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London Road,
London, SE1 6JZ
020 7928 0276
info@lisaslaw.co.uk

新闻与见解

在英国的移民政策里,家庭团聚一直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对于许多移民一代来说,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孩子们能在身边一起生活和成长。

 

很多家长会早早将孩子接来英国,但也有不少移民朋友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将子女顺利接到英国。然而,当孩子年满18岁后,情况就会变得格外棘手。

 

因为英国的移民法规的要求:对于未成年子女作为“依亲”来英国相对容易,但一旦孩子“成年”,就被视为独立个体,要想依靠父母身份来到英国几乎变得非常困难。

 

很多父母因此焦虑:明明孩子还在上大学,经济、情感上都需要父母支持,可法律却把他们“判定”为已经独立。难道家庭就要因此分隔两地?

 

最近,丽莎移民部就成功帮助一位20岁的成年子女顺利拿到签证,来到英国与父母团聚。这背后有许多波折和不为人知的努力,也为很多有相似困境的家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跨国家庭的烦恼:父母在英国,孩子留在中国

 

丽莎的当事人,也就是这对父母几年前已经定居英国,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但他们最大的牵挂,始终是留在中国的儿子。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丽莎在这里仅用代称进行表述。

 

孩子当时20岁,正在当地一所大学读书。虽然已经成年,但他还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日常的生活费、学费和学习指导都要靠父母在英国远程提供。

 

在表面上,孩子是由祖父照顾。但事实上,祖父年事已高,还饱受慢性病困扰,需要长期吃药、定期去医院治疗。慢慢地,祖父已无力再承担起照料孩子的责任。

 

这时,这个家庭面临一个痛苦的现实:孩子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却没有稳定的生活依靠;而父母身在英国,却隔着几千公里无能为力。

 

“孩子需要我们。”——这是丽莎当事人最朴实,也是最强烈的心声。

 

 

为什么成年子女申请如此困难?

 

在咨询过程中,丽莎首先向父母解释了政策的严苛性。英国的移民法原则上只允许“未成年子女”依亲来英,因为法律认为成年后就应当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只有在“特殊情况”(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下,成年子女才有可能获批。

 

那么,什么是“特殊情况”呢?

 

可以简单理解为:孩子虽然年满18岁,但在生活上仍然高度依赖父母,如果不能团聚,他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具体来说,移民官会重点考虑:

 

孩子是否已经经济独立?

 

父母是否已经在英国?

 

在原籍国是否还有其他亲属能承担照料?

 

如果留在原籍国,孩子是否会陷入无依无靠的境地?

 

听到这些标准时,当事人一度很担心:孩子已经20岁了,会不会因为年龄直接被拒?但经过丽莎仔细梳理情况后,当事人看到了一丝希望。

 

丽莎移民部认为他们或许可以通过家庭团聚保护(Family Reunion Protection, FRP)的途径,把他们的孩子接来英国。

 

 

丽莎的工作:用证据讲述亲情与依赖

 

为了说服移民局,丽莎必须用确凿的证据,把这个家庭真实的生活状态“讲”出来。

 

  1. 经济支持:父母是孩子的唯一供养者

 

父母长期为孩子支付学费和生活费,丽莎将所有的银行转账记录、学费缴纳凭证都整理出来。这些流水清楚表明,孩子的生活完全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

 

  1. 情感纽带:每天的陪伴与指导

 

父母和孩子几乎每天都会视频或聊天。丽莎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记录,展现父母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指导,比如帮他决定课程选择、提醒他健康饮食、甚至安慰他在考试前的焦虑。这些细节都证明:父母不只是远程汇钱,而是真正参与孩子的成长与决策。

 

  1. 学校的规定:父母仍在“掌控”孩子的生活

 

孩子所在的大学有一个特别的管理制度:在学期中,学生不得随意离校,除非获得父母或监护人的许可。换句话说,孩子的日常出入都要经过父母确认。这份校方文件成为一份关键证据,证明孩子的生活重大事项仍由父母掌控。

 

  1. 原籍国无人可依:祖父的无奈

 

祖父曾是孩子的照顾者,但我们提供了祖父的医疗文件,显示他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已经无法再照顾孙子。父母在提交申请时,还附上了医生的证明,说明祖父不具备承担照料责任的身体条件。

 

当这些材料拼合在一起时,一个清晰的画面呈现在移民官面前:

 

孩子并非独立生活,而是深深依赖父母;

 

如果继续留在原籍国,他将没有任何稳定的依靠;

 

唯一合理的解决方式,就是让他和父母团聚。

 

申请结果:跨国家庭终于团聚

 

在提交了详尽的材料后,经过4个月的等待,当事人迎来了好消息。

 

