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London Road,
London, SE1 6JZ
020 7928 0276
info@lisaslaw.co.uk

新闻与见解

我们花了一大笔钱买下建筑,成为合法的业主,自然会觉得自己有权决定如何使用和改造这块土地。但在英国,并不是所有建筑都能“说改就改”。

 

在布莱顿,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房地产开发商花了数十万英镑买下了一家拥有150年历史的维多利亚时代老酒吧,结果因为擅自拆除外墙,被市议会起诉。他非常不解:这是我花钱买的房子,为什么不能改建?

 

 

买下酒吧后拆除历史建筑标志

 

2022年,新冠疫情封锁期间,英国一位房地产开发商查理·索瑟尔(Charlie Southall)以约42.5万英镑的价格购得了布莱顿一家历史悠久的酒吧Montreal Arms。

 

Touro Synagogue with green tiles

 

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据了解,该酒吧建于19世纪70年代,位于布莱顿维多利亚建筑繁荣期,是社区的中心地标。拿到钥匙仅九天后,他突然宣布计划将酒吧作为免费住所,安置逃离乌克兰战争的难民妇女和儿童。

 

然而,当索瑟尔要求当地社区众筹8.5万英镑用于酒吧翻修时,居民们开始质疑他的真实意图。在一次公开会议上,居民们激烈争论,指责他利用难民住所的名义,试图申请改变物业用途——(把它用作酒店来盈利)。

 

A car parked on the side of a building

 

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紧接着,索瑟尔雇佣了一批建筑团队,开始拆除酒吧外墙上列入名录的绿色釉面瓷砖。

 

据了解,这些瓷砖历史可追溯到1927年,是朴茨茅斯联合啤酒厂和布莱顿岩啤酒厂合并后安装的特色装饰。

 

Charlie Southall hired a team of workers who took a pneumatic drill to the historic glazed green tiles of the locally listed pub (above)

 

居民们对此极为愤怒,当场聚集,试图阻止破坏。

 

媒体得知,建筑团队仅用了六个多小时,便钻掉了约三分之一的历史瓷砖。警方接到报警后介入,并通知当地市议会。接下来,当地议会立刻发布紧急禁止令前,阻止他们继续拆除和修建。

 

Mr Southall (above) bought the 150-year-old pub ¿on a whim¿ after it closed during lockdown

 

当地居民哈里·马吉称,这些“绿色费兹瓷砖”全都是手工制作,每块瓷砖都有独特的铅染色反光效果。居民詹姆斯·埃利奥特愤怒表示:“他带着钻头毁坏了经营了150年的酒吧,这简直是耻辱。”

 

 

政府反应与法律行动

 

2022年事件爆发后,绿党议员Caroline Lucas呼吁市议会采取行动。布莱顿和霍夫市议会负责人要求索瑟尔于2023年更换受损瓷砖,恢复酒吧原貌。

 

但索瑟尔不断提出上诉和规划申请,延迟修复工程。最终,市议会决定对他提起法律诉讼,控告其未履行恢复义务。

 

议会议员蒂姆·罗金斯表示:“市议会已向法院提交传票,起诉业主未遵守修复通知。法院将安排首次听证。”

 

索瑟尔目前已将酒吧挂牌出售,价格仍为42.5万英镑,市议会还声明,若未来新买主未完成修复,将继续追究责任。也就是说,这个情况可能还会连累到新的买家。

 

索瑟尔在一份声明中强调,他作为私人业主,享有与邻里同等的开发权,改变或拆除外观“完全合法”。

 

 

丽莎评论

 

索瑟尔是否有权改变或拆除外观,或者是否合法,要看看具体情况,比如他是否之前向当地政府申请过相关改造申请。但是,从目前媒体给的信息来看,他的情况确实是不合理。根据英格兰法律,像Montreal Arms这样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确实不能随意改建或破坏。

 

具体来说。如果这类历史建筑属于:

 

列入名录建筑(Listed Buildings)

 

这类建筑因其建筑历史和文化价值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对建筑的外观、结构或特定特色(例如Montreal Arms的绿色釉面瓷砖)的改动,都需要获得地方规划部门和文物保护部门的许可。

 

如果该建筑属于列入名录建筑,当事人需要申请“列入名录建筑许可”(Listed Building Consent)改动受保护建筑必须申请该许可,未经许可进行改动属于违法行为,可能面临罚款、刑事起诉甚至强制恢复原状的命令。

 

保护区(Conservation Areas)

 

如果开发项目位于保护区,通常需要获得所谓的保护区相关拆除的规划许可”(常被称为“保护区同意”/Conservation Area Consent),以进行以下操作:

 

拆除体积为115立方米或以上的建筑物;

 

拆除任何门、围栏、墙体或其他围挡设施,且其高度达到以下任一条件:

 

高度为1米或以上,如果它靠近公路(包括人行道或骑马道)、水道或开放空间;

 

高度为2米或以上,如果位于其他位置。

 

请记住哦,如果业主未获许可私自改动,地方政府确实有权发出紧急制止令,禁止进一步破坏,并可要求修复损坏部分。私自破坏或改动列入名录建筑不仅会被罚款,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市议会或政府部门可以采取法律行动,强制恢复建筑的历史外观。

 

所以,丽莎建议,如果您想购买历史建筑并进行修改,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向当地政府查明建筑是否被列入名录活或者是否属于保护区项目

 

  1. 提前申请相关的许可证

 

  1. 与地方规划部门以及当地社区沟通

 

  1. 记录与透明沟通,比如说,所有变更建议、设计图纸、施工计划应有书面记录,并尽早与社区沟通,建立信任,避免误解或抗议。

 

 

本期分享就到这里!

 

如果您对房产相关法律问题有任何疑问,请进一步联系丽莎律师行房产部,我们的律师可以根据评估情况,协助您解决相关问题。

 

如果您对文章有任何疑问,请进一步联系丽莎律师行。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从本周一(6月2日)起,英国正式确认:已经过期的BRP/BRC实体移民文件不能再作为合法的入境许可,被彻底丢弃至历史垃圾堆。

 

这让很多人感到唏嘘,因为作为移民,总感觉自己应该手中有那种实体的移民文件,无论是护照上的贴纸,还是以前所发行的移民卡。只有能够拿在手里,真实地出现在眼前才能让人安心。

 

的确,即便到现在英国的电子签证eVisa已经正式运行整整5个月的时间,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移民因电子签证出现未知的故障而导致滞留,丽莎也曾写过相关文章,您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Evisa又出麻烦!遭航空公司拒绝登机,滞留重买数百镑机票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千奇百怪的,但不少原因都是由于eVisa的系统当前并不稳定。于是,英国政府目前又在谋划一个新计划——BritCard。

 

 

eVisa系统太复杂,每次登录都有惊喜?

