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London Road,
London, SE1 6JZ
020 7928 0276
info@lisaslaw.co.uk

新闻与见解

对于移民来说,在英国找工作,雇主可能不看学历和经验,而是先看你是否有在英国合法工作的权利(Right to Work)。

 

没有这个,理论上就不能合法工作,除非雇主愿意担保雇员。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办理工签的确是越来越难。

 

听起来好像大家都懂这个规则,但现实中,总有人敢挑战底线。最近,英国法院就审理了一个离谱到像电视剧的案件——在一家NHS医院里,一名男移民竟然冒用女护士的身份上岗,并且连续在急诊室干了两个月!

 

 

“我叫Joyce,但我是个男人!”

 

故事发生在英格兰的切斯特医院(Countess of Chester Hospital)。

 

那天,一位病人觉得眼前一幕有点奇怪:这位穿着护士制服、自称“Joyce”的人,怎么看都不像一位女护士。

 

于是病人问了句:“你真的是Joyce吗?”

 

结果这位“护士”一脸坦然地回答:“我叫Joyce,但我是个男人。”

 

这句堪比英剧台词的回答,逐渐揭开了“Joyce”的真面目——其实是33岁的尼日利亚籍男子Lucius Njoku。

 

身份借来的,班也借来的

 

真正的“Joyce”——Joyce George,同样来自尼日利亚,是一名护士。她通过一家外包中介拿到了在NHS医院的工作机会。

 

然而,她自己并没有去上班,而是把自己的身份和工作机会借给了Njoku。

 

于是,两人玩起了“身份合伙人”的套路:

 

Joyce 提供身份、证件、NHS工作号;

 

Njoku 穿上制服,拿着她的名牌去上班。

 

两个月里,Njoku顶替Joyce的名字在医院急诊科帮病人洗澡、量体温、换衣服,表现还挺敬业。

 

甚至,同事们没人怀疑他不是“Joyce”。

 

 

真相揭晓:一场荒唐的“身份合作”

 

可笑的是,这场身份骗局直到两个月后才被揭穿。医院在经过调查后报警,警方追查到了真正的Joyce住处,结果在她家里——直接逮到了Njoku本人。

 

警察搜出了两人手机,里面全是他们互相协调班表的聊天记录。比如“你明天那班我去”“记得打卡”之类的消息,看得办案人员都无语。

 

最后,Njoku大方承认了自己冒用他人身份工作的事实。而真Joyce呢?她在被起诉后直接逃回了尼日利亚,英国法院随后发出了逮捕令。

 

Njoku的辩解:我其实是有资格的

 

案件在切斯特地方法院(Chester Magistrates’ Court)审理,Njoku被控“虚假陈述欺诈”(Fraud by False Representation)。

 

在法庭上,Njoku的律师辩解道:“Njoku本身就是一名合格的护士,只是英国的‘职业背景审查’(safeguarding checks)还没批下来,所以才想着先借朋友的身份去上班。”

 

也就是说,Njoku不是“不会干护士”这一工作,而是自己“等不及了”。

 

Njoku和妻子

 

而现在的Njoku因为案件影响,已经放弃了护理行业,转而在汽车制造厂Vauxhall做工。

 

法庭听取证据后,法官Jack McGarva说得很直白:“你欺骗性地进入了一个需要严格审查的岗位。这种行为破坏了整个体系的信任。”

 

虽然Njoku在工作期间没造成任何伤害,也没收到投诉,但这不代表他无罪。

 

法院最终判决:

 

16周监禁,缓刑12个月;

 

80小时社区劳动;

 

支付239英镑的法庭费用与附加费。

 

有莎粉可能想问,这种冒用身份的行为,为什么只是缓刑,而不是真正入狱服刑?

 

其实,法官在量刑时考虑了几个因素:

 

他主动认罪;

 

工作期间无任何患者投诉或事故;

 

没有其他犯罪记录;

 

案发后已离开护理行业。

 

所以,法院选择了缓刑加社区服务的从轻处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无事一身轻”——有案底在身、身份受限,未来想在医疗体系工作基本没戏。

 

 

Njoku的移民路:有了案底会被驱逐吗?

 

根据报道,Njoku最初是以学生身份来到英国的,后来妻子获得了NHS的工作签证(Health Care Worker Visa),他就成为了妻子的陪工签(Dependent Visa)持有人。

 

其实,这类签证其实允许持有人在英国工作,但必须以真实身份、合法途径被雇用。

 

而他现在的问题是用他人名义进行工作,就等于触犯了移民法规。

 

至于他是否会被驱逐出境?目前还没有定论。英国移民局往往会在刑事判决后再进行独立审查。

 

但实际上,Nojiku其实是在英国是有合法工作的身份的,他并没有“打黑工”。也就是说,他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于“用他人身份”工作的情况。

 

属于什么罪?法律怎么定?

 

从法律角度看,Njoku的行为非常典型地踩中了两条红线:

 

1. 虚假陈述欺诈(Fraud by False Representation)

 

根据《2006年英国欺诈法》(Fraud Act 2006)第2条,如果一个人以虚假信息或身份获取经济利益,就构成犯罪。

 

Njoku冒用朋友身份上班,领取薪资,本质上就是以虚假身份获取报酬。即便他工作认真、没有造成损害,也依然属于刑事欺诈。

 

2.移民法下的非法就业问题

 

虽然Njoku是“dependent visa”持有人,有在英国工作的权利,但这项权利仅限于以真实身份就业。

 

但用朋友的名字工作,其实与非法打工(Illegal Working)无异。

 

这个案件看似荒唐,其实暴露出很多移民在英国常见的误区。不少人以为:“反正我有签证,我朋友有工作机会,帮他上几天班没事吧?”

 

这是不正确的。在英国,工作权是个人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哪怕是夫妻、兄妹、朋友,也不能共享。

 

如果被查到:

 

工作者本人会被控欺诈或非法就业;

 

提供身份的人,也会被控“协助欺诈”或“共谋”。

 

而且,一旦涉及NHS、教育、儿童照护等敏感行业,处罚会更重。

 

 

丽莎小结:身份别乱“借”

 

Lucius Njoku可能没想到,自己借朋友的名字“临时代班”,最后却成了法庭上的被告。

 

他没有伤害任何人,却触碰了英国法律最敏感的底线——身份的真实性。对移民来说,身份不仅是合法居留的凭证,更是工作的生命线。

 

丽莎在这里再次提醒广大移民朋友:身份不能外借,否则后患无穷。如您在移民方面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移民部。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无论是经营商铺还是开设餐厅,诚信始终是立足之本。商家讲诚信做生意,也希望顾客同样以诚信相待。然而在当下经济本就面临挑战的环境中,维持一门生意已属不易,若还频频遇到客人逃单,更是雪上加霜。

 

尽管餐厅方面已采取多种防范措施,但这类行为似乎还是难以杜绝。更令人无奈的是,最近有些逃单者甚至“出新招”——不是直接跑单,而是用一张“冥币”来假装付款,试图浑水摸鱼??

 

 

开好车却用“冥币”付款逃单?

 

上周二,和往常一样,美国Missouri州Manchester市的这一家餐厅Michael’s Bar and Grill正在忙碌地接待客人。

 

The restaurant, seen here, is waging war on those who choose to leave without paying – by airing their faces on social media

 

当天中午,餐厅的服务员克里斯蒂娜·莫里亚蒂接待了一位客人。克里斯蒂娜回忆,这位客人看上去相当自信,他是开着一辆雷克萨斯来的,穿得也相当体面,似乎不会是那种付不起钱或者是有逃单可能性的客人。

 

当他走进餐厅后,立刻点了一份汉堡和几道配菜。

 

随后,他请求买单。服务员说,这位先生吃的这顿餐费包含一个汉堡和几道配菜,价值约40美元(也就是29.76英镑)。

 

他在买单时咨询,是否可以付现金。他要求用一张100美元(74.40英镑)的纸钞找零,以支付这顿餐费。

 

由于大多数情况,客人都是用银行卡或者手机设备来支付,克里斯蒂娜没有随身带着现金,也不太清楚店里是否有足够的现钞来找零。于是,她打算要回收银台看一眼。克里斯蒂娜说,她看着这位男子还挺诚恳的,所以她完全放下戒备。然而,当她取回找零的现金回到座位时,这名男子消失了。

 

