分得一杯羹。
英国的“Labubu”热潮:排队、炒价与混乱
“Labubu”的潮玩现象在英国引发狂热。在今年早些时候,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的Pop Mart专卖店门口,常常可以看到长龙般的队伍。每逢新系列发售,黄牛党和粉丝挤满商场,二手市场上的价格更是水涨船高,有的隐藏款价格甚至被炒到数百英镑。
2025年5月,伦敦东部Stratford的Westfield购物中心就因为Labubu的发售引发了一场群殴事件——人们为了一盒玩偶大打出手,视频在社交媒体疯传。这也说明“Labubu”在英国的火爆程度。当然,不少人是“黄牛”,想要自己买到后立即高价转卖。
随后,为了减少这样的情况,Pop Mart暂时停止了在英国的发售,随后改为线上抽签的方式,只有“中奖”的人才能去门店购买,减少了排队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
然而,热潮之下,危机也悄然滋生。当正版“Labubu”供不应求、价格飙升时,不法分子盯上了这个巨大的市场缺口。于是,形形色色的“假Labubu”迅速涌入英国。
假货的泛滥:从电商到街头小店
据英国边境署(UK Border Force)透露,仅在2025年上半年,英国海关就截获了数十万只“假Labubu”,它们大多来自中国、香港和土耳其。这些假货通过快递小包、空运货物被大量走私进境。
即便政府严防死守,仍有数以万计的假货漏网。一旦流入市场,它们很快进入非法分销网络,被摆上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地的商店里以及各类临时快闪店的货架上,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电商平台。
英国消费者的“踩坑经历”屡见不鲜:有人在某电商平台下单,自以为买到的是正版“Labubu”,却收到粗制滥造的假货;有人在市集上买到的“Labubu”,回家才发现轻轻一捏眼珠就掉了下来。
当然,有一些眼力好的朋友会认出“假Labubu”,但只要一问商家,他们就会解释称:这不是“Labubu”而是“Lafufu”。
“假Labubu”,不仅仅是假货那么简单
不少人可能觉得,我就是买一个玩玩,不在乎真假。但事实上,假货的危害远比“花了冤枉钱”严重。
1.安全风险
多地的Trading Standards(英国地方标准监管机构)在查获的假“Labubu”中发现:
玩偶含有容易脱落的小零件,可能造成幼儿窒息。
有些娃娃材质劣质,遇到挤压就碎裂。
甚至有的假玩具含有超标化学物质,可能危害儿童健康。
因为正版玩具必须经过英国及欧盟玩具安全法规的严格检测,而假货往往完全绕过了这些程序。
2.经济损失
假货直接冲击了Pop Mart及英国零售商的利益。专家估算,假“Labubu”已经让英国合法零售商损失数百万英镑的销售额。这不仅是企业收入的流失,更是对整个英国消费市场的伤害。
3.助长有组织犯罪
假货产业链往往与洗钱、人口贩卖甚至恐怖主义资金有关。相比贩毒,卖假货“低风险、高回报”,因此越来越多的犯罪集团转而从事此类活动。
换句话说,每一个买到的“假Labubu”,背后都可能是一个庞大的黑色产业链。
在英国,售假可能面临怎样的处罚?
那么,在英国销售假“Labubu”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可能面临怎样的处罚?
1.侵犯商标权(Trade Marks Act 1994)
Pop Mart的“Labubu”作为注册商标和版权作品,受法律保护。根据《商标法》第92条:
故意销售或分销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属于犯罪行为。
最高可判处10年监禁,并处以罚金。
举个例子:2021年,英国曼彻斯特一名商贩因在“Counterfeit Street”市场上销售大批假冒耐克、阿迪达斯运动鞋,被法院判处两年监禁,并没收价值超过50万英镑的资产。如果将此类案例类比到“假Labubu”上,一旦商家被查获大规模销售侵权玩具,同样可能面临监禁、罚款以及资产冻结。
2.侵犯版权(Copyright, Designs and Patents Act 1988)
“Labubu”的形象属于原创艺术作品。未经授权复制、生产玩偶,构成版权侵权。侵权者不仅需停止销售,还可能承担高额赔偿责任。
Pop Mart作为权利人,可以向法院申请禁令(injunction),要求商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追讨赔偿。赔偿金额通常会根据假货数量、市场损失以及品牌声誉受损程度来确定。
3.违反消费者保护法(Consumer Protection from Unfair Trading Regulations 2008)
销售假货属于“误导性商业行为”,可能被处以无限额罚款。
商家还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4.违反产品安全法(General Product Safety Regulations 2005)
若假玩具存在安全隐患,销售者可能因“供应危险商品”而被刑事起诉。
最高处罚包括监禁和罚款。
此外,地方政府的Trading Standards有权扣押假货、责令停售,并向法院申请禁令。被查获的零售商可能面临:
罚款数千到数万英镑;
被迫公开道歉或接受监督;
严重者甚至会被起诉追究刑责。
目前,已有销售“假Labubu”的商家收到了警告。2025年7月,英国North Tyneside Council就在短短3周内查获超过2,000件“假Labubu”,13家商户收到了正式书面警告。若继续违法,这些商家很可能会被起诉。
作为消费者,如何维权?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如何避免成为假货的受害者?
认准正规渠道:尽量在Pop Mart官方门店或认证经销商购买,不要贪图便宜在陌生电商平台下单。
提高辨别力:“假Labubu”通常做工粗糙,包装印刷模糊,价格远低于市场价。
举报机制:如果怀疑是假货,可以向当地Trading Standards或英国知识产权局(IPO)举报。
如您买到假货,不论您购买之前是否知情,丽莎建议您进行举报,保护您自身的权益。
对于商家,商品被侵权,如何维权?
其实,假货问题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直接打击了正版商家的生存空间。那么,当商品被侵权时,企业或零售商应如何维护自身权利?
1.注册和确认知识产权
商家首先要确保在英国和欧盟完成商标、外观设计或版权登记。只有在权利明晰的前提下,才能依法追究侵权者责任。Pop Mart就在全球多个司法管辖区注册了“Labubu”商标,为维权提供了坚实基础。
2.向Trading Standards举报
如果发现市场上有大量假货,可以直接向地方Trading Standards部门举报,请求查处。他们有权扣押商品、封存仓库,并将案件移交法院。
3.申请禁令(Injunction)
企业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法院紧急下达禁令,禁止侵权商家继续销售假货。这种方式能在短时间内遏制损失扩大。
4.索赔与追偿
企业可要求侵权者赔偿因假货导致的经济损失,包括:
销售额下滑
品牌形象受损
打击假货所花费的额外执法成本
英国法院在计算赔偿时,通常会参考侵权规模、获利金额及恶意程度。
5.跨境合作
鉴于很多假货来源于海外,企业可以通过与海关(UK Border Force)和知识产权局(IPO)合作,在进口环节直接拦截侵权商品。这种“源头阻断”方式,比事后维权更为高效。
6.公共宣传与消费者教育
除了法律手段,企业还应主动发布公告,提醒消费者识别真假,减少市场对假货的需求。
其实对于商家来说,维权并非只是“打官司”,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知识产权注册、行政执法配合、司法维权和社会宣传。如果您需要任何帮助,或是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咨询丽莎诉讼部。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