 

在平日的使用中,许多使用者反馈目前的eVisa系统(UKVI账户)不仅入口难找,还需要绑定邮箱、手机号,一旦出国或更换设备,验证环节极其容易失败。

 

正如丽莎此前分享过的案例,英国移民计划返回英国时,临登机前被要求出示合法入境凭证,而他正好因网络信号或邮箱验证卡住,哪怕是合法身份,也可能面临无法登机的窘境。

 

这种问题并非个例。社交平台和移民论坛中充斥着类似投诉,尤其是遇到系统崩溃、验证码延迟或身份数据不同步时,这的确会造成非常大的麻烦。

 

此外,系统的用户界面也饱受诟病。有不少移民朋友认为:每次登录都要反复验证身份,操作路径冗长,提交修改和身份证明还是不同的登录方式。

 

还有,下载Share code之前的问题也让人感到疑惑,下载后的Share code仅有一个数字代码,假若一家人都是移民,由于上面没有名字,很容易搞混彼此的Share code,很容易造成误会。

 

总之,英国推出的UKVi系统相对来说是难用的,也不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本交互逻辑。对于一些非英语母语者或老年移民,根本无法顺利完成认证流程。

 

除此之外,目前的解决机制也不尽如人意。Home Office的客服电话往往难以打通,即便联系上也无法立刻解决技术问题,这会让移民朋友感到无助和绝望。

 

 

BritCard提案!又是什么新概念?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一个由中左翼智库Labour Together推出的提案“BritCard”最近被递交至唐宁街10号的政策部门,并受到部分工党议员公开支持。

 

简单来说,“BritCard”是一种强制性数字身份凭证,以手机App的形式存在,并可能整合至现有的gov.uk Wallet(即政府电子钱包)平台。这个“数字身份证”不仅能证明持有人在英国的合法身份,还将被用于:

 

核实工作资格(Right to Work)。

 

核实租房资格(Right to Rent)。

 

验证银行开户、领取福利等多种服务。

 

这个系统不仅针对移民,也面向所有在英国合法居住的人士。支持者认为,其“包容性”设计正是防止歧视的关键。无论你是英籍、欧盟居民还是持签证的长期居留者,只要你有“居住权”,就可以拥有“BritCard”。

 

也就是说,“BritCard”更像是一种身份证的感觉,不仅是移民可以申领,英国公民也是可以使用的。

 

其实英国没有类似国内那种“身份证”的概念,不少人都是依靠驾照、护照等文件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很多支持“BritCard”就认为,英国一直没有一个可以让人快速简单证明自己身份的方式,“BritCard”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结合多种服务?帮助打击非法移民?成本达4亿英镑!

 

除此之外,“BritCard”的支持者还认为它有助于追踪和打击非法工作、非法租房行为。

 

目前,非法滞留英国的非法移民成为英国内政部的“老大难”,由于身份核查机制薄弱(没有国家性的身份制度文件),不少滞留在英国的人被黑市吸纳,沦为廉价劳动力,甚至受雇于不法雇主,被剥削却无力反抗。

 

若“BritCard”正式上线,那么内政部的移民执法团队在查验身份的过程就会更加迅速和准确。“BritCard”的出现也会让非法打工的情况无处遁形。

 

不仅如此,“BritCard”还可能在未来与其他政府平台整合,如税务(HMRC)、国民保险(NI Number)、健康记录(NHS)等,实现“一卡通”的数字治理愿景。

 

但想要真正实现上述功能,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根据预估:

 

“BritCard”耗资可能高达4亿英镑,这仅仅是用于系统开发与安全加密研究;

 

“BritCard”每年还需投入约1000万英镑用于技术维护与客服运营;

 

需要同时开发两个配套工具:一是面向用户的BritCard App,二是供雇主、银行、房东等使用的身份验证工具Verifier App。

 

虽说4亿英镑不算多,但是对于目前“捉襟见肘”的英国政府,恐怕也是一个不小的额外开支。

 

 

好主意,还是又一个烂尾工程?

 

“BritCard”的提出,反映出英国政府在数字化移民管理上的迫切需求与探索方向。它或许能在技术上填补身份验证的空白,改善目前电子签证系统带来的各种使用问题,并为合法居民提供更稳固的身份保障。

 

但问题不在于是否“有卡”,而是如何让“每个人都能被系统准确识别与纳入”。尤其是那些不熟悉技术、语言或未曾注册任何政府平台的边缘群体,如何将他们“引入系统”是“BritCard”成败的关键。

 

此外,公共信任也是一大考验。许多人仍记得上世纪布莱尔政府尝试推行身份证系统时所遭遇的巨大阻力——那一次,计划最终因社会舆论与预算超支而不了了之。

 

而如今的“BritCard”,作为一款线上的应用——隐私与数据安全仍是悬而未决的大问题。一旦所有身份信息集中在一个App中,若出现数据泄露,后果将极其严重。因此政府必须在法律上提供明确的隐私保护条款,并设立独立的监管机制。

 

如果“BritCard”不能完全保证安全,无法获得广大英国居民的认可,那么它真的有可能无法持续推进,化身为一个“烧钱项目”,最终夭折。

 

或许,我们都期待一个能让“合法身份者不再害怕系统”的解决方案,而“BritCard”至少提供了一个讨论的起点。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各位莎粉周四好,欢迎点击《丽莎商法快讯》,本周需要重点关注的英国商业、商法信息有:

  • 经合组织看衰英国经济!关税战成主因
  • 英政府拿出156亿镑,投资非伦敦公共交通项目
  • 诈骗不断,税局竟被“骗走”4700万英镑!
  • 谷歌在英遭遇集体诉讼,索赔金额高达150亿英镑
  • FCA再发监管草案,将对稳定币建立独立监管框架
  • 中英关系“回暖”!斯塔默将访华

 

 

→经合组织看衰英国经济!关税战成主因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英国经济作出了悲观的预测——英国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1.4%下调至1.3%,而2026年的经济增长也从原来的1.2%下调至1%。

 

究其原因,除了英国政府支出受限以及通胀高于预期之外,美国的“关税战”将会给贸易和投资造成损害。

 

经合组织认为:未来一年,英国通胀可能仍将保持“坚挺”,尽管经济放缓,但仍将限制英格兰央行降息的步伐。

 

其实,不光英国,几乎所有国家的最新增长预测都遭遇了下调,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关税战”给全球经济前景带来了不确定性。其中,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经济可能遭受最严重的影响。

 

另外,经合组织在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率方面将调低至“温和”,总体的经济增长为2.9%。

 

在当前的环境下,可能很多机构和个人都会放慢投资的脚步,以保持自身投资的稳健,丽莎也建议广大企业主和投资人,在当前的局势下审慎而行。

 

→英政府拿出156亿镑,投资非伦敦公共交通项目

 

根据英媒报道,英国财相雷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确认:将会向伦敦以外的城市扩大公共交通项目投资,预计投资额为156亿英镑。

 

一直以来,英国在公共交通上的主要投资主要集中在伦敦,这里人口密集,经济活力强,需要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来维持城市的运行,并且在伦敦投资的公共交通项目能够带来更可靠的财务回报。然而,这也造成了英国长期忽视其他城市的公共交通项目。

 

新的投资包括对西米德兰兹、大曼彻斯特、英格兰东北部和南约克郡等地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投资,还会对西约克郡进行首个公共交通系统的投资。

 

预计这一投资将会在2027/28至2031/32年间逐步完成,届时将会缩小英国各地的基础服务差距。

 

 

→诈骗不断,税局竟被“骗走”4700万英镑!

 

根据英国海关税务总署(HMRC)的公告:一起大规模网络诈骗事件导致约10万名纳税人的在线账户信息被盗,诈骗金额高达4700万英镑。

 

这些犯罪分子通过“网络钓鱼”的手段,冒充纳税人的身份,要求税局退还相应税款。

 

也就是说,犯罪分子冒领了他人的退税金,而税局全然不知,4700万就这样被骗走了。

 

虽说这笔钱不是从纳税人的账户中直接被盗取,没有个人蒙受损失,但实际上,这4700万英镑是纳税人集体承担了。

 

据悉,该事件并非典型的网络攻击或黑客入侵,而是利用从外部获取的个人信息,通过伪装成真实用户设置虚假账户实施诈骗。大多数受害者此前并未开设过在线税务账户,因而对此毫不知情。

 

丽莎建议大家在关键节点,比如每年4月时登录自己的在线税务系统,查看相应信息。同时,还需要做好个人信息的保护,以防止蒙受财产损失。

 

→谷歌在英遭遇集体诉讼,索赔金额高达150亿英镑

 

近日,英国一项针对网络巨头谷歌(Google)的集体诉讼正式提交至竞争上诉法庭(Competition Appeal Tribunal),索赔金额高达150亿英镑。

 

此案由前高等法院副法官罗杰·凯伊国王律师(Roger Kaye KC)发起,代表英国众多广告客户,指控谷歌在搜索广告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导致广告成本抬高及市场竞争受限。

 