接下来,她在这名男子的位置上发现了那一张100美元钞票。虽然它在外观上与真正的美国钞票相似,但当克里斯蒂娜仔细看的时候,才发现这不是真正的钞票。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那张“钞票”左边竟然有着一个绿条写着“祖先钱”。如果按照中国文化,这估计是用来祭拜先人的冥币,根本不是法定货币。

 

这是一张假钞,钞票一角的绿色条纹表明这是“祖传钱币”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过去几个月,Michael’s餐厅频繁遭遇类似的跑单事件。餐厅老板已经投资升级了整个安保系统——摄像头、车牌识别器、甚至面部识别技术一应俱全。虽然还是没有完全躲过逃单事件。但是这些设备把雷克萨斯男子的一举一动,记录得清清楚楚。

 

于是,餐厅决定将嫌疑人的照片和监控画面发到社交媒体上,希望以此提醒更多同行和社区居民保持警惕。

 

“我们是小企业,利润薄,靠的是顾客的诚信和员工的努力。但每次这种事发生,我们的钱就像被人从口袋里偷走一样。我们不能再沉默了。”

 

意想不到的是,故事迎来了“反转”。也许是因为看到了自己在网络上被曝光,这位雷克萨斯司机竟然主动返回餐厅。他支付了账单,并对自己的行为表示了歉意。

 

“我们欢迎诚实的客人,但我们也绝不会纵容欺骗。如果你试图骗我们,试图逃单,我们就会曝光你。让大家都知道——我们不是好欺负的。”

 

 

丽莎评论

 

虽然这事发生在美国,但本案涉及“假钞”或者说“冥币”来逃单的情况,确实值得所有餐厅老板警惕。

 

根据英国的法律,这件事情可能会涉及两个方面的法律知识。

 

我们先说说假钞(counterfeit banknotes)。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根据《1981年伪造及假冒法》第16、15、14和20条,伪造货币、持有伪钞并打算传递、以及明知是伪钞而用来换取货物或服务,都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具体来说,以下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 无合法理由而制造伪造钞票或意图以伪造形式流通或出让而制造伪造钞票。
  • 明知或相信伪造钞票而将伪造钞票交给、提供或交付给他人。
  • 保管或控制伪造钞票意图将其作为真钞交付、出示或交出,或无合法理由而保管或控制伪造钞票。
  • 保管或控制任何物品,意图或允许任何人使用它来制造伪造的钞票,意图以真钞冒充真钞,或制造或让任何人设计或改装任何物品以制造伪造的钞票,而无合法理由。

 

根据情节轻重,行为人可能被逮捕、起诉并面临罚款和/或监禁(具体刑期由法庭判定)。犯罪的最高刑罚为10年监禁。 此外,定罪后,资产可能会根据 2002年《犯罪收益法》被没收。

 

即便行为人在事后补交了款项或道歉,餐厅仍可以选择向警方报案;另外,若有实际损失(例如员工小费被拿走),理论上也可考虑民事索赔,但通常此类案件首先由刑事程序处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根据《2001年伪造和假冒法》(Forgery and Counterfeiting Act 1981),“假钞”指的是伪造的、与英格兰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极度相似,旨在冒充真钱使用的纸币。

 

回到本案来看,如果当事人给的仅仅属于“冥币”(又称“祖先钱”),通常不构成假钞。冥币在外观上虽然可能模仿某些货币形式,但往往印有明显标识,比如“供奉祖先”“冥界银行”“专供祭祀”等非货币性符号。它不是以假乱真的高仿钞票,因此通常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假钞”。

 

不过,在特定情境下,它可能被视为欺诈行为的工具。也就是说,尽管冥币本身不违法,问题出在“如何使用”。比如说,如果一个人:

  • 明知这张纸不具货币价值,
  • 却故意用它冒充真钞进行交易,
  • 试图获取商品或服务,

 

那么行为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依据《2006年欺诈法》(Fraud Act 2006),该法第2条规定,只要一个人通过虚假陈述意图获取经济利益或造成他人损失,就可能构成欺诈罪(Fraud by false representation)。

 

 

餐厅老板该怎么应对这类使用假钞、冥币或者疑似跑单的情况呢?

 

在遇到顾客使用可疑假钞或者使用其他方式来恶意逃单的情况下,餐厅员工应以安全为首要原则,冷静应对并按照以下流程妥善处理:

 

首先,不应直接与顾客发生冲突或指责对方,以免引发不必要的争执。务必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同时,立即保存可疑纸币,切勿揉搓或破坏,应将其装入信封,并在封面注明时间、地点及收银员姓名。

 

接着,应第一时间启动店内监控系统,调取并备份当时的录像资料,确保相关视频不会被覆盖或删除,同时记录顾客的外貌特征、衣着、车辆品牌与车牌号等信息。所有收据、POS记录及交易细节也需一并保存,以备后续使用。

 

如怀疑顾客故意使用假钞或企图逃单,应及时报警。若嫌疑人已离开,可随后报警或直接到现场联系当地警方报告;若情况紧急或对员工构成直接威胁,应拨打999报警。处理过程中,应避免擅自“私了”或在公共平台上发布带有侮辱性内容的言论。即便考虑在社交媒体上提醒公众,也应先与警方沟通,并避免使用“诈骗”“有罪”等定性语言,以免引发诽谤或其他法律纠纷。

 

事件发生后,餐厅应积极配合警方调查,提交所有相关证据与资料,并留存备份。同时,可联系银行或英格兰银行协助确认纸币真伪。建议将整个事件以书面形式整理成报告,并在必要时通知保险公司。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餐厅可加强员工培训,传授基础的验钞技巧,并为收银台配备紫外灯或验钞笔等工具。

 

此外,应定期检查CCTV设备,确保其正常运作,并根据条件考虑加装车牌识别或更清晰的监控摄像头。为降低假钞风险,亦可鼓励顾客更多使用银行卡或移动支付等非现金方式。

 

若事后嫌疑人返回并补交餐费并道歉,虽然这种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缓解因素,但不意味着违法行为就此取消。餐厅可以原谅不追究,但是刑事犯罪的追诉权在国家不是个人。看性质恶劣情况,警方保留起诉权。也就是说,餐厅仍应记录对方回访的时间、付款方式及相关言辞,并将这些信息补充至事件记录中,必要时继续与警方保持沟通,确保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并依法处置。

 

好了,本期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在英国经营商业遇到任何法律问题,请进一步联系丽莎律师行,我们律师可以为您提供专业建议。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咱们在英国生活的华人家庭中,很多都是跨国家庭。在感情和睦的时候,一家人能够接触不同国家文化,其实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体验。但如果感情破裂,走到了离婚这一步,就可能牵涉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能带孩子回自己的国家吗?”

 

丽莎想特别提醒大家:即使法院已经判定您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只要没有获得另一方家长的书面同意,或者法院的明确许可,您都不能擅自带孩子离开英国——哪怕只是短暂的假期旅行也不可以。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个真实案例《F v M》,就是一位华人妈妈在申请带孩子回中国探亲时遇到的法律难题。

 

 

离婚协议:妈妈照顾孩子,爸爸定期探视

 

今天我们讲的这个真实案例,为了方便阅读,我们就称他们为F先生和M女士。

 

M女士是中国人,大约22年前到英国约克读大学,后来留在英国工作生活,还放弃了中国国籍,打算长期定居在英国。F先生是北爱尔兰人,大学毕业后也留在英国工作。

 

两人于2014年结婚,在英格兰的萨里郡安家,育有两个儿子,现在分别是8岁的S和10岁的T。F先生平时在伦敦上班,M女士则在家全职照顾孩子。

 

好景不长,这段婚姻没能一直走下去。大概在2016或2017年(也有说是2019年)两人分居,2021年正式离婚。

 

离婚后,两个孩子主要由M女士照顾,而F先生则每两个周末见孩子一次,节假日也会安排探视。这种模式维持了几年,看起来还算平稳。

 

直到2023年8月,M女士突然切断了F先生和孩子的联系,理由是F动手打孩子。这个指控很严重,于是地方政府的儿童服务部门介入调查。但几个月后的评估报告显示,没有发现实质问题,也没必要进一步介入,还建议双方通过调解改善关系,因为长期冲突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情绪。

 

面对和孩子断联的局面,F先生直接向法院申请了一份儿童安排令,希望恢复与孩子的接触。

 

法院指定了一位独立社会工作者来评估家庭情况,最后建议孩子继续跟M女士生活,同时制定具体的探视计划,让孩子也能定期见到父亲。

 

 

想带孩子去泰国?又变回中国?