英国移民局认可了这一情况,认定孩子符合“特殊情况”,批准了他根据Appendix FRP(家庭团聚保护附录)的申请。

 

当事人的成年孩子获得了与父母相同时间的入境许可。

 

当收到批准信时,丽莎的当事人可以说是喜极而泣。这一刻,不只是当事人梦想成真,也是丽莎移民部最欣慰的时刻。

 

接下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当事人的成年孩子预计将会在未来5年内拿到英国永居身份。

 

 

丽莎小结:成年子女依亲来英并非不可能

 

其实,成年子女家庭团聚虽然难度极高,但并非完全无望。

 

在这一案例中,丽莎成功地证明当事人的成年子女确实依赖父母,并且在原籍国缺乏其他依靠,成功获得了签证审核人员的信任,帮助当事人顺利获得了签证。

 

负责本案的法律顾问徐东妮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1.证据是关键

 

不管是银行流水、学校证明还是聊天记录,都要尽可能保存和整理。移民官看重的是客观证据,而不是口头证据。

 

2.突出依赖性

 

成年子女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能否证明他们仍然在情感、经济和生活决策上依赖父母。

 

3.说明“无人可依”的处境

 

如果孩子在原籍国还有其他亲属能提供照顾,那么申请会非常困难。反之,如果能证明没有其他人能够承担责任,就更容易获得理解。

 

4.越早规划越好

 

如果孩子即将年满18岁,家庭团聚的可操作性会更强。很多父母等孩子过了18岁才咨询,往往增加了申请的难度。

 

虽然成年子女家庭团聚在英国移民体系中属于“高门槛”的类别,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行。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证明特殊情况,以及父母是否准备好足够详实的证据。

 

这个案例最终的成功,离不开父母多年来对孩子的支持与陪伴,也离不开丽莎团队对证据的系统整理和法律框架的精准把握。

 

对于那些正在为成年子女团聚而焦虑的家庭,丽莎想说:不要轻易放弃。虽然道路艰难,但只要准备充分、策略得当,依然有机会让一家人在英国团聚。如您有任何相关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移民部。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在中国,人们讲究情分,尤其是家庭之间。父母一辈子为子女付出,子女长大后也讲究孝道,一家人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家庭关系往往更加讲究界限和分寸,财产和责任划分得清清楚楚。在矛盾激化时,甚至会诉诸法律解决。

 

最近,一位英国的体育医生和她的妹妹因为价值数百万英镑的房产及资金问题,被母亲告上了法庭。令人唏嘘的是,这位医生几年前曾为了挽救母亲的生命,主动捐献了自己的肾脏。如今,她们却因财产纠纷反目成仇,甚至走上法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为母亲捐肾却被母亲告上法院

 

卡米拉·贝恩斯(Camilla Bains)多年来饱受肾病困扰,曾接受三次肾脏移植。

 

她的女儿索尼娅·贝恩斯(Sonia Bains)是一名运动医学专家,目前为英格兰足球协会工作,曾服务于多家英超及女子足球俱乐部,包括阿森纳和布伦特福德。

 

2017年,索尼娅被告知母亲的第二个肾脏正在衰竭,情况危急。随后,30岁的索尼娅在母亲健康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决定为母亲捐出一个肾脏。这一决定被认为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母女情深。

 

然而,八年后,这对曾经关系紧密的母女却站到了法庭的对立面。围绕一处房产和一笔离婚赔偿金的归属,她们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房产纠纷始于2015年,也就是在捐肾发生之前。

 

当年,索尼娅以自己的名义购买了卡米拉位于伦敦南部萨顿·玫瑰山花园的一处五居室住宅,当时估价约为80万英镑。房屋登记在索尼娅名下,她声称自己是唯一的合法业主。

 

但卡米拉表示,这笔交易只是“名义上的买卖”,实际出资方是她本人。她还称,索尼娅在购房时签署了一份信托声明,表明该房产为她代持,自己才是实际受益人。

 

卡米拉方面提供的证据显示,购房所涉及的首付款、印花税、贷款、装修费用及相关律师服务费用,大多由她承担。即便是后来房屋出售的事宜,也是由她负责处理。所以,房子应该是她的。

 

双方的第二个争议点,是关于离婚赔偿金。2010年,卡米拉与丈夫分居,直到2019年正式离婚,并获得了34万英镑的赔偿金。

 

她表示,这笔钱由她交给两个女儿“暂时保管”,属于信托资金。但两姐妹则表示,这笔钱是母亲在离婚后“明确赠与”的:其中10万英镑赠与索尼娅,24万英镑赠与妹妹沙恩(Shaan Bains),一位律师。

 

她们还称,母亲在当时的法律文件中也确认,自己对这笔钱不再享有“任何法律或实益权益”。

 

 

双方各执一词,法院将作出裁决?