该诉讼对象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 Inc、Google LLC、Google Ireland Ltd及Google UK Ltd。诉讼核心在于:谷歌通过一系列排他性协议,垄断了搜索引擎市场,尤其在移动设备端压制竞争对手的发展。

 

据指控,谷歌与安卓手机制造商签订协议,确保其搜索引擎成为英国市场上几乎所有移动设备的默认选项;同时,谷歌还向苹果支付巨额费用,使其成为iPhone及其他iOS设备的默认搜索引擎。这些做法有效地排挤了其他搜索引擎供应商,限制了市场多样性。

 

诉讼方认为,谷歌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在广告投放服务中向广告商收取了不合理的高价,违反了竞争法,给英国广告客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该集体诉讼正处于申请集体诉讼许可的阶段,若获批准,将成为英国近年来金额最高的竞争法集体诉讼之一。

 

 

→FCA再发监管草案,将对稳定币建立独立监管框架

 

近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发布《咨询文件25/14》。该咨询是就稳定币发行与托管提出监管草案,并同步发布《咨询文件25/15》探讨加密资产公司的审慎监管框架。

 

这是继财政部发布相关立法草案后的又一重大进展。

 

草案拟将符合资格的稳定币(即锚定单一法定货币的电子货币)作为类货币工具而非投资产品监管,并要求发行人持有等值高流动性资产作为支持。

 

稳定币发行人必须将支持资产置于法定信托中,并由独立第三方托管;托管机构须每日对客户持仓进行核对。

 

此外,草案禁止向持有人转让支持资产产生的利息,并要求每年独立审查资产覆盖情况。

 

咨询将于2025年7月31日截止征求意见,最终规则预计2026年发布,这将对英国稳定币市场带来深远影响。

 

→中英关系“回暖”!斯塔默将访华

 

近年来,中英关系在经历多年低潮后出现升温迹象。

 

2024年3月,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市政代表团访问中国,造访重庆等多座城市,与当地官员及企业进行交流,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如协助中国企业在英设立总部。

 

与此同时,英国工党也悄然调整对华政策。两国高层元首闭门会晤后,财政与能源大臣相继访问中国,重启中断多年的双边对话。

 

可见,工党强调“成熟”“务实”的对华立场,认为在气候、经济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具巨大潜力,拒绝与中国接触“根本不是一个选项”。

 

并且,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Sir Keir Starmer)可能在今年稍晚访华,希望中英关系能够回到10年代那样的“黄金时代”。

 

 

好的,本周的《丽莎商法快讯》就先说到这里。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英国公司法、英国跨境电商方面的问题,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可以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欢迎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在一些行业中,从业者常常需要接触客户资金、公司账户或日常现金收银。在这样的岗位上,面对金钱的“诱惑”,请务必保持警惕、守住底线。哪怕是一时的歪念,也可能带来终身无法挽回的后果。

 

英国法律对于滥用职权、侵占资金等行为有一整套严密的惩处机制——不仅可能判刑、罚款,还会留下永久的犯罪记录,影响今后的就业、信用乃至移民身份。

 

近期,一起苏格兰女子利用职务之便,连续多年诈骗雇主和养老院住户、侵吞近50万英镑的案件引发广泛关注。

 

 

故事背景

 

斯蒂芬妮·休斯顿(Stephanni Houston),又名布莱登(Bryden),她的第一次犯罪是发生在2013年。

 

2013年4月到12月,休斯顿在艾尔郡的Berelands 养老院担任管理员。她利用职务之便伪造管理层签名,篡改授权文件,将四位高龄住户的资金——包括一位93岁的盲人女性、一位89岁的体弱妇女,以及两位分别为83岁与91岁的男性,从他们的个人账户中非法转入她可以控制的账户——非法所得共计2425英镑。

 

据了解,由于这些受害者均为高龄或身体不便的人群,容易受欺骗。她利用她在工作中的信任优势,以及住户对账目不了解,以及他们行动或认知上的困难,肆意操作其账户。

 

2023 年,她因在艾尔郡一家养老院诈骗了数千名养老金领取者,在凯尔马诺克治安法庭被判处三年监禁。

 

当案件曝光后,她在艾尔治安法庭承认欺诈,并被勒令完成240小时的无偿劳动,同时在一年内偿还全部赃款共计2,425英镑。

 

法官称其行为是“针对最弱势群体的严重罪行”。面对媒体,休斯顿曾表示:“我感觉糟透了……我只想向居民们说一声抱歉。这是一个愚蠢的错误。”

 

然而,尽管她成功逃避了牢狱之灾,但是事实证明她并没有任何悔改之心。

 

三年后,休斯顿再次犯罪。这次,她的目标变成了雇主的公司账户,且手段更加隐蔽、骗取的金额更加大!

 

斯蒂芬妮·休斯顿(Stephanni Houston,如图所示),又名布莱登(Bryden),曾为了不遗余力地敛财,抢劫过一位 93 岁盲人女士和一位 89 岁体弱妇女的现金账户

 

2017年到2021年3月,她在她在基尔马诺克的 Kelburne Construction 任办公室管理员期间,作为管理员,她拥有进入财务系统和公司账户的权限。她将一些本应该支付给供应商或员工的款项,偷偷转入自己的账户,或虚构供应商名义。同时,她还提交虚假的支出凭证等等手段,总共贪污了253,281.30英镑。

 

2019年5月 – 2021年3月,她又在东基尔布赖德的 WM Donnelly and Co 任职簿记员时,盗用了262,987.68英镑。基本上是同样的方法,再次利用对账目和支付流程的掌控,从公司账户中转账至自己控制的账户。

 

当时,同事们对她的突然富裕感到非常不解——她的豪华奥迪轿车甚至比老板的车还好。这种与收入不符的生活方式终于引起了怀疑。有人指出,她在不同工作场合使用不同名字(布莱登和休斯顿),似乎有意掩盖过往的犯罪记录。

 

2023年:罪行败露

 

2023年,休斯顿的全部诈骗行为被揭发。她因在艾尔郡一家养老院以及两家建筑公司进行系统性盗窃,被基尔马诺克治安法庭判处三年监禁。

 

法庭随后发布了以下赔偿与没收令:

 

Kelburn Construction 获得赔偿 39,979.03英镑;

 

WM Donnelly and Co 获得赔偿41,610.83英镑;

 

检方还对她发布了总额81,589.86英镑的没收令,并指出将来有可能继续追缴更多资产。

 

英国皇家检察署与地方检察官署强调,对金融犯罪分子的打击不会止步于刑事定罪:“在定罪之后,我们也会继续追查其非法所得。”

 

 

丽莎评论

 

虽然本案发生在苏格兰,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法律体系对类似的金融欺诈和职务侵占行为同样严厉。像斯蒂芬妮·休斯顿这样滥用职务、非法获取财产的行为,属于严重刑事犯罪。尤其当受害人是老年人或企业时,法院往往会做出更重的判决,以起到震慑作用。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这类案件可能涉及以下罪名:

 

  1. 欺诈罪(Fraud by abuse of position)

 

根据《2006年欺诈法》(Fraud Act 2006)第4条规定:如果某人因职位关系而被期望以诚实方式处理他人财产,但却滥用这一职位以谋取私利或造成他人损失,即构成犯罪。

 

  1. 职务侵占 / 盗用雇主资金(Theft or Embezzlement from employer)

 

依据《1968年盗窃法》(Theft Act 1968)第1条:

 

“盗窃”是指不诚实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并意图永久剥夺其所有权。斯蒂芬妮在担任办公室管理员或簿记员期间,私自转走公司资金,正符合这一定义。

 

  1. 虚假会计(False Accounting)

 

同样根据《盗窃法》第17条:若某人故意篡改、伪造或隐瞒财务记录,以获取非法利益或掩盖财务问题,也构成刑事犯罪。

 

这些罪名可能涉及的法律后果——最高刑期(视罪名及法院裁量而定)要达7到10年。法院可视情况决定多个罪名是否并行执行(concurrent)或连续执行(consecutive),若罪行多且情节严重,刑期可能显著增加。