 

到了2024年9月,案情出现了戏剧性变化。

 

M女士突然向法院提出申请:想带两个孩子一起搬去泰国住两年。她说是为了方便照顾住在北京、身体不太好的父母。不过到了法庭上,她又换了说法,说搬去泰国其实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F先生一听当然炸了,本来之前的“指控”加上前妻不让他见孩子的事情给他留下阴影。他担心,一旦孩子去了那么远,自己还能不能再见到他们?于是他坚决反对。

 

法院也对此表示谨慎,先是下了个禁令,暂时不允许M女士带孩子出境,并启动更深入的评估程序。由于原来的社会工作者无法继续参与,法院又指定了另一位新的独立社会工作者来重新评估M女士的计划。

 

到了2025年4月,新社会工作者的报告出来,不支持孩子搬去泰国。于是,M女士决定放弃带孩子长期出国的打算。

 

然而,没过多久,到了2025年5月,M女士又变卦了。她提出新的申请:希望在暑假期间带两个孩子回中国“探亲度假”五个星期。

 

她说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假期旅行,主要是让孩子见一见在中国的外祖父母,也顺便了解一下中华文化。她还提出了各种“保障措施”:比如提供财产担保、承诺按时返英、承认英国法院命令等等,并强调自己没有“长期留下”的打算。

 

但F先生表示强烈反对,理由很现实:

M女士以前就有过不打招呼带孩子出境的行为,曾未经同意就带孩子从中国飞到泰国;

中国不是《海牙公约》国家,如果M女士真留在中国不回来,英国法院的命令在中国基本没法执行;

M有过违反法庭命令、操控孩子与父亲关系的行为,可信度堪忧;

孩子目前正处于敏感期,经常被卷入父母冲突之中,出国探亲反而可能加剧焦虑和情绪问题。

 

 

法院怎么判?

 

法院在判决中明确表示:虽然探亲、文化认同这些理由可以理解,但最终还是要回到一个核心原则——“孩子的最佳利益”优先。

 

法院综合考虑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M女士曾违反法院命令,私自决定行程,存在隐瞒行为;

一旦孩子留在中国,很可能无法顺利被带回英国;

所谓的保障措施不足以抵消潜在风险;

M女士在亲子关系处理中把孩子卷入了成人冲突中,容易造成情绪伤害;

此次行程如果成行,可能进一步疏远孩子与父亲的关系。

 

最终,法院驳回了M女士提出的暑假期间带孩子前往中国度假的申请,理由是孩子被滞留的风险不可接受,且相关保障措施不足。同时,法院维持原有的禁止孩子被带离英国的禁令。

 

法院裁定,孩子的护照应交由F先生保管,并安排孩子在暑假期间与M女士在英国共度四周。当M女士前往中国照顾父母期间,孩子每周可与她进行三次视频通话。

 

 

丽莎评论

 

本案再次为广大父母敲响警钟:即便父母已离婚,孩子主要由其中一方照顾,任何一方都无权在未经对方同意或法院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孩子带出英国。尤其是前往非《海牙儿童事务公约》成员国时,法律风险和后果更为严重。

 

如果父母一方存在隐瞒行程、违背法庭命令、阻碍另一方与孩子关系的行为,法院将大幅提高对其的风险评估。拒绝申请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即使家长主张出行是为了“探亲”或“文化认同”,只要不能充分保障孩子的安全、情感稳定与双亲关系的持续性,法院也很可能拒绝该申请。

 

根据英格兰和威尔士法律,儿童的“最大利益”始终是家庭法院的首要考量标准,而非父母个人的情感或文化诉求。法院强调,孩子应在熟悉、稳定的环境中成长,除非有充分理由,孩子的成长应包括与双亲的持续联系。

 

如果您确有合理理由希望带孩子短期出国(如回国探亲),应尽早与前伴侣好好沟通,两人达成共识,最好达成书面协议。若协商无果,务必尽快通过法院正式申请Specific Issue Order,以避免未来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请记住,如果申请人曾有隐瞒行程、违反法庭命令、阻碍另一方探视权、行为对孩子带来影响等,法院的信任度会下降;相反,如果能展示任何决定都是基于孩子最大福利考虑的、自己始终尊重法院安排、支持孩子与另一方维持关系,并且能提供详实又透明的行程安排,信任度自然上升,也可能提升申请被法院批准的机会。

 

本篇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正在离婚或者对离婚财产/孩子安排有疑问,欢迎随时咨询我们丽莎律师行。我们的家庭法律团队可以为您提供专业、务实的法律建议。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各位莎粉周五好,欢迎点击《丽莎商法快讯》,本周需要重点关注的英国商业、商法信息有:

  • 英国8月经济微增,成G7中增速第二快国家?
  • 财相要搞“一次性财富税”,富人来不及躲避
  • 英国考虑放宽酒吧、餐厅营业时间
  • 帕丁顿熊出击:打击山寨维护权益
  • 巴克莱银行因反洗钱被罚4,200万英镑
  • Tesco发难起诉IT公司:索赔1亿英镑

 

 

→英国8月经济微增,成G7中增速第二快国家?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最新数据显示,英国8月份经济略有起色,增长了0.1%。这主要得益于制造业产出的回升,增长达到0.7%,然而服务业却原地踏步。

 

尽管8月的数据看起来略有改善,但整体经济仍显疲弱。不仅如此,7月的增长数据还被下调为萎缩0.1%。

 

眼下,所有目光都集中在财相雷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身上。因为她将在下个月公布秋季预算(Autumn Budget),而外界普遍预期会有加税或削减开支的措施。

 

英国独立的财政研究所(IFS)估计:为了满足政府大选前承诺的借贷规则,里夫斯需要找到约220亿英镑的财政空间,这几乎可以确定意味着税负将继续上升。

 

里夫斯本人在公开发言中也暗示,正在“考虑进一步的税收与支出调整”,以确保财政账目平衡。这被视为政府准备加税的明确信号。这种不确定性让企业和家庭都变得谨慎,许多人在等待预算公布后再决定是否投资或消费。

 

从更广的角度看,英国经济虽暂时摆脱停滞,但动力依旧不足。毕竟,当前物价高企,通胀率保持在3.8%,生活成本压力让家庭开支吃紧;企业也因雇主国民保险NI上涨等政策承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预测,英国或将成为今年G7发达经济体中增长第二快的国家,但同时也将面临G7中最高的通胀水平。换句话说,“增长”只是在数据上比较亮眼,而普通人感受到的依然是生活成本高企、钱包缩水的现实。

 

因此,财政大臣的秋季预算因此成了社会和企业关注的议题,是影响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

 

 

→财相要搞“一次性财富税”,富人来不及躲避

 

上文说到,英国财相雷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正在为如何“开源节流”发愁。而现在有媒体报道称:她或许不得不让“富人多出点力”,正在考虑征收“一次性财富税”。

 

所谓“一次性财富税”,并不是每年征收的固定税种,而是一种只收一次、针对现有资产的特别税。它的思路是:政府突然宣布在某个时间点,对所有财富超过特定标准(例如600万英镑)的个人征收一次税款,比如2%。这种方式与“年年征税”的财富税不同,因为它出其不意,让富人来不及转移或隐藏资产,从而在短期内迅速增加政府收入。

 

英国财政研究所(IFS)在最新报告中指出,虽然“常设财富税”在全球多国都以失败告终,但一次性征收反而可能更有效率,也更难被规避。不过,这一想法也引发了激烈争论。反对者认为,征收财富税将吓跑投资者和企业家,让英国失去竞争力。

 

不过,支持者却表示:让最富有的人承担更多义务才是公平之举。根据估算,仅对资产超过600万英镑者征收2%的税,就能为政府带来约100亿英镑的额外收入。

 

当然,除了“一次性财富税”之外,里夫斯也有其他选择,比如,取消去世者资产的资本利得税豁免、延长所得税门槛冻结年限,或要求工作中的退休人员首次缴纳国民保险。无论哪种方案,最终都意味着更多人要为弥补财政缺口付出代价。

 

 

→英国考虑放宽酒吧、餐厅营业时间

 

面对英国酒吧(Pubs)行业的日渐凋零的现状,英国政府正准备改革酒吧和餐饮业的营业许可制度,计划让英格兰和威尔士的酒吧可以延长营业时间,并更方便地在户外提供餐饮和举办音乐活动。

