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早年来到英国的华人朋友,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慨:“英国变了”。
二三十年前的英国,街道整洁,社会安定,邻里关系淳朴,一些小镇甚至能做到“夜不闭户”。偷盗、打砸抢,在人们的印象里只是个别事件。
然而,近些年情况变了。特别是新冠大流行之后,很多人都能明显感觉到:英国社会治安正在走下坡路。
街头乱象越来越多:少年黑帮横行、砸车偷车、商店被砸、盗窃频发。对于在英国辛苦打拼的华人商户来说,这种变化可能更加明显。
最近,南安普敦(Southampton)就有不少商家叫苦不迭,这不是生意能不能做下去的问题,而是到底能不能安稳开店的问题。

真实案例:青少年无法无天,商家无力自保
在南安普敦附近的Shirley高街,手机店老板穆罕默德·乌斯曼(Muhammad Usman)就被逼到了绝境。
从名字可以看出来,乌斯曼并非本地人,也是一位来到英国的移民,或是移民后代,在这里依靠一家手机店谋生。
某天,他店里来了一群少女,但迟迟不离开店铺,这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意,他想要赶这群青少年离开店铺,但其中一名穿着粉色紧身裤和洞洞鞋的女孩当着他的面挑衅,还威胁道:“你要是敢碰我一下,我就告你袭击。”
乌斯曼只能拿出手机拍摄,却被少女嘲讽:“随便拍我吧,警察是不会帮你的。”
事实上,他的店早已饱受折磨:
- 橱窗被砸,
- 商品被偷,
- 店内被纵火,
- 甚至收到过“死亡恐吓”。
几个月下来,他已是身心俱疲,声音都带着颤抖。
而就在同一条街,另一位女商户恩纳·奥孔克沃(Nnenna Okonkwo)也遇到类似的情况。她表示:只是一小撮十几岁的孩子,竟能把整个街区搅得天翻地覆。
这些孩子不是大家印象中的“持刀帮派”,而是一些14岁、15岁的少女——她们自己都承认:
“我确实威胁过人,也打过人。”
有的甚至说,她们已经把和警察的周旋当作“获得肾上腺素快感”的方式。
对于这些店主来说,最可怕的不是财产损失,而是一种无助感:因为警察从来没有真正采取过行动。
这会给人留下一种印象,这些青少年真的是“无法无天”,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

英国警察:不愿管?还是不能管?
为什么这些孩子敢这样明目张胆?原因之一,是警察的尴尬立场。
当地的警员承认,他们确实面对着两难:
一方面,公众的呼声很高,要求警方“强硬执法”;
另一方面,孩子年纪太小,贸然送进司法系统,可能毁掉他们的一生。
于是,警察往往采取“慢一步”的态度,希望这些孩子“玩够了就收手”。
但现实却是:
孩子越来越嚣张,闹事越来越频繁;
商户越来越失望,自知“报警无用”;
警察越来越谨慎,治安越来越混乱。
因此,就有不少商家干脆放弃报警。比如在朴茨茅斯,修车厂老板Neil监控拍到有人砸车,当场打电话报警,警察却没来。久而久之,他直接说:“我后来索性不报案了。”
这就是许多商户心里的真实写照,真的是投诉无门。

为什么青少年会如此嚣张?
可能会有莎粉想问:这些孩子才十几岁,为什么这么无法无天?
其实,这种问题的出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叠加导致的:
1. 家庭教育缺失
很多孩子来自破碎家庭,父母无力管教,甚至放任自流。孩子从小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成长,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
2. 学校约束力有限
英国学校更强调“劝导”而不是“惩罚”,对学生的约束力相对有限,老师缺乏足够的惩戒工具,对问题学生缺乏实质性约束。
3. 移民冲击与社会撕裂
近年来,英国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经济压力加剧,社区凝聚力下降。一些青少年缺乏归属感,有人甚至把违法当作“找存在感”。
4. 法律的灰色地带
现有的“社区禁令、驱散令、社区行为约束”等法律工具大多针对成年人。而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适用范围有限,几乎处于“法律真空”。这也导致了商家和警方都“有法难依”。
5. 警力严重不足
大量警力被紧急案件占用,反社会行为往往被“降级”,最后甩给地方议会和巡逻员。
这些因素叠加,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结果就是:未成年人觉得自己有“护身符”,商家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转机?法律与政策正在介入
虽然局面糟糕,但并不是完全没有转机。
在Shirley,当地已经有青少年被送上法庭。警方确认,一名涉事少年因盗窃、纵火、攻击、刑事损害、违反驱散令以及带有种族色彩的骚扰等22项罪名被起诉。
也就是说,再小的年纪,如果严重违法,也并非完全“没事”,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正在推动新的立法工具。比如即将推出的“尊重令”(Respect Orders),专门针对那些屡次滋事的惯犯。只要违反,就可能面临2年监禁、无限额罚款或社区服务。
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计划赋予社区更多权力,例如:
收回长期空置、被木板封死的商铺;
阻止赌博店、电子烟店等“问题商铺”入驻当地高街。
这些措施一旦落地,或许能让商户和社区重新掌握主动权,而不是任由未成年人为所欲为。

丽莎小结:华人商户的“生存锦囊”
对于在英国做生意的华人商户来说,治安恶化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如果出现问题,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1. 第一时间报警,留存证据
无论警方是否快速响应,报案是必要的。
用监控、手机录像留存证据,将来申请禁令或索赔时都能派上用场。
2. 使用“社区保护工具”
可向地方政府社区申请社区保护通知(Community Protection Notice)或强制令(Civil Injunction)。
这些可以限制特定人员进入店铺或街区。
3. 联合邻里商户,建立商会或微信群
多个商户联合发声,可以集体向警方、议会施压,要求更频繁地巡逻。
也可以共享监控录像,互相通报情况。
4. 善用保险和合同条款
商业保险中通常包含盗窃、破坏的保障。
出事后要及时通知保险公司,避免理赔受限。
5. 注意个人安全,避免直接冲突
英国法律对“自卫”的界定非常严格。贸然与未成年人冲突,可能反被控告袭击。
建议采取“防御为主”的方式,用监控取证,避免身体接触。
6. 关注地方政策和新法案
政府正在推动“尊重令”(Respect Orders)。
未来也可能对反复滋事的未成年人施加更强约束。
对于华人商户来说,移民英国,在这里创业生活的确是不易的,面对社会乱象,其实并不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就能解决问题。
有时,一些人,甚至是一些未成年人,他们就是喜爱“挑软柿子捏”,而这种态度就会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
华人商户不能以行动告知对方,我们可以“忍气吞声”。而是拿起法律武器在保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需要利用法律为自己发声,推动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正真改变环境,让大家有一个更加安全的生意环境。如果您遇到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商法部。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