 

 

同时,根据犯罪收益追缴(Proceeds of Crime Act 2002,简称 POCA),此类案件通常会触发资产追缴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发布没收令(Confiscation Order),强制归还非法所得;

 

若无力支付,法院可追加刑期;

 

即便服刑结束,未来如发现其拥有隐藏资产,仍可申请追加追缴(

 

reconsideration)。

 

其他严重后果

 

比如说,刑事记录(Criminal Record):会对未来的就业、出国、金融服务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前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时,签证申请可能直接被拒。禁职令(Disqualification Order):法院有权禁止其在一定时间内担任任何财务、管理类职务,尤其是在涉及弱势群体的行业中。民事索赔:除刑事责任外,受害雇主或个人还可提出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丽莎提醒,请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要因一时的贪念触犯法律。尤其对于移民群体而言,一次严重的刑事记录不仅可能导致刑期,还可能直接影响签证或居留身份,甚至面临被遣返的风险。

 

 

本期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前几年,一名英国资深深海潜水员在一次海底作业中不幸遭遇严重事故,最终失去了一条腿。最近英国高等法院作出判决:他将获得超过100万英镑的赔偿金。

 

在工作中,我们或许不会面对像深海作业那样极端的环境,但“工伤”其实并不遥远。无论是在办公室不慎滑倒,还是在工地操作中受伤,一旦发生事故,我们该怎么办?怎样依法维权、争取合理赔偿?工伤索赔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你必须了解。

 

 

怎么回事?

 

2011年11月,在印度帕拉迪普(Paradip)海域,一场突如其来的水下事故彻底改变了英国资深饱和潜水员艾伦·皮考克(Allan Peacock)的人生。

 

当时55岁的他,正为印度公司Del Seatek India Private Limited执行海底管道铺设任务——这是他从1998年开始便熟悉的职业。

 

The veteran diver (pictured in his diving gear) has now been awarded £915,000 compensation from his former employer and barge operator

 

那天,海底作业条件极其恶劣:水流湍急、能见度仅约一米。艾伦被放入潜水吊篮,潜入30米深的海底,他的任务是拆除两个用于打桩的巨大钢柱之间的连接链条。

 

顶部的钢柱在海浪和驳船滚动影响下突然松脱,仿佛一记巨锤向下砸来,将他的右脚夹在了两根钢柱之间。

 

A fish swimming under a pier

 

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那一瞬间,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压在了脚上。”

 

他的脚被死死夹住几秒后,钢柱再次移动,他才得以抽出脚。此时吊篮已被升至水面,他不得不脱离连接的气管,靠一只脚跳跃并拖着身体返回原地,等待吊篮下放。

 

他被紧急送往印度接受初步治疗,随后返回英国纽卡斯尔的皇家维多利亚医院。然而,尽管医疗团队尽力抢救,脚部因血流中断最终无法保住——医生通知他需要进行小腿以下截肢手术。

 

这一消息对他来说如同晴天霹雳。

 

“医生几乎是突然告诉我必须截肢,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我当时非常震惊,也很情绪化。”

 

之后的18个月里,艾伦失去了所有工作机会,也失去了过去熟悉的身体。但他并没有让伤痛和绝望定义自己。

 

他开始主动研究英国有关截肢者重返商业潜水的法规,并向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申请义肢支持。为了克服在水下义肢可能脱落的问题,他自己想出了一个创新方案——将登山安全带固定在义肢上,确保它在水下也能稳定。这一方案最终得到了健康与安全部门的认可,并成为他日后作业时的标准配置。

 

2013年,事故发生仅一年半之后,艾伦·皮考克奇迹般地重返深海工作,成为世界上极少数以义肢潜水的专业饱和潜水员之一。

 

“我知道我有两个选择——要么让这场事故定义我的余生,要么夺回属于我的生活。我选择了后者。”

 

但这场事故的责任问题并未结束。艾伦先后起诉了雇主Del Seatek和当时作业驳船的运营商韩国现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他指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钢柱连接不牢,在恶劣的海况下作业本身也极为危险。

 

现代重工率先与他达成赔偿协议,支付了约16.9万英镑。

 

而Del Seatek自2016年后就再无回应,案件最终进入英国高等法院审理。

 

2025年,法院判定艾伦应获赔共计91.5万英镑,其中包括15万英镑的未来收入损失、68.1万英镑用于支付义肢与工作设备的费用,以及其它如航班优待座位、妻子照顾费用等开支。

 

艾伦的代理律师西蒙·奥劳克林(Simon O’Loughlin)表示:

 

“艾伦的经历是一个关于坚韧、重生和人类意志力的故事。他不只是赢得了赔偿,更赢回了自己的生活。”

如今的艾伦虽然已无法奔跑,却依然热爱山地自行车,也爱上了皮划艇。他说:“我清楚未来某一天我可能需要依靠轮椅生活,这让我害怕。但我选择不去想太多,而是专注于保持健康,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

 

 

丽莎评论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如果你因为工伤想要提出索赔(personal injury claim),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法律程序和注意事项:

 

一、索赔的基本条件

 

你必须证明:

 

你确实受伤了——身体或心理上的损害。

 

伤害发生在工作期间或因工作导致。

 

雇主有过错——即未履行他们的法律义务,如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培训、设备等。

 

二、法律依据

 

工伤索赔通常依据《1974年健康与安全工作法》(Health and Safety at Work etc. Act 1974)及相关法规。雇主有“合理照顾义务”(duty of care),若其疏忽导致伤害,可能需赔偿。

 

 

三、索赔流程概述

 

  1. 联系律师

 

如果您想就人身伤害提起法律诉讼并索赔,您需要咨询专门处理此类案件的律师。由于提起法律诉讼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因此必须尽快进行咨询。

 

  1. 收集证据

 

包括但不限于:

 

医疗报告

 

工友证词

 

事故报告(通常由公司记录)

 

监控视频

 

你本人陈述或日记

 

  1. 通知雇主和保险公司

 

你的律师会向雇主或其保险公司发出“通知意向信”(Letter of Claim),陈述事故及赔偿意图。

 

  1. 雇主回应

 

雇主或其保险公司需在规定时间内(通常为3个月)承认或否认责任。

 

  1. 调解或诉讼

 

如果双方能达成协议,可在法庭外解决。否则,可能进入法庭程序,由法官判决。

 

四、索赔内容可能包括:

 

医疗费(含未来治疗费用)、因伤误工的工资损失、永久性伤残的补偿、精神伤害(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照顾费用(例如家人请假照顾你)、旅行开支(如就医路费)。

 

五、时效(Limitation)

 

一般来说,你必须在3年内(从事故发生或你意识到伤害与工作相关之日起)提出索赔。未成年人或精神能力受限者的时效规则有所不同。

 

 

本期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在英国想要打造自己的商业品牌其实并不容易,不少企业想要扩张,但困顿于资金、营销、税务、供应链方面等种种问题。

 

想要让企业进一步得到扩张,银行贷款;外部投资;引入新的合伙人都是可以考虑的方法。

 

但如果既想要资金,又想带入更多人力和人脉资源,引入新合伙人似乎是一个完美的选择。不过,假若前期没能做好一定的商业规划、企业制度搭建与合伙人退出机制,那恐怕日后会出大麻烦。

 

轻则影响公司运营,重则会让企业陷入危机。最近,一家在英国成长壮大的茶饮品牌“Bubble Citea”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几位合伙人不得不对簿公堂(2345 Retail Group Ltd v Bubble City Ltd and others)。

 

 

案件背景:

 

“Bubble Citea”品牌起源于2013年,由第三被告Sachdeva先生创立Bubble City公司在吉尔福德(Guilford)开设首家店铺。

 

此时的Bubble Citea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奶茶店,还没有开始进一步商业化从而变成一个成熟的连锁品牌。

 