 

首相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表示,这一举措是为了“削减繁文缛节”,让社区“重新热闹起来”,带动经济增长。

 

政府称,改革的重点是简化许可流程、降低成本,并尽可能减少对酒精税和营业税的负担。

 

当然,也有人“唱反调”表示:放宽限制可能导致更多醉酒、扰民和暴力事件。

 

令人奇怪的是,酒吧经营者对此反应不一。有些人认为这有助于减少行政负担,让生意更灵活;但也有人指出,真正的困难不是营业时间,而是高昂的能源、人力和租金成本。

 

事实上,英国酒吧数量自2000年以来持续下降,仅2025年预计就将关闭近400家。对于许多酒吧老板来说,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实质性的减税与成本支持,而不是“多开几个小时”的权宜之计。

 

您认为放开营业时间能够帮助餐饮行业的发展吗?是会让餐厅更赚钱?还是更内卷呢?欢迎在文末说说您的看法。

 

→帕丁顿熊出击:打击山寨维护权益

 

离伦敦西区音乐剧《帕丁顿熊》首演仅剩几周的时间,然而这位可爱的“橘子酱熊”却先在法庭上打了一场硬仗。

 

英国高等法院于2025年10月9日批准帕丁顿熊版权所有方,对一家纪念品分销商KAF International发出临时禁令,指控对方侵犯版权。

 

本案的核心在于“山寨周边”。随着音乐剧上线在即,版权方希望确保所有帕丁顿形象商品都经过授权,不被廉价仿制品抢走市场。

 

事实上,这并非帕丁顿熊首次维权。今年2月,版权方已起诉另一家批发商ZA Products,指其大规模复制熊的形象制作冰箱贴、扑克牌等饰品。ZA公司后来承认部分侵权并愿意上交利润。

 

此外,帕丁顿熊的公司和电影制作方StudioCanal还起诉了一档英国讽刺节目,因其节目中虚构的“吸毒熊帕丁顿”形象涉嫌侵犯版权与名誉。看起来,这只善良的熊如今不得不在法庭上为自己“正名”。

 

在这里,丽莎也提醒广大商家,在售卖带有版权的商品时,确认其为正版商品,否则将有可能面临高额罚款及利润追偿。

 

 

→巴克莱银行因反洗钱被罚4,200万英镑

 

近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对巴克莱银行(Barclays)两起金融犯罪管理失职案件开出巨额罚单,总额达4,200多万英镑。案件涉及两家客户:WealthTek和Stunt & Co。

 

在WealthTek案中,巴克莱因在开设和管理客户资金账户时未核查其FCA授权限制,被罚约309万英镑,并自愿向客户支付628万英镑作为补偿。WealthTek此前已因涉嫌挪用客户资金被紧急接管,其前合伙人被控挪用约6,400万英镑。巴克莱在调查中积极配合,因此获得15%的罚款减免。

 

而Stunt & Co案则更为严重,巴克莱未能在开户及后续监控中发现客户资金异常,导致该公司在一年内收到约4,680万英镑可疑资金,最终被罚近3,931万英镑。

 

丽莎提醒:英国当前对反洗钱调查愈发严格,企业和个人不能掉以轻心,认为能够“钻空子”,否则将有可能面临巨额罚款。

 

→Tesco发难起诉IT公司:索赔1亿英镑

 

英国零售巨头Tesco起诉Broadcom、VMware及其经销商Computacenter,原因是Broadcom收购VMware后改变软件授权方式。

 

原本Tesco购买的是软件的永久使用权和支持服务,而当Broadcom变成VMware的新东家后,就要求Tesco改为捆绑昂贵的订阅套餐。Tesco认为其破坏了原本的合同条款,这既不公平,也影响其关键IT系统,索赔至少1亿英镑。

 

因此,Tesco要求法院确认其续约权有效,判定对方违反合同,并寻求法院禁令,让供应方强制履行合同,目前案件仍在进行中。

 

丽莎在这里提醒广大商户,在使用第三方提供的IT服务时,需要确认其合同内容,留意合同中关于续约和支持的条款,尤其是经销商责任和供应商单方面变更的风险,以免影响业务正常运作。如您遇到类似的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诉讼部。

 

好的,本周的《丽莎商法快讯》就先说到这里。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英国公司法、英国跨境电商方面的问题,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可以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欢迎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如果您把自己的房子出租出去了,肯定是需要租客可以好好保护的。然而,当有一天您来检查出租房,发现房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租客直接在没有您的同意下把整个墙都拆了,这可怎么办?

 

这可是真人真事!近日,一段关于房东与租客的电子邮件往来在社交平台TikTok上公布,并引起广泛讨论。一位房东愤怒地发现,她的租客未经许可,擅自拆除了房屋的一面承重墙。那么,租客是否有权这样做?房东在发现后又拥有哪些权利?

 

 

邻居投诉房东察觉异常

 

事情发生在澳洲,房东Suzanna把房子出租给了一名租客Nigel。Nigel在那里住了8年之久,Suzanna也非常信任这位租客,几乎对房子的事情不怎么过问。

 

然而有一天,一位邻居注意到房屋出现异常:有瓦砾堆积、建筑材料、挖掘设备和工人频繁进出。于是,这位邻居立即联系了房东。

 

Suzanna随即向Nigel发送了一封邮件,表达了对可能存在的未经授权施工的担忧:

 

“我只能假设是不是存在未经授权的建筑工程(我真心希望我的假设是错的),请说明一下情况。”

 

在电子邮件中,房东苏珊娜首次提出担忧,因为她在家里发现了瓦砾、建筑材料、挖掘机和工匠

 

这位租客最初否认问题严重,称邻居反应“过于夸张”,并表示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

 

奈杰尔对这些说法不以为然,称其“没什么好担心的”,并指责邻居夸大其词

 

Suzanna看到邮件后,还是有点不放心。于是,她决定亲自前往房屋检查。她到房子的时候惊呆了,她的房子整面后墙已经被拆除,仅剩钢支架临时支撑房屋结构。

 

她在邮件中严厉反驳Nigel的说法:

 

“这怎么能叫做‘不重要’和‘没什么可担心的’呢?”

 

但当苏珊娜亲自检查这处房产时,她发现后墙已经不见了,房子只靠钢支架支撑着

 

面对实地发现,Nigel最终承认自己正在为房屋安装法式门,并将厨房改造成开放式结构。也就是说,他直接改变了这个房子的结构。

 

他解释说,自己已经在这套房屋中居住了八年,认为房东不会介意。他还提到,这一决定是根据一位“上过结构工程课程的朋友”的建议作出的。

 

Suzanna表示愤怒,并在邮件中明确指出:

“你拆掉了一堵承重墙……这是危险的、违法的行为,并可能带来严重的法律与经济后果。我的律师会立即介入。”

 

据说,一名房地产经纪人在得到Suzanna的同意后将邮件内容制作成视频上传后,迅速获得大量关注。许多网友对租客的行为表示难以置信,并质疑其对房屋结构安全的基本认知。

 

有人还在视频中评论道:“你能想象当你去查看自己的房子时,竟然发现整面墙被拆了?我不明白Nigel是怎么想的。”

 

 

丽莎评论

 

尽管本事件疑似发生在澳大利亚,但租客擅自改动房屋结构的情况在英国也并不少见。那么,英国法律对此有何规定?根据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相关法律,租客在租赁期间确实享有部分权利,但这些权利受到严格限制,尤其是在改动房屋结构方面。

 

租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改动房屋?

 

租客通常可以申请对房屋进行一些非结构性改动,例如:

涂刷墙面

更换窗帘

安装家具

 

但即使是这些看似简单的改动,也通常需要提前获得房东的书面许可,尤其是在租赁合同中有“不得改动”或“改动需经许可”的明确条款时。

 

租客不能做的事:

 

未经许可进行结构性改造是违法的,包括但不限于:

拆除或改动承重墙

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如打通厨房、移除隔断墙等)

更换门窗、地板等永久性装置

 

这类行为可能违反《建筑法规》(Building Regulations)、《规划许可法》(Planning Permission)以及《房东与租客法》(Landlord and Tenant Act)等相关法律。

 

擅自施工导致安全隐患,也可能引发法律后果:

房屋结构安全受损,带来严重风险

房东可能无法获得保险赔偿

租客可能因此承担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

 

 

如果租客确实有改造需求,应该怎么做?