 

尽管2017年索尼娅曾不顾个人安危捐肾救母,几年后母女关系却急剧恶化。

 

卡米拉声称,自己后来被女儿们更换门锁、赶出玫瑰山花园的房子,彻底失去了居住权。她表示,该房产本应是她的主要住所。

 

2025年,卡米拉决定起诉索尼娅与沙恩,将这场家庭矛盾带入法庭。她的诉讼请求包括:

 

要求确认玫瑰山花园住宅为她本人所有;

要求归还34万英镑离婚赔偿金;

控告两位女儿违反信托协议、挪用信托财产;

并要求支付房屋使用费用,其中索尼娅需支付12.5万英镑,沙恩支付24万英镑。

 

面对这些指控,姐妹俩坚称房产和赔偿金都属于她们,交易合法、赠与明确。

 

她们的律师指出,2015年签署的信托声明并非在自愿的情况下完成,具有法律瑕疵。索尼娅还向法院提出反诉,要求母亲归还她曾提供的贷款,金额为154,316.73英镑。

 

目前,该案正在伦敦中央郡法院审理中。法官将根据相关文件、银行记录、合同和证词,判断财产及资金的实际归属。

 

姐妹俩希望法院能够:

 

驳回母亲的全部诉讼请求;

确认索尼娅为玫瑰山花园的唯一合法业主;

承认34万英镑赔偿金已合法转让

并要求母亲偿还贷款。

 

听证仍在进行,最终裁决尚未作出。

 

 

丽莎评论

 

我们相信,法官最终会给出比较公平的判决。本篇案子可以给我们一些提示: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房产的法律所有权(Legal Ownership)和实际权益(Beneficial Interest)可能并不相同。特别是在家庭成员之间买卖或转让房产时,如果不明确双方的出资和权益,容易引发纠纷。

 

我们建议:

 

第一,明确出资性质

 

如果父母或子女出资购买房产,但房产登记在别人名下,务必明确这笔钱是“赠与”(gift)、“贷款”(loan),还是“代持”(resulting trust)。最好通过书面协议或信托声明(Declaration of Trust)来确认双方权益。

 

第二,避免“默示信托”纠纷

 

如果没有明确的书面记录,法院可能会根据双方的行为(比如谁出钱、谁住、谁维修)推定“默示信托”(implied trust),这通常会导致复杂且结果不确定的诉讼。

 

第三,亲属关系不是法律保障

 

即使是母女,也不能仅凭口头承诺来确认产权。亲情无法替代法律文件,口头约定在大额资金面前往往无效。

 

关于离婚赔偿金的分配,也同样需要明确资金性质:

 

写明赠与或信托

 

如果是赠与,要用转账附言或赠与声明来证明。如果是信托管理,则要签署信托协议,明确受益人、管理权、使用权和归还条件。

 

避免口头承诺

 

法院通常不会采信“当时母亲说过要给我们”的口头主张,尤其涉及数十万英镑时。

 

离婚协议中注明资金流向

 

如果计划将赔偿金转给子女或他人,最好在离婚协议中提前写明,这样万一有争议可以作为重要证据。

 

总之,家庭成员之间买卖房产或转移资金时,一定要用书面协议明确权益和资金性质,避免因“说不清楚”引发法律纠纷。亲情再深,也需要法律保障来护航。

 

 

如果您对家庭财产纠纷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丽莎律师行,我们的家庭法律团队将为您提供专业建议与支持。

 

如果您对文章有任何疑问,请进一步联系丽莎律师行。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近年来,英国商店的盗窃行为日益猖獗,令众多店主深感不满。为防止偷窃,不少商家开始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防范。

 

然而,近日却有一位店主因为张贴“防盗标语”而被警方警告,要求其撤下相关标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发警示贴防止小偷行为不可吗?

 

罗伯·戴维斯 (Rob Davis)在北威尔士雷克瑟姆经营一家古董店,已经有五年多时间了。

 

59 岁的戴维斯先生说,一个月前,他发现自己因为盗窃而损失了几乎全部月收入,于是沮丧地挂出了这块招牌,但后来他惊讶地发现,警察来了

 

古董生意本来就利润不高,仅能勉强维持生计。而如今,他还频繁遭遇小偷,令他倍感无奈。一个月前,一次盗窃事件几乎让他损失了整个月的全部利润。

 

为应对越来越猖獗的盗窃行为,罗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摆放古董的玻璃柜上贴出一张警示标语,写着:

 

“由于存在人渣小偷行窃行为,请寻求帮助打开柜子。”