2018年6月,品牌创始人Sachdeva先生结识了Gao先生(为本案的第四被告),并在朴次茅斯(Portsmouth)开设了第二家奶茶店,并成立了Bubble Portsmouth公司。

 

2019年初,Sachdeva先生和Gao先生通过他们共同的熟人,即本案的第二被告人Meng先生介绍,结识了一位成功的中国商人Xie先生。而Xie先生有意向Bubble Citea业务投资。

 

2019年4月,双方原则上达成协议,将Bubble City公司(Sachdeva先生持有)和Bubble Portsmouth公司(Gao先生持有)打包出售给一家新成立的公司Enno,Xie先生将投资该公司,Sachdeva先生、Meng先生和Gao先生都将拥有该公司的利益并受雇。

 

2019年6月,Enno公司成立,Xie先生和Meng先生被任命为公司的2位董事,其中95%的股份被分配给Xie先生,而5%的股份分配给Meng先生。同时,Enno的两家子公司也随之成立:OpCo和Bubble Tea Supplier Ltd。

 

至此,新的集团公司框架基本搭建完成,Bubble Citea也迎来了属于它的快速发展。

 

 

新投资人注资百万英镑,不料迎来新冠大流行

 

当时,Sachdeva先生在出售Bubble City公司时签署了一份商业购买协议(BPA)。根据该协议,他将Bubble City出售给Enno。BPA 包括一项重要的第22(d)条:允许Sachdeva先生在一年后“撤回交易”,或者放弃该选择权并由Enno公司向他支付70,000英镑。

 

2019年8月,Sachdeva先生将其在Bubble City股份以£1的价格转让给了Enno公司。同时,投资人Xie先生在新公司的持股比例降至80%,其余20%的股份由其与Meng先生共同转让给CTMH公司(“CTMH公司”的股份由Sachdeva先生,Meng先生和Gao先生平分)。

 

从此,Meng先生成为了Enno的总经理,Sachdeva先生负责市场营销和谈判新门店,Gao先生负责物流和新门店开业的实际操作。

 

在此期间,投资人Xie先生总共向Enno投资了120万英镑。到2019年12月,Bubble Citea又在贝辛斯托克、普利茅斯、布莱顿、阿克斯布里奇、布罗姆利和克劳利开设了六家分店。

 

为了进一步扩张生意,新的投资人Ding女士也投资了150万英镑。这看起来是大家一起合伙做生意,各取所长的结果。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新冠大流行导致的封锁让所有门店都暂时关闭了,业务发展基本暂停。

 

关系迅速恶化,大股东股权被极度稀释

 

合伙关系中,最考验人的就是当危机来临时大家的反应。

 

2020 年初,奶茶店经营受阻是必然的,无力阻止的。当时。Xie先生对公司经营很是不满,想要换掉Meng先生,重新找新的经理来管理公司。

 

但需要注意得是,Meng先生是现在公司的“核心”,他既是串起当下公司得关键之人,同时又是Gao先生和Sachdeva先生的朋友。

 

而另一边品牌创始人Sachdeva先生也对新公司Enno感到了失望。

 

也就是说,投资人Xie先生想要动的人,可能是公司的掌权者,是最不应该动的人。

 

双方关系的恶化在2020年6月达到顶峰,Meng先生声称要解除Xie先生的董事职务,并且表示要大量发行Enno的股票,让Xie先生在Enno的持股量大幅稀释至1%。

 

更绝的是,Xie先生随后从公司的管理层群聊中被踢出,当Xie先生想要来到在朴次茅斯的办公室时又被拒绝进入。紧接着,Meng先生任命Gao先生为Enno的董事。

 

可以说,Xie先生尽管拿出了百万英镑的投资,但好像被“踢出局”了。

 

 

股权争议不休,创始人却威胁退出

 

2020年7月,看到如此一幕的品牌创始人Sachdeva先生也非常无奈,于是想起了自己之前所签订的协议中的“撤回交易”条款。

 

于是,Sachdeva先生通知Meng先生,表示自己想要“撤回”当前的交易,即收回自己Bubble City公司,以及他原来在吉尔福德的分店和品牌。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生意和品牌,Meng先生与Sachdeva先生签署了两份协议,而这两份协议均在Xie先生不知情的情况下签署的:

 

“Settlement Agreement”(和解协议):以Enno转让OpCo唯一股权至Bubble City,同时Bubble City股权回归Sachdeva先生;

 

MOU(谅解备忘录):设定Sachdeva先生应得到OpCo管理费及品牌使用费约52.4万英镑,但以股权置换方式结清该债务。

 

这两项协议绕过Xie先生的授权,将OpCo的控制权转至Sachdeva实控之下。这两份协议也成为了日后法律上的核心争议。

 

紧接着,Meng先生辞去了OpCo的董事职务,Sachdeva先生和Gao先生被任命为OpCo的董事。

 

而后,OpCo在接下来的2年中快速发展,到2022年8月,Bubble Citea的店面数量已经来到了30家。

 

投资人一肚子火,诉讼成功了吗?

 

从投资人Xie先生的角度来看:自己拿了百万英镑投资,公司现在发展壮大,门店数量30多家就是靠着自己的投资完成的,Meng先生未经他这个大股东的允许就擅自变更董事,并大幅稀释了自己的股份,而他最后却被踢出局。

 

是不可忍,熟不可忍!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Xie先生与公司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诉讼,由于篇幅限制,丽莎在这里给大家简要梳理:

 

2022年7月,判定Meng先生擅自稀释股权并移除Xie先生董事身份的行为无效;

 

2023年,Enno清盘,债权变更至专设实体,由Xie先生及清盘人转让其追索权利;

 

2025年2月,法院认定公司与Sachdeva先生之间的Settlement Agreement无效(非真实合法),Meng先生与Sachdeva先生存在违反信义义务与串谋行为。不受英国《2006年公司》第175条和第177条的保护;

 

判决Bubble City对非法股权转让承担“知情收受”(know receipt)责任,OpCo股权应归原先 Enno所属人(即清盘方与其受让人),另追索平衡赔偿总计约180万英镑,并认定额外99股为可回溯股权。

 

其中,最重要的判决是关于“和解协议”的问题:

 

法院之所以判决该协议无效是因为,和解协议需基于真实纷争、诚实谈判,若用以掩盖欺诈与利益转移,则属法外操作,应受无效处理。

 

并且,Bubble City 明知该股权转移来源非法,仍接受,并从中获益,构成知情收受(knowing receipt)责任。Meng先生、Sachdeva先生与Bubble City合谋剥夺Enno原始股东权益,遂被判定为“非法串谋”。法院判定这些活动与股权转让时间节点、资金流向一致,因此理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也就是说,法律最终给Xie先生了一个交代,让他能够追回自己的投资和损失,但相信这一次的经历也会让Xie先生在以后擦亮眼睛。

 

 

丽莎小结:合伙投资要把丑话说前头

 

本案看起来比较复杂,但本质上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投资人和公司管理者之间存在矛盾并引发股权、利益之争的案件,或者说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其实这也给广大投资人、企业管理者、公司股东、公司董事一些警示:

 

公司宪章:公司宪章就是公司的宪法,是公司所有行为的法律依据,是公司管理和行为的准则。因此一个公司要想管理好的话,首先必须有一部非常清晰,合理的公司宪章,规定公司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哪些决议需要经过董事会的批准,哪些又必须获得公司股东大会的批准。比如上面所说的和解协议和备忘录,如果明确规定这些文件的批准必须经过公司股东大会的话,Xie先生由于拥有公司的控股权,这些文件自然无法获得通过,也自然会是非法的。

 

透明与合规:任何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动的协议,都须具备真实争议背景、董事会审核、利益攸关董事的披露,股东大会的召开以及批准等;如果这些程序没有得到遵守的话,这些协议很容易被判定为非法的。

 

文书合法≠行为合规:法院重视实质目的而非形式,有违规目的的协议可被撤销;

 

及时法律介入:若面临资产被抽逃、操控局面,一定要及时寻求法律救济,冻结资产、提起诉讼和申请临时禁令。

 

丽莎也建议企业、公司董事、投资人,在选择外部投资,或打算获得外部投资时需要做到以下的内容:

 

内部建立“重大资产交易审批制度”,杜绝幕后操控;

 

引入独立董事参与关键审批,确保程序公平;

 

形成保险、合规与争议预警机制,让争议一旦发生便可依法、有证据地应对。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更加合规地经营,也会让投资者感到更加安心,有了健全的制度才能让企业进一步发展。

 

如果您在投资、并购、企业管理方面遇到了任何法律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商法部。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大股东/董事一手遮天,失职渎职!如何将其罢免?