 

若租客真的希望进行改造,应按照以下流程操作:

 

向房东提出书面申请,详细说明改造内容和目的

房东有权拒绝或附带条件地批准

若涉及结构性改动,还需:

申请地方议会的建筑许可

必要时申请规划许可

提供结构工程师的评估报告或施工图纸

 

房东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有哪些应对权利?

 

根据合同和法律规定,房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终止租约(视合同条款而定)

要求租客恢复房屋原状

起诉租客,索赔经济损失或安全风险带来的责任

若施工构成安全隐患,地方政府或法院可能介入强制整改或罚款

 

好了,本期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在英国遇到任何房产相关的法律问题,欢迎随时联系丽莎律师行。我们专业法律部门可为您提供建议,协助您妥善应对各种挑战。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最近,伦敦一家餐厅出大事了,由于规划许可纠纷,两名老板的护照被扣押,并面临250万英镑的巨额罚款。而事情的起因,只是因为他们在厨房私自安装了一个油烟抽风设备。难道餐厅不能安装抽风设备吗?罚款怎么会这么高?

 

安装抽风系统需要规划许可吗?

 

Meze Mangal是伦敦Lewisham区一家深受当地人喜爱的土耳其餐厅,至今已经营业25年。然而,餐厅的两位老板——兄弟Ahmet和Sahin Gok,目前正面临着一项法院财产没收令。

 

这场纠纷始于2014年。

 

当时,邻居们频繁投诉餐厅烹饪产生的气味和烧烤时排放的烟雾扰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两兄弟投资5万英镑安装了一套抽风设备。

 

由于该餐厅位于保护区内,餐馆后方用于支撑抽风系统的结构需要拿到额外申请规划许可。然而,他们当时并没有这么做。他们是在安装完成后才意识到需要额外许可,但申请被拒,之后的上诉也未成功。

 

根据相关报道,在2019年规划申请上诉失败后,兄弟俩原本同意拆除设备的。然而,由于抽油烟系统有效解决了邻居的投诉,他们决定保留这一系统。此举引发了当地政府的反制,认为其持续违反规划许可规定,遂对他们提起法律诉讼。

 

 

为何被罚250万英镑?

 

2023年,兄弟俩收到出庭通知,但因父亲重病、需陪同就医,未能出席听证会。最终,法院作出缺席判决,认定他们有罪,并处以250万英镑罚款。地方议会随即采取行动,扣押两人的护照,并冻结餐厅的商业账户。

 

Ahmet Gok表示:“他们把我们当成了罪犯,好像我们犯了什么大错。我已经精神崩溃,不想再留在这里了。”

 

根据《犯罪所得法》,当局有权追缴当事人在违规期间所获得的利润,而他们违规的时间前前后后长达10年了。尽管两兄弟提出了多项解决方案,但均被议会否决。议会方面强调,他们是依据法律行事,起诉是多次协商失败后的最后手段。

 

两兄弟相信,最初裁定的250万英镑罚款有望在上诉过程中被减免。为此,他们发起了一项线上筹款活动来支持他们的法律费用,短短7天便募集到逾13,000英镑的善款。

 

Sahin Gok对社区的支持表示感激:“在这个极具挑战性的时刻,每一笔捐款、每一句鼓励、每一个支持的行动,都给了我们希望、力量与新的勇气。我们现在需要对Lewisham区议会施加压力,撤销针对我们的《犯罪所得法》指控。”

 

然而,Lewisham议会这边还是坚持表示,他们在决定起诉前已尝试非正式解决方式。政府还专门派人到餐馆现场,提供了安装合规替代系统的建议与指导。然而,这似乎根本不起作用,他们还是没有拆除违法安装的设备。

 

Lewisham议会发言人对媒体表示,法院之所以下令没收护照,是因为被告缺席庭审,且“法院并未介入此决定的细节”。

 

“250万英镑的罚款是依据《犯罪所得法》的相关规定裁定的,并非由议会主导决定。我们始终尝试以非正式方式解决争议,诉讼绝非首选。这起案件历史已久,餐厅业主曾承诺,如果规划上诉失败,就会拆除抽油烟系统。

 

但时至今日,设备仍未拆除,餐厅仍在使用违规设施经营。如果在早期就拆除系统,根本不必走到法律程序这一步。我们仍然愿意与餐厅合作,妥善解决规划违规的问题。”

 

 

丽莎评论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在英国,商铺真的不能自行安装抽风系统吗?不遵守规划规定就要面临如此高额的罚款?

 

实际上,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根据相关法律或者法规义务,商用厨房作为封闭工作场所,必须要有适当的通风,这是不能忽视的。也就是说,厨房需要有机械抽风系统,而且必须要妥善涉及排气/补风设施。也就是说,商铺并非不能安装抽风设备,反而这是必须的。但是,每个商用厨房在安装的时候都必须要满足特定的要求——比如说,需要满足规划许可(Planning Permission)和建筑监管(Building Control)的相关要求。所以说,在一些情况下,您是需要申请规划许可:

 

当商铺位于保护区(Conservation  Area)

 

这类区域对外部结构改动有更严格的限制;凡是可能影响建筑外观、结构安全或产生噪音排放的设备(如大型抽风机、烟囱、管道等),通常都需要提前申请规划许可,甚至还有其他要求。

 

  1. 新建或对建筑外部结构进行较大改动

 

比如为抽风系统增建支撑结构、加装大型烟道、管道等设施,这些都可能被视为“开发行为”(development),依法需申请许可。

 

  1. 设备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排放烟雾、异味或噪音

 

若被认为对邻居生活构成影响,可能会触发《环境健康条例(Environmental       Health Regulations)》或《法定滋扰法(Statutory Nuisance Law)》的相关规定。地方政府就有权干预并要求您申请规划许可或整改,您可能还需要得到当地环境部门的评估。

 

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Gok兄弟经营的这家餐馆位于保护区内。他们在餐厅后方建造支撑结构并安装抽风系统时,并未提前申请规划许可,而是在事后才补交申请。虽然事后申请在某些情况下是允许的,但他们的申请被拒绝,后续上诉也未成功。

 

通常情况下,如果在许可被拒后主动拆除违规设备,处罚会相对较轻。但这起案件的关键在于:他们未按规定拆除设备,而是继续使用,构成“持续违法”,并在此期间从餐厅经营中持续获利。因此,当局认为他们的收入来源涉及违法行为,进而适用了《犯罪所得法(Proceeds of Crime Act)》进行追责。

 

 

此外,兄弟二人未按要求出席法庭听证,也成为案件对他们不利的因素之一。最终,法院作出缺席判决,并根据《犯罪所得法》采取措施。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且具有现实警示意义的案例,尤其对于那些在城市规划管控区域(如保护区)经营的餐饮业者来说,更应引起重视。

 

很多人往往认为“规划问题”只是行政层面的事务,最多罚点款了事。但本案表明,若在违规的基础上持续经营并获利,有可能被认定为“非法收益”,从而触发《犯罪所得法》的惩罚机制,不仅涉及巨额罚款,还可能对个人自由和公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丽莎建议:所有餐饮业主在装修和安装设备前,务必核实您的工程是否需要申请规划许可、您商铺所在区域是否受到额外的限制以及您的工程除了规划许可外,还是否需要通过其他部门的审批和评估(如环保部门、建筑监管部门)。

 

最重要的一点:规划许可被拒,不要擅自继续使用违章设备。哪怕你认为只是小问题,或邻居已不再投诉,在法律上依然构成持续违法,可能面临比预期严重得多的后果。

 

好了,本期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在英国经营商业遇到任何法律问题,欢迎随时联系丽莎律师行。我们专业法律部门可为您提供建议,协助您妥善应对各种挑战。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英国尽管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但仍非常重视劳工权益。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一句玩笑、一次忽视、甚至一条未发送的消息——都可能被员工视为“不公平对待”,并最终演变成一场昂贵的法律纠纷。

 

根据《2010年平等法》(Equality Act 2010),一旦雇主被裁定存在歧视行为,赔偿金额是没有上限的。这意味着,一个微小的管理疏忽,可能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

 

然而,并非所有“不被重视”的感觉,都能构成法律上的“歧视”。最近,英国法院就审理了一起看似荒诞却真实发生的案件(R N M Nunn v HES Estate Management Ltd)。一位英国女员工因为公司没有在群里祝贺她入职一周年,以“孕期歧视”和“年龄歧视”为由,将公司告上了仲裁庭。