 

他表示,警方未能处理之前的商店盗窃事件后,他开始将商品锁在柜子里

 

然而,几天后警察找上门,他吃惊了。据说,警察来到他的古董店竟要求他撕下这张标语。原因在于标语中使用了词语“scumbag”——中文意思可理解为”人渣”、“败类“——属于具有侮辱性、攻击性的语言。

 

“一名警察和一名太平洋岛民安全办公室工作人员进来了。他们说这个标语具有挑衅性,可能具有冒犯性。 当我问‘为什么?这会冒犯谁?’他们没有回答。“唯一会被‘人渣’这个词冒犯的人,就是那些想偷我东西的人渣!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简单的观点,简洁明了,除了那些想偷我东西的人之外,不会冒犯任何人。我甚至很有礼貌地在标语下方写了‘谢谢’。

 

经营这家商店已有五年的戴维斯先生表示,他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曝光后,全国各地都纷纷表示支持

 

面对警方的警告,罗伯拒绝妥协,他说自己不会拆标语,他甚至还要换一个更大的,直接贴在商店门口。

 

他表示,标语一贴出来后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许多店主们都表达了共鸣,他们都面临同样的困境:整个小镇的店铺几乎都遭遇过盗窃,甚至连咖啡馆也未能幸免。

 

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警察的反应竟然是要他撤下标语,而不是帮助打击犯罪。他对媒体直言不讳:过去一年中,警方根本没有解决任何一起商店盗窃案。

 

“过去一年里,我抓到过五个商店偷窃的人。第一次报警后,警察把偷来的衬衫交给我,然后就把小偷给放了。现在我懒得举报他们了。我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商店偷窃。如果一次被偷走价值200英镑的商品,那可能就是我整个月的利润了。”

 

他们告诉他,他们收到了关于该通知的投诉,通知上写道:“由于存在人渣入店行窃的情况,请寻求帮助打开柜子。”

 

罗伯先生还批评警方执法不力:“我缴纳了两笔税费,商业税和住宅税,其中一部分是用于支付警务服务的,但我却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保护。”

 

他最后对警察说:“你们只管做好你们该做的工作,你们是公务员。除非我做了什么违法的事情,否则请不要干涉我,也别来烦我。”

 

随后,罗伯先生的遭遇被曝光在社交媒体上,在全英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支持。

 

当地珠宝商布伦达·黑尔表示:“我支持他的做法,我们的顾客也支持。他现在成了全城热议的话题,盗窃是个大问题。”

 

相关报告称,由于企业不再依赖警方的帮助,每天有5万起商店盗窃事件未被举报。

 

BRC首席执行官海伦·迪金森 (Helen Dickinson) 表示:“许多零售商认为向警方报告事件毫无意义。”

 

不过,这些事情也引来了另外的声音。一些店主们也被警告,张贴这样有“侮辱性的”文字可能真的不太适合。特别是如果在橱窗上还张贴小偷照片,可能会违反数据保护法规。

 

 

丽莎评论

 

我们完全理解商家在频繁遭遇盗窃行为时的无奈与愤怒。然而,即便如此,商家是否可以在店内张贴将小偷称为“scumbags”(“败类”)的标语?这个问题仍需从法律和商业的角度仔细分析。即使商家针对的是确实存在的盗窃行为,在公开标语中使用“scumbags(败类)”这一带有侮辱性的词汇,依然存在法律与商业风险。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英国的诽谤法(Defamation)保护个人免受虚假或有损名誉的言论侵害。如果您在标语中使用“scumbag”来形容某个人,即便是暗指,也可能被认定为诽谤,特别是在对方可以被识别的情况下。即便所言属实,侮辱性措辞也可能使“事实”或“公共利益”等法律抗辩变得更加复杂。

 

根据1986年公共秩序法案(Public Order Act 1986),在公共场所使用“威胁性、侮辱性或辱骂性”的语言,若可能引起他人恐惧、骚扰或不安,可能构成违法。如果警方或地方政府认为标语内容具有攻击性或煽动性,例如使用“scumbags”等字眼,可能会要求商家撤除标语,甚至展开进一步调查。

 

此外,虽然出发点是为了防盗,但如果标语导致顾客被误认为是小偷,或对某一群体造成标签化与歧视,可能引发社会争议或投诉,增加法律与声誉风险。

 

从商业角度来看,使用“scumbags”此类措辞,可能给顾客留下不专业、粗暴的印象,破坏商店形象,甚至影响客户关系与顾客信任。此外,过于激烈的语言也可能激化现场矛盾,增加员工与顾客之间的对抗风险。在当前社交媒体高度活跃的环境下,这类标语一旦被拍照上传