 

可能有不少人都认为,如果一个人是公司董事,那肯定算得上是公司的话事人。如果这个人还是大股东的话,那在公司里基本就是“说一不二”的。

 

那如此说来,难道公司董事做了违反其职责的事情,岂不是根本无法追究?

 

然而现实情况中并不是这样的,即便是公司的董事,即便该董事拥有公司大部分的股权,这名董事也仍有可能被“罢免”。

 

那么,公司董事的法定义务到底有哪些?如果他们违反了这些义务,公司或其成员可以采取哪些法律手段进行应对?今天丽莎就来和大家聊聊如何“开除董事”。

 

 

案件背景:

 

London Infrastructure Ltd 是一家位于伦敦的公司,其主营业务是向哈萨克斯坦的出口提供出口融资咨询服务,并在哈萨克斯坦进行采矿勘探活动。它在哈萨克斯坦有三家子公司。

 

2020年初,公司内部矛盾浮出水面——Amin先生作为董事,多次在未通知其他董事的情况下擅自作出重大决策,甚至涉嫌转移公司资源用于与其个人相关的业务。

 

并且,Amin先生还作为公司的大股东,拥有London Infrastructure Ltd 42%的股份。

 

除此之外,案件的第一索赔人Abaidildinov先生也是London Infrastructure的董事,同样持有42%的股份。另外还有13%的股份由董事Khafizov先生持有,剩余3%的股份由其他个人持有。

 

面对这样的情况Abaidildinov先生坐不住了,联合其他股东想要罢免Amin先生。

 

 

公司内部开启血雨腥风的较量

 

2020年3月3日,Abaidildinov先生、Amin先生和Khafizov先生举行了一次网络会议。当时,Khafizov先生和Amin先生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办公室,而Abaidildinov先生当时在伦敦。

 

虽然没有提前发出通知,但Abaidildinov先生和Khafizov先生要求将这一次网络会议讨论视为正式的董事会会议。不过Amin先生没有明确同意这一点。然而,会议仍在继续。

 

在那次会议上,Abaidildinov先生和Khafizov先生声称提议并通过了一项董事会决议——罢免Amin先生作为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和董事职务。

 

然而,Abaidildinov先生和Khafizov先生坦言,公司章程并未授权董事会直接解除董事职务。因此,他们仅主张这次的会议上Amin先生不再担任公司的CEO。

 

局势升级:被罢免者的“反击”

 

随后,Amin先生开始了他的反击,采取了各种行动:

 

写信给Abaidildinov先生,声称要罢免他在公司的董事职务,并声称他没有持有公司的任何股份。

 

向英国公司管理处(Companies House)提交的文件表明Abaidildinov先生不再是董事,而Amin先生现在是Abaidildinov先生以前持有的股份的持有人。

 

指示所有员工不要与Abaidildinov先生联系。

 

解雇公司秘书Makhanov先生。

 

从公司办公室搬走财物。

 

指示公司办公室的大楼经理不允许Abaidildinov先生或Makhanov先生进入。

 

暂停Abaidildinov先生和Makhanov先生的公司电子邮件账户。

 

一套组合拳下来,让两位公司大股东之间的纷争愈演愈烈。

 

法院介入,Amin董事身份终被罢免

 

看到自己一系列的权限和权力都被“剥夺”,Abaidildinov先生和Khafizov先生向法院申请紧急禁令。

 

2020年3月,英国高等法院签发禁令,限制 Amin先生:

 

不得再以CEO身份行事;

 

不得处理公司银行账户;

 

不得进入公司办公室;

 

不得否认其他董事身份。

 

Amin先生虽于3月20日撤回了对公司信息的不实申报,并告知Abaidildinov先生仍为董事,但资金违规提取等问题继续发生。

 

因此,2020年3月30日,London Infrastructure召开正式、符合法定通知要求的董事会:再次确认Amin先生被解除CEO职务,并计划召开股东大会罢免其董事身份。

 

最终在4月28日的股东大会中,经表决通过,Amin先生被正式罢免董事职务。

 

 

公司能否“炒掉”董事or大股东?

 

其实,不少人对“董事”的身份存在误区:公司董事的职责虽由股东间接监督,但其法律义务是直接对公司本身负责的。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只有公司这个“法人主体”才有权追究董事责任。

 

那么,如果董事行为严重失当,股东能否主导将其移除?

 

答案是:可以,但要依法进行。

 

在本案中,Amin先生被指控的行为,核心问题是其违反了英国《2006年公司法》第171条款至第177条款中对公司董事的要求:

 

在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超越公司章程所授权限;

 

促进公司成功:所有决策应基于公司长远利益;

 

独立判断:不应受第三方控制;

 

合理勤勉与谨慎:以专业能力管理事务;

 

避免利益冲突:不得因私利而损害公司;

 

不接受第三方利益:防止受贿;

 

披露关联交易:确保交易透明。

 

这些义务并非形式,而是董事行为合法性的根本依据。董事若违反,不仅有可能被公司追责,更可能面临法院的法律制裁。

 

这也是为什么法院能够下达禁令的原因。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下,法院可以对公司董事违反其法定义务对其进行处罚。

 

罢免董事有哪些方法?

 

路径一:依据公司章程(Articles of Association)

 

公司章程是公司运营的“基本法”,会规定董事被解除的条件。以英国“标准章程”(Model Articles)为例,第18条明确规定以下情况将导致董事自动离职:

 

被法律禁止担任董事;

 

破产或无力偿债;

 

被医生书面确认无法履职三个月以上;

 

主动辞职。

 

路径二:通过股东普通决议(Ordinary Resolution)

 

根据《2006年公司法》第168条,只要获得出席会议股东中超过50%票数的支持,即可通过普通决议将董事罢免。

 

不过该程序对通知和听证权利有严格要求:

 

至少提前28天发出特别通知;

 

被罢免的董事有权提交书面陈述,或在会议中发言自辩。

 

因此通过此方式进行罢免时,需要注意程序性问题。

 

路径三:通过法院提起不公平损害诉讼(Section 994)

 

若董事的行为对其他股东造成实质性损害,且已难以通过公司内部程序纠正,股东可依《2006年公司法》第994条,向法院提起“不公平损害利益”(Unfair Prejudice)诉讼。

 

法院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以下裁定:

 

罢免董事;

 

要求董事出售股份;

 

赔偿公司或股东损失。

 

路径四:促使董事主动辞职

 

实践中,若董事被告知其行为已涉嫌违法或将遭到股东投票罢免,有时会选择主动辞职以保全名誉或避免法律追责。

 

这种方式对公司而言省时省力,尤其适用于避免公开冲突。但需警惕合同约定,如董事服务协议中若未规定可随时辞职,辞职后果仍需依法处理。

 

 

丽莎小结:法律程序虽复杂,果断行动最关键

 

上文中的案件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董事一旦失责,不仅损害公司利益,更可能引发治理瘫痪,股东之间的信任关系也将被动摇。要挽回局面,就必须依靠法治思维,合规、理性、有策略地应对。

 

因此,当您在公司遇到类似的问题,或是当您作为董事,被其他董事侵犯利益的话,应当及时应对:

 

第一时间查看公司章程及协议,确认是否已触发免职条件;

 

权衡是否通过普通决议移除董事,注意程序合规;

 

若事态复杂,则向法院申请确认声明或提起不公平损害诉讼;

 

在整个过程中寻求专业法律支持,避免程序瑕疵导致董事免职无效。

 

董事行为受法律严密规范保护,同时也被严格约束。发现问题时迅速行动,是对公司、对股东、对公司同事、公司管理章程的最大的负责和尊重。如您遇到类似问题,欢迎随时联系丽莎律师行。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在英国默西塞德郡的一条安静街道上,住着一对看似普通的夫妇——安吉拉·劳埃德和李·菲利普斯。他们给邻居留下的印象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靠着政府发放的福利艰难度日。

 

然而,事实远比表象复杂得多。就在这幢毫不起眼的房子里,这对夫妇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精心编织了一场总额超过27万英镑的福利欺诈骗局。法院调查显示,他们通过虚构身份、捏造病情、伪造租赁合同,甚至冒用死者资料,系统性骗取了住房补贴、护理津贴、残疾生活补助等多项政府福利,最终东窗事发。

 

 

 

十年,骗取27万镑福利金?