 

这样的情况属于“职场歧视”吗?法院最后又是怎样判决的呢?今天丽莎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一案件。

 

 

从“入职周年祝福”开始的投诉

 

这起案件的索赔方是丽塔·南恩(Rita Nunn),她在一家地产管理公司HES Estate Management(本案被告)担任高级物业经理一职。

 

2022年8月,Nunn加入HES Estate Management,并在工作中表现积极,也得到上司的认可。

 

公司内部有一个惯例:当员工迎来入职周年纪念日时,主管通常会在公司的WhatsApp群组里发一条祝贺消息,附上几句鼓励,大家纷纷在下面留言庆祝。这种非正式的“职场仪式感”,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不过,到了2023年7月,Nunn告知雇主——她怀孕了。按理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之后发生的事情,却让Nunn对公司产生怀疑。

 

就在这之后的8月,也就是Nunn入职满一年的时候,那条“祝贺入职一周年”的消息没有出现。

 

她等了很久,群里没有人提到她的名字,没有任何“恭喜”的字样。她感到被忽略、被冷落、甚至被区别对待。

 

尤其是在怀孕后,她认为公司“态度明显变了”,于是决定正式投诉,称自己遭受了孕期歧视。

 

 

Nunn的指控:孕期歧视与年龄歧视

 

Nunn的投诉理由其实不复杂:

 

其他同事在入职周年时都有收到祝贺消息;

 

自己在怀孕后反而被“忽视”;

 

这种差别待遇让她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她认为,这种“被冷落”的行为与她怀孕的事实有关,是一种隐性的职场歧视。

 

在正式对公司提出申诉无果后,Nunn将公司告上了就业仲裁庭(Employment Tribunal),指控公司违反了《平等法》,构成孕期歧视(pregnancy discrimination)与年龄歧视(age discrimination)。

 

公司的辩解:我们只是停掉了群消息

 

面对诉讼,HES Estate Management却给出了另一种解释。

 

法庭上,公司承认在2023年7月,也就是Nunn怀孕前后曾在群组里为另一位同事发送过“入职周年祝贺”。

 

但没想到,这条消息却引起了一场小骚动——那位被祝贺的员工反而抱怨群里“信息太多”,感觉到太打扰。

 

于是,公司高层在内部讨论后决定:“今后不再在群里为每个员工庆祝入职周年,只保留生日祝福;如果是特别情况,比如工作了20周年的情况可以例外。”

 

这一政策在7月正式实施。而Nunn的入职一周年的时间,恰好就在8月。

 

这不是公司临时想出来的借口。因为还有一位八月入职的员工,也没有收到任何祝贺消息。

 

总结一下,公司有明确的理由能够解释这并非针对Nunn的个别行为,而是全体员工的政策调整。

 

 

法官的裁定:没有“恭喜”≠歧视

 

仲裁庭经过听证后,法官尼古拉斯·考克斯(Nicholas Cox)作出判决。

 

他认为,Nunn的感受可以理解,但法律上的“歧视”有明确界限。法院的结论如下:

 

1.祝贺消息不是员工的“权利”或“福利”:

 

发送周年祝贺消息属于公司的一种附加性、非金钱性好意,而非合同约定或法定义务。未发送该消息,并不构成不利待遇(unfavourable treatment)。

 

2.政策调整是普遍性的,并非针对个人:

 

在Nunn的周年纪念之前,公司已决定停止此类群组祝贺。其他员工同样未收到信息。她并非被单独区别对待。

 

3.感受到冷落不等于受到歧视:

 

法律意义上的“不利待遇”必须具有因怀孕或其他受保护特征(protected characteristic)而导致的不公平后果。在本案中,Nunn未能证明自己被区别对待是因为怀孕。

 

最终,仲裁庭认定:

 

未发送祝贺消息不构成孕期歧视;

 

也不构成年龄歧视;

 

Nunn的所有主张均被驳回。

 

在案件结束前,Nunn已于2024年9月正式辞职。她此前休了10个月产假,未再回到公司岗位。

 

法律角度看,感觉不被重视≠被歧视。仲裁庭的判决明确划清了界线:“不是所有让员工不开心的事,都是违法行为。”

 

 

雇主划重点,如何避免“职场歧视”?

 

相信很多雇主看到这里都会“松了一口气”。因为真的无法想象,假如自己真的因为某些原因忘记或疏忽一些事情,是否也会被雇员告上法庭?

 

虽然在本案中法官没有支持Nunn的观点,但也给英国雇主敲响了警钟——职场歧视往往从细节开始。

 

丽莎根据本案的特点,给各位雇主总结了一些建议:

 

  1. 建立一致的沟通政策:

 

若公司习惯以群组形式庆祝员工纪念日或生日,应保持一致,避免“有的员工被祝贺、有的被忽略”的情况。

 

若要取消此类做法,应提前说明并在内部文件中记录,以免被误解为针对性行为。

 

  1. 记录管理决策的原因与时间:

 

在任何政策调整时(例如停止周年祝贺、修改奖金结构等),应保存书面记录,包括决策日期、原因及适用范围,以备日后解释。这类记录在法律争议中至关重要。

 

  1. 对孕期员工保持敏感和透明沟通:

 

孕期或产假员工属于《平等法》保护的群体,任何管理决定都应确保不带差别影响。例如,在信息沟通、会议邀请、绩效考核中保持透明,以避免“被冷落”的印象。

 

  1. 培训管理层识别“潜在歧视”风险:

 

管理层可能无意中忽视某些细节,但员工的主观感受可能非常强烈。通过定期的平等与多元化培训,可以提高意识,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1. 建立友善但有边界的职场文化:

 

群聊祝贺、节日问候固然能增强团队氛围,但不应成为“公平”的衡量标准。雇主应在文化建设中强调——被尊重并不依赖于被祝贺,而在于被平等对待。

 

丽莎小结:透明、公正才是防止歧视的良方

 

在英国,《2010年平等法》(Equality Act 2010)明确规定了员工在职场中受到法律保护的“受保护特征”(Protected Characteristics),包括:

 

性别(Sex)

 

年龄(Age)

 

种族(Race)

 

宗教或信仰(Religion or Belief)

 

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

 

性别重置(Gender Reassignment)

 

婚姻或民事伴侣状态(Marriage and Civil Partnership)

 

怀孕与产假(Pregnancy and Maternity)

 

残疾(Disability)

 

一旦雇主因这些特征而对员工作出不利决定、区别对待或造成敌意氛围,就可能构成歧视(Discrimination)或骚扰(Harassment),并承担无限额赔偿的法律风险。这一点是雇主必须要谨记的。

 

但同时,这起案件也提醒广大雇主:并非所有不被祝贺、没被表扬、被忽略的情况都属于歧视。法律要求有因果关系——必须证明“不平等对待”与受保护特征有关,才会被认定为违法。

 

一句“恭喜”或“祝贺”可能只是客套,但在现代职场里,它有时也代表着被平等看待的象征。

 

对于员工来说,感受到尊重与公平是最基本的期待;而对于雇主来说,建立透明、公正、一致的沟通机制,才是防止歧视指控、维护企业声誉的最好方式。如您在职场中遇到任何困难,欢迎随时咨询丽莎诉讼部。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莎粉们周三好!丽莎为大家整理了近期值得关注的英国移民快讯,本篇将涵盖的重点移民讯息有以下:

  • 英国再掀移民新政:语言门槛提高、毕业生签证缩短、创业与家庭政策同步收紧
  • 欧盟EES上线,英旅客入境申根区需录指纹
  • 数据揭秘:英国监狱中有12%非英国公民

 

 

→英国再掀移民新政:语言门槛提高、毕业生签证缩短、创业与家庭政策同步收紧

 

10月14日,英国内政部发布了《移民规则变更声明:HC 1333》,其中的内容再次细化了英国《移民白皮书》的各项具体内容,包括对工作签证、毕业生签证、家庭团聚、季节工人、以及无国籍人士等多个方面的调整。而这些变化将在2025年底至2027年陆续生效。

 

接下来,丽莎会为大家详细分析此次移民规则变更声明中的重点内容:

 

  1. 无国籍人士可携家属来英:家庭团聚更具人性化

 