 

据法院称,安吉拉·劳埃德的骗局始于一项虚构的大篷车住房补贴申请,她编造了一个地址,甚至伪造租赁协议,成功从兰开夏郡自治市议会骗取了超过7万英镑。随后她又假冒他人身份,声称自己是菲利普斯的护理人员,以获得额外津贴。

 

Angela Lloyd defrauded the taxpayer of £170k over a period of 11-and-a-half years. Detectives uncovered a web of lies including the creation of pseudonyms to claim benefits

 

她甚至以一个名叫“乔伊斯·比比”的已故女性的名义,为自己编造了儿子的残疾状况,从而再度骗取福利。

 

The fraudster next door: The assuming semi-detached house Lloyd had moved into with Phillips. Phillips had failed to disclose this to the council when she moved in in 2018

 

与此同时,劳埃德还以“温迪·劳埃德”与“安吉拉·瓦伦丁”的假名在护理机构和超市工作,一边领取工资,一边谎称自己无法工作,是全职护理者。

 

她的丈夫菲利普斯也不是无辜的受害者。

 

尽管他确实存在一些健康问题,甚至安装了心脏起搏器,但他夸大病情、隐瞒实际收入,并隐瞒劳埃德搬入家中的事实,从2018年起非法领取了逾10万英镑的福利。

 

Phillips pictured in a Help for Heroes hoodie during a street party held for the late Queen’s Diamond Jubilee. He is said to have played a DJ set at the event

 

虽然表面上这对夫妇极力营造出一副“需要帮助”的形象,但邻居们早已有点怀疑了。

 

“他总在护理人员来之前蹒跚着走到车前,好像根本站不稳,但没过多久,我们就看到他在车道上洗宝马,还在女王登基60周年的街头派对上当DJ。那可不是一个病弱男人能做的事。”

 

而劳埃德则给人一种“始终躲闪”的印象。她不愿直视别人,却会悄悄向邻居炫耀自己拥有一辆价值六万英镑的“秘密大篷车”。但无论谁问,这辆大篷车在哪里,她总是三缄其口。

 

就在警方突袭前几天,邻居看到这对夫妇在收拾行李,还以为他们准备去那辆神秘大篷车度假。没人想到,他们其实是在准备入狱。

 

“我真的以为他们是好人,我怎么也没想到他们在骗政府。”

 

据了解,劳埃德并非首次涉案。她早在1980年代就因盗窃与欺诈受审,尽管她的前一次定罪是在2012年。而这一次,她以更加复杂和隐秘的手段重操旧业。法院在量刑时毫不留情。法官西蒙·梅德兰表示:

 

“这是一种长期、系统的欺诈行为,掠夺的是原本应当用于帮助真正弱势群体的公共资源。”

 

最终,安吉拉·劳埃德因七项虚假陈述欺诈罪被判入狱两年。她在法庭上泪流满面,似乎仍难以接受自己的命运。另外,她的伴侣菲利普斯则因类似罪名被判20个月监禁。

 

 

英国法律:什么是福利欺诈?

 

根据现行法律,故意申领无权领取的福利,则构成福利欺诈——它被视为刑事犯罪。如果您有以下任何行为,则可能被视为通过欺诈手段获取福利:

 

  1. a) 虚假陈述以索取福利

 

这意味着你提供你明知是虚假的信息或证据,或者未能通知您已知会影响您福利的情况变化,或导致或允许他人未能通知您知道会影响其利益的变更。

 

  1. b) 不诚实的申索福利陈述

 

这意味着当您提供不正确的信息或证据,或者未能报告变更时,您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诚实的。

 

如果您涉嫌福利欺诈,工作和养老金部门(DWP)、英国税务局(HMRC)、国防商业服务部或当地政府等相关机构将对您进行调查和起诉。在您接受调查期间,您的福利可能会被停止发放。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您会收到一封信函告知您。您可能会接到欺诈调查官员( FIO ) 的拜访或被要求参加面谈以讨论您的索赔- 这被称为“谨慎面谈”。FIO将收集有关您案件的事实并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

 

如果您实施或试图实施欺诈,还可能会发生以下一项或多项情况:

  • 你会被告知要偿还多付的钱
  • 您可能会被告上法庭或被要求支付罚款(350英镑至5,000英镑)
  • 你的福利可能会减少或停止发放,取决于您欺诈的次数,最长可达三年。
  • 严重的合谋欺诈案则可能被判处长达十年的监禁

 

 

丽莎评论

 

这起案件再次提醒大家,福利制度是为真正有需要的人设立的,不是用来被钻空子的。任何试图通过虚构身份、夸大病情或隐瞒收入来非法领取福利的行为,最终都可能面临刑事起诉和牢狱之灾。

 

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骗福利”的案件发生,政府已经大幅加强了监管手段来打击福利欺诈行为,从跨系统数据比对到举报机制等等,一旦查实,相关人员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后果,还可能留下终身的犯罪记录。

 

丽莎提醒,不要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铤而走险。如果您有相关问题,请进一步联系丽莎律师行,我们诉讼律师会根据您的情况提供建议。

 

 

本期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在英国买房时,你有没有听过“保留金”这个词?听说过,但具体是什么意思?它对买家和卖家有什么影响?有没有可能买完房后还要补交费用?又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买房是人生大事,合同里的每一条款都可能藏着关键细节。这一期,我们来聊聊你可能忽略却极为重要的一点:买房时常见但容易被误解的条款。

 

想知道“保留金”到底是什么?是否人人都有资格提出?出了问题谁来承担费用?现在就点击下方视频,快速学懂!

 

《“保留金”听起来陌生,却可能关系到你是否要为前任屋主买单?》

 

莎粉们喜欢我们的影片吗?之后,丽莎还会继续以简单平易的方式,和大家科普更多英国法律信息。

 

想要学习更多,记得关注我们!

 

丽莎还要提醒,所有我们制作的视频,都会同步发布在丽莎的官方YouTube平台。如果想要观看更多丽莎视频,可以关注我们(丽莎律师行)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mpxpJNXwSfgy7_z6ljKmg

 

我们也有英文版YouTube(Lisa’s Law Solicitor):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MHpkVaHm6EsGunDg1xUpQ

 

如果对于视频内容,英国法律的更多方面,还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直接咨询丽莎律师行。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莎粉们周一好!丽莎为大家整理了近期值得关注的英国移民快讯,本篇将涵盖的重点移民讯息有以下:

  • 过期BRP/BRC确认失效!内政部不再延期
  • 1560张工签牌照被吊销!1年数量堪比过去4年总和
  • 有英国犯罪记录,前往欧洲要申请ETIAS怎么办?
  • 牛津大学移民观察站:非英籍配偶也要10年才能拿永居?

 

 

→过期BRP/BRC确认失效!内政部不再延期

 

上周,丽莎就和大家提到,英国政府为了确保移民朋友能够eVisa改革期间(其称之为“过渡期”)顺利出入境,延长已经过期的BRP/BRC实体移民文件直至2025年6月1日,也就是昨天。

 

并且,英国政府也没有宣布继续延长BRP/BRC实体移民文件的“过渡期”的通知,这意味着,BRP/BRC已经彻底丧失了其作为“入境许可”的移民文件,被彻底丢弃至历史垃圾堆。

 

而在今天(6月2日),英国内政部网站对有关BRP/BRC的政策进行了更新,确认了已经过期的BRP/BRC文件不能再用于前往英国的移民文件。

 

英国内政部也再次发出提醒,在国际旅行前,请务必:

  • 创建UKVI账户,并获得eVisa
  • 将当前的旅行证件与UKVI账户相关联

 

丽莎在这里强烈建议尚未注册UKVI账户,并且还未获得eVisa的移民朋友抓紧时间进行申请。对于持有“永居贴纸”的移民群体,尽早通过NTL申请的方式获得eVisa,这一申请需要一定的准备工作和处理时间,尽早完成申请获得eVisa就不会影响您日后的如出行或紧急回国的安排。

 

如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移民部。

 

 

→1560张工签牌照被吊销!1年数量堪比过去4年总和

 

根据英国内政部上周发布的最新数据,当前持有工签牌照(sponsor licence)的雇主面临前所未有的监管压力。

 

从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英国共有超过1,700个工签牌照被暂停,这一数字不仅创下历史新高,更超过了过去四年暂停牌照总和。并且,在同一时期内,另有1,560个牌照被正式吊销,这一数字也远远超过了2019至2024年间共吊销的1,530个牌照。

 

如此显著地增长,反映出内政部对不合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正在不断加强。如今看来,内政部此前在审核发放牌照时的标准可能过于宽松,导致部分雇主未能严格履行牌照责任;而目前英国政府需要紧盯净移民人数,从严审查从而引发大规模的合规问题。

 

内政部已发出强硬信号,明确表示将不容忍任何不合规行为,并计划加大惩罚力度,包括引入更长的“冷却期”以限制违规企业重新申请牌照的能力。

 

对此,丽莎建议持有工签牌照的雇主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强化合规体系,以避免面临暂停或吊销风险:

 

首先,建立严谨的记录管理制度。雇主需根据工签规定妥善保存每一位被担保员工的相关资料,包括移民身份、工作许可检查记录、出勤时间表等。《担保人指南》附录D详细列出了必须保存的文件及其保存期限,雇主应据此建立内部文档体系,确保在审查中能够提供充分证据。

 

其次,全面了解担保流程及责任。雇主必须熟悉签证类型、CoS(担保证书)的签发程序以及担保人的日常义务。内政部经常更新移民政策和担保人指南,雇主应及时学习最新要求,避免因制度更新而产生疏漏。

 

第三,及时申报重大变更事项。如被担保员工的职位变更、工作地点调整、公司组织结构变动等,均须在10或20个工作日内按规定向内政部申报。申报不及时或漏报将被视为重大违规行为。

 

最后,定期开展合规审计与“模拟稽查”。内政部具备随时进行突击检查的权力,且往往不预先通知。建议雇主定期组织内部自查或请专业机构协助模拟审计,以发现漏洞并提前整改。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持有工签牌照的雇主应该主动管理、及时申报、持续学习,以免在真实的合规检查中出现问题。若工签牌照被暂停或撤销,轻则影响公司运营,重则有可能让公司面临危机。

 

 

→有英国犯罪记录,前往欧洲要申请ETIAS怎么办?

 

自2026年底起,英国公民前往欧盟国家将需提前在线申请“欧洲旅行信息与授权系统”(ETIAS)许可,费用为7欧元(18岁以下及70岁以上免付),一般10分钟内自动审核完成,有效期为三年。

 

尽管程序便捷,ETIAS要求申请者如实申报近10至20年内的刑事犯罪记录(如强奸、毒品、贪腐、洗钱、谋杀等)、曾逗留战区经历,以及是否曾被驱逐出欧盟成员国等相关信息,而这就给一些曾经有过类似“案底”,并刚刚加入英国国籍的人士带来了麻烦。

 

因为按照要求,申请人必须如实提供相关信息,但涉及上述问题,则会被标记为“人工审查”,交由目标国的“国家单位”处理。ETIAS将与多个欧洲及国际执法数据库交叉比对信息,虚报或隐瞒可能导致申请被拒。

 

丽莎想要说明的是:尽管有类似前科并不一定会直接被拒,但严重犯罪或时间较近者将接受更严格审查。如遭拒,申请人将会收到相关文件说明拒绝原因及申诉路径。如您存在类似的情况,请妥善保管相关的文件,可以在必要时联系律师寻求法律协助。

 

→牛津大学移民观察站:非英籍配偶也要10年才能拿永居?

 

5月中旬,英国政府发布了《移民白皮书》,计划收紧技术工签群体获得永居的政策,从现在的5年延长到10年。

 

而这一政策的变动可能还会影响到其他移民群体。根据牛津大学移民观察站(The Migration Observatory)的分析:

 

2024年底,约有400万人持有有效的英国签证,其中约53%(约210万人)签证持有者可以最终申请定居,包括约140万技术工签持有者、38,000名投资或全球人才签证持有者、207,000名人道主义签证持有者、以及189,000名BNO签证持有者。此外,约有31.3万人持家庭签证(如配偶签等)。

 

从上述数据来看,工签人群的确是能够获得永居的移民主力军,其次则为家庭签证路线。也正因如此,想要让移民数据好看,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技术工签下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政府承诺将保留英籍人士配偶的5年永居路径,但对白皮书中未提及的非英籍定居者的配偶是否仍可维持现行路径。

 

这意味着,某些家庭签证持有者,尤其是非英籍公民伴侣,也有可能面临从5年延长到10年才能获得永居的风险。

 

这一政策不确定性引发了广泛担忧,尤其是对于家庭收入较低、依靠家庭签证生活的人群而言,移民政策收紧不仅将提高其个人和家庭在英国生活的财务负担(如10年签证周期下的总费用高达16,900英镑),也会延迟获取稳定身份、参与社会融合与取得公民身份的进程,影响其长期在英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由于自工党政府发布移民白皮书后,至今对于相关细节仍然没有进一步的明确;目前各方对于未来的政策走向依然多有讨论、推测。丽莎会持续关注,一但有了最新官方消息,将即时通过我们的官方平台为莎粉们更新。

 

同时,丽莎移民部还是要提醒您,尽早进行移民规划,提前准备相关申请。以免在政策变动之后,导致自己的移民之路更加漫长且复杂,如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律师行。

 

 

好了,本期的《丽莎移民快讯》就到这里。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 📱 《丽莎知道》网站版 📱 <

 

 

《丽莎知道》有自己的网站!

 

复制网址www.lisaknows.co.uk进入《丽莎知道》网站。手机、平板、电脑,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轻松掌握第一手英国法律资讯。

 

想要更快找到自己想看的文章或影片?使用《丽莎知道》网站的分类和关键字搜索,立刻获取微信公众号的同步更新

 

通过“问问丽莎”功能,您还可以提问、讨论,甚至结交朋友!我们提供6大主题论坛,包括移民、房产、商业、诉讼、税务等,帮助华人在英国互相交流与支持。如果有隐私问题,您也可以私密咨询丽莎

 

立即访问:www.lisaknows.co.uk,体验更多便捷功能!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法律服务,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随时为您提供专业的支持。

 

无论是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脑,丽莎律师行始终伴您左右。委托丽莎,法律服务从未如此简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6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丽莎律师行定期发布实用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法律资讯!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直接联络我们,提出任何法律咨询。

订阅我们的电子报

Subscribe Newsletter Blog Sidebar Chinese

这个字段是用于验证目的,应该保持不变。
Untitled(Required)

欢迎咨询我们,并了解我们如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