过去,获得英国庇护的“无国籍人士”(Stateless Persons)虽然可以在英居留,但他们的家人往往无法随行或留在英国,造成家庭长期分离。此次修改后,从2025年11月11日起,内政部将允许这类人士的配偶和子女以附属身份申请入境或留居英国。

 

若这些家庭成员在主申请人获准居留前就已是家庭单位的一部分,他们可直接通过“无国籍人士附属条款”申请。而在获准后才组建的家庭,则需按一般家庭签证(Appendix FM)途径申请,并缴纳相应费用。

 

这项变动虽然只是技术性修订,但在实际意义上却相当重要——它为长期滞留英国的无国籍群体提供了家庭团聚的制度保障。

 

  1. 语言门槛提高:从B1到B2,工作签证更“难拿”

 

本次移民规则修改中最受关注的变化之一就是工作类签证的英语要求全面提升。

 

自2026年1月8日起,申请技术工签(Skilled Worker),高潜力人才签证(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以及成长型公司工作签证(Scale-up)的申请人,英语语言能力需达到B2水平,而非此前的B1。

 

一般来说,B1代表“能应付日常交流”,B2则意味着“能独立生活、工作、学习”——相当于英国A-level(高中毕业)英语水平。根据内政部预计,这一调整每年将减少约6,000名移民。这一门槛的提升意味着“语言不过关”的技术工人将更难进入英国。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您持有英国学士及以上学位,那么是满足B2语言标准的,无须重复提供语言能力证明。

 

  1. 高潜力人才签证扩容但设限:名额上限8,000

 

“高潜力人才签证”(HPI)是英国为吸引世界顶尖大学毕业生而设的签证,允许申请人来英两年(博士三年)寻找工作或创业。根据新规,符合资格的院校名单将扩大一倍,但同时设置年度申请上限8,000人。

 

截至2025年6月,HPI签证年度申请量为1,850份。由此可见,虽然英国移民政策整体来看是收紧的,然而仍对高端人才持开放态度。这也反映出英国希望保持人才竞争力。

 

  1. 毕业生签证缩短至18个月:留英时间大幅减少

 

另一项引发热议的调整,是将Graduate Route(毕业生签证)的有效期由原来的两年缩短至18个月(博士仍为3年)。新规将于2027年1月1日起生效。

 

对此,英国政府的解释是:数据显示“过多毕业生未能进入真正的毕业生岗位”,因此应引导留学生更快进入高技能领域。但这一变化显然会影响许多刚毕业、仍在求职摸索阶段的国际学生。

 

当然,此举恐怕也会影响英国大学的收入,削弱英国作为“留学目的地”的吸引力。对不少希望在英积累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来说,六个月的削减意味着“要更快找到带有工签的工作,否则就可能需要离境或是另作打算”。

 

 

  1. 留学生创业新通道:可直接转入创新者签证

 

在创业路径上,新政带来了相对积极的变化。此前,留学生若想毕业后创业,需先通过“Start-up签证”过渡,如今该签证已关闭,取而代之的是Innovator Founder Route(创新创业签证)。

 

根据新规,完成学业的学生签证持有人可直接转换至创新者路线,并且在等待签证批准期间可以自雇/做生意(此前只能等到签证比准后才可以自雇)。这意味着那些在学习期间已萌生创业计划的年轻人,可以更直接地在英国实现商业构想。

 

  1. 从“拒签理由”到“适用性”:规则结构大变

 

过去,英国移民法规中设有“第9部分:拒签理由”(Part 9: Grounds for Refusal),专门列明哪些情形下申请人可能被拒。此次改革中,这一部分被全新章节“适用性”(Part Suitability)取代。

 

这一变化不仅是名称更新,更是制度逻辑的调整:未来评估申请人时,官员将从“是否具备适用性”出发,而非“是否存在拒签理由”。此外,常被引用的第39E条(关于逾期居留的例外)也被纳入新章节,形成统一框架。

 

  1. 家庭与私人生活签证门槛提高

 

和“适用性”改革一样,英国政府也对家庭类签证进行同步改革。以往,家庭团聚(Appendix FM)、私人生活(Private Life)等签证类别有独立的“适用性标准”,通常比一般签证更宽松。

 

此次修改后,这些类别将统一适用“Part Suitability”。换言之,家庭签证在“品格要求”“犯罪记录”“移民史”等方面将不再享有更宽的豁免,家庭团聚将变得更严格、更(与其他签证路径)一致化。

 

  1. 季节工人签证限制更严:10个月内最多可工作6个月

 

对于季节性劳工,新规规定:申请人在任意连续10个月内,在英国工作的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此前的限制周期是12个月。

 

这一看似细微的变化,实际上会减少部分农业与临时用工的签证轮换机会。政府表示,此举是为防止“长期滞留”或“变相常驻”现象。但这也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采摘季劳动力紧张。

 

9. 国际学生生活费用标准提升

 

在本次调整中,对于国际学生的资金证明要求(生活费用标准)也作出了改变。新的资金证明要求与本土学生可申请的生活费贷款标准一致,并每年进行审核。

 

10. 移民技能收费上涨32%

 

实际上这一变化并不在变更声明中,因为使用了不同的法律机制,但它是同一套措施的一部分。

 

移民技能费(Immigration Skills Charge)是直接向雇主征收。该费用此前在2017年设定为每年1,000英镑(中大型雇主),未来将增至每年1,320英镑。目前尚无具体的实施日期。

 

可以预见的是,与技术工签相关的行政成本未来将会越来越高。这对于依赖海外劳动力的雇主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移民部。

 

除了上述与华人移民群体息息相关的内容外,《移民规则变更声明:HC 1333》中还包括其他内容:诸如,剔除博茨瓦纳国民免签访问的新规;乌克兰计划延期;承认巴勒斯坦国,并对其引入访问签证;增加27项全球杰出人才奖项的认可名单;放宽德国学校团体访问的旅行要求以及一些细小条款的变更。

 

总的来说,这次的移民规则变更仍是在“收紧之路”上越走越远,提高语言门槛、缩短签证期限、设定配额。对申请者而言,未来的英国签证申请将更加严格、程序化,但对真正符合条件、语言能力强、具创新潜力的人才,英国仍然保持一定开放度。

 

 

→欧盟EES上线,英旅客入境申根区需录指纹

 

自2025年10月12日起,欧盟正式启用“入境-出境系统”(EES),英国护照持有人在首次前往申根区国家时,需要在边境扫描护照、录入指纹并拍摄照片,取代以往的护照盖章方式。因此,您在近期出行时需要提前预留相应时间,以免造成延误。

 

系统的登记有效期为3年或至护照到期为止,未来6个月将分阶段在不同口岸实施,预计2026年4月全面完成。出行前旅客无须额外操作或缴费。为此,英国政府已投入1,050万英镑升级多佛港(Port of Dover)、福克斯通欧洲隧道(Eurotunnel at Folkestone)及伦敦圣潘克拉斯车站(St Pancras Station)的出境设施,以便在离境前完成生物信息采集。

 

需要注意的是:12岁以下儿童免录指纹,但所有旅客包括婴儿均需拍照留档。该规定适用于申根区成员国及冰岛、挪威、瑞士、列支敦士登,不适用于爱尔兰和塞浦路斯。

 

→数据揭秘:英国监狱中有12%非英国公民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非公民在英国监狱人口中占比为12.4%。而在2024年,大约13%的警告和定罪对象为非公民。

 

尽管看起来英国监狱的外国罪犯比例很高,但实际上,这一比例与外国公民在英国成年人口中的比例大致相当。

 

不过,外国罪犯在毒品和诈骗犯罪中比例偏高,但在暴力犯罪如抢劫或人身伤害中比例偏低。

 

其实这一数据也侧面反映出移民并非导致英国治安问题的“罪魁祸首”。

 

 

好了,本期的《丽莎移民快讯》就到这里。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恭喜你!终于签下了梦想中的店铺,准备开外卖店、餐厅或便利店。但拿到钥匙后,你发现墙壁有裂缝,地砖松动,水管还在漏水。

 

房东却告诉你:“这是你的责任。”

你可能一脸问号:明明我才刚搬进来,这些旧问题为什么要我修?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英国并不少见。很多商业租约看起来“合理”,但其中的维修条款暗藏玄机。有些租约规定,你要负责所有维修,即使这些问题在你接手前就已经存在!

 

那该怎么办?签约前,有什么方法能保护自己?真的有办法把这些风险写进合同里吗?

 

这支影片,我们带你了解:

  • 为什么“现状说明”(Schedule of Condition)能救你一笔大钱
  • 如何看懂租约中的隐藏风险
  • 避免被“老旧店铺”拖进无底洞

 

点击下方视频,了解更多避免被坑的实用技巧。

 

《签约前没注意这一点,可能让你白白花上万镑维修费!》

 

莎粉们喜欢我们的影片吗?之后,丽莎还会继续以简单平易的方式,和大家科普更多英国法律信息。

 

想要学习更多,记得关注我们!

 

丽莎还要提醒,所有我们制作的视频,都会同步发布在丽莎的官方YouTube平台。如果想要观看更多丽莎视频,可以关注我们(丽莎律师行)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mpxpJNXwSfgy7_z6ljKmg

 

我们也有英文版YouTube(Lisa’s Law Solicitor):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MHpkVaHm6EsGunDg1xUpQ

 

如果对于视频内容,英国法律的更多方面,还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直接咨询丽莎律师行。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来到海外留学,学校Offer(录取通知书)+签证是开启留学之旅的两把钥匙。

 

对于国际学生而言,拿到梦想中的大学Offer,意味一只脚已经迈入校园,这本该是梦想启程的喜讯,但如果Offer在手,却迟迟拿不到签证,留学计划就可能瞬间坍塌。

 

而就在今年秋季,数百名国际学生(其中约200名来自中国)真的经历了一场“从天堂到地狱”的风波。

 

他们已经拿到了英国著名大学——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的录取Offer,却在开学前夕突然被告知:学校的签证名额用完了,无法为他们办理签证。

 

一时间,数百名学生陷入“拿着Offer却无法入学”的困境,有人面临经济损失,有人甚至可能被迫离境。那么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又应该如何是好?

 

 

拿到名校Offer,却突然“被延期”到2026?

 

今年9月,距离UCL正式开学仅数天时间,许多国际学生陆续收到了让人心碎的邮件——学校告诉他们,无法发放CAS(Confirmation of Acceptance for Studies)文件,这意味着他们暂时不能申请英国学生签证。

 

要知道,CAS是英国留学生办理签证的必备文件,没有它,就无法向英国内政部申请学生签证。

 

对于早已缴纳学费、预订住宿、订好机票的学生来说,这无异于一场噩梦。

 

因为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已经花费数月准备,满足了每一项录取要求,提前提交所有材料,找好了房子,签了12个月的租房合同,甚至订好了机票。

 

还有不少提前来到英国就读语言班,提前适应留学生活的国际学生,他们此前持有短期学生签证,身在英国。由于迟迟无法拿到新的CAS,就无法及时办理新的学生签证,一度面临被遣返的风险。

 

而UCL给受影响的学生仅建议道:“您可能需要将学业延期到2026年。”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学校现在也没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延期一年入学。但这种处理方案让很多学生根本无法接受。

 

 

原因为何?名校UCL无法办理签证?

 

据英国《卫报》(The Guardian)报道,有数百人遭遇了拿到offer却无法申请签证的情况,其中光是来自中国的受影响学生就有约200人。

 

而他们几乎都是成绩优秀、材料齐全、录取早早确认的“模范申请者”。

 

对此,UCL的解释也让人摸不着头脑。UCL解释称:学校的招生规划基于历史数据和预期趋势,包括往年的录取转化率和退学率。而今年的国际学生申请数量出现了“前所未有地激增”,导致学校超出了英国内政部为其分配的签证名额(CAS allocation)。

 

按照现行规定,英国大学每年都必须向内政部申报预计招收的国际学生数量,并获得相应数量的CAS指标。

 

超出配额后,学校即使有录取名额,也无法为学生发放CAS文件——这正是这场风波的根源。

 

这番解释虽然合情合理,却难以平息学生们的愤怒与焦虑。毕竟,很多人早已为留学支付了高额的经济成本。

 

最让人不解的是,即便当前的学生申请数量超出了预期,那UCL也应该按照其所拥有的CAS指标数量进行一定比例的Offer发放(因为很多国际学生手中有不少Offer,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学校入学)。

 

那么从理论上讲,可能会出现极个别的学生无法按时入学的事情,但不应该出现如此之多的国际留学生无法入学的情况。

 

 

CAS是什么?为什么它比Offer更重要?

 

讲到这里,丽莎就需要和大家简单说明一下什么是CAS(Confirmation of Acceptance for Studies)。

 

在英国的学生签证体系中,CAS是由学校发放的一份电子文件,可以理解为“入学许可”+“签证通行证”的结合体。它包含学生姓名、课程信息、学费情况以及学校授权号码等,也是英国签证与移民局(UKVI)核发学生签证的核心依据。

 

不过,CAS是学校在其移民系统上进行申请,并非由学生自己去申请。在得到内政部系统审批后,学校才会将CAS发给学生,用于学生签证的申请。

 

简单来说,只有拿到CAS,才能申请签证;没有CAS,哪怕你拿着世界名校的Offer,也无法获得合法的入境与居留资格。

 

这与英国工签制度中的CoS(Certificate of Sponsorship)类似,都是政府控制移民人数的手段,并且每年是有一定配额限制的。如果配额用尽,那么只能重新额外申请或等待至下一年度。

 

因此,当UCL超出CAS名额后,所有“超额录取”的学生都陷入了无法签证、无法入学的困境。

 

幸运的转机:内政部“紧急增配”签证名额

 

就在学生们焦急等待的同时,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

 

根据最新报道,经过UCL与英国内政部的多轮谈判,政府同意为UCL增加CAS名额,允许被影响的学生继续办理签证、顺利入学。

 

UCL也随即向受影响学生发送邮件确认。他们的CAS文件将陆续发放,学生可以选择加急办理签证,以免耽误入学流程。

 

同时,UCL承诺向受影响的学生提供1,000英镑补偿,用于支付签证加急申请等相关费用。

 

现在,这场风波终于告一段落,但也给不少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创伤与经济压力。毕竟,谁也没想到留学英国的第一难,竟会是学校和签证问题造成的。

 

 

如遇到类似情况,如何自救?

 

虽然UCL这一次的事件是留学领域的个案,但类似的“系统失误”其实可能出现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工作签证被延迟、移民文件被拒,还是学校、雇主单方面变更承诺,都有可能让个人陷入被动。

 

如果遇到类似的突发状况,丽莎律师行的罗律师建议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应对:

 

  1. 保持所有沟通的书面记录

 

无论是学校邮件、招生办公室回复、付款凭证,还是中介的沟通记录,都请妥善保存。

 

这些资料不仅是追责依据,也能为后续法律咨询提供重要证据。

 

  1. 不要盲目“等待”,要主动要求书面说明

 

一旦出现延迟、变更、配额不足等情况,应要求对方提供书面解释与时间表。

 

若对方拒绝说明或推诿责任,可视为违约或行政疏忽的迹象。

 

  1. 关注权利,不要轻易签署弃权文件

 

在紧急解决方案中,机构有时会要求学生或员工签署“延期协议”“免责条款”等文件。

 

在不确定条款影响时,不要仓促签字,可先咨询专业人士。

 

  1. 寻求第三方支持

 

对于国际学生,可寻求以下帮助:

 

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International Student Office)

 

英国移民局UKVI热线

 

中国驻英使领馆教育处

 

对于持工签或其他签证的在英人士,可联系Citizen Advice Bureau或专业律师事务所寻求法律意见。

 

  1. 必要时,咨询律师

 

当事件涉及合同违约、经济损失、签证拒签或遣返风险时,应尽快咨询有经验的移民律师。

 

律师可以帮助你:

 

判断学校、雇主或其他相关责任人是否违反合同或行政义务;

 

起草正式的索赔或申诉信函;

 

与对方机构谈判,争取赔偿或补救措施;

 

评估是否有必要通过司法途径维权。

 

请谨记,在英国任何涉及合同行为或签证问题的纠纷,都可以通过律师渠道寻求合法、公正的解决方案。

 

如果您在签证申请、移民申诉方面有任何问题,或是遇到任何困难,欢迎随时联系丽莎移民部。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丽莎律师行定期发布实用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法律资讯!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直接联络我们,提出任何法律咨询。

订阅我们的电子报

Subscribe Newsletter Blog Sidebar Chinese

这个字段是用于验证目的,应该保持不变。
Untitled(Required)

欢迎咨询我们,并了解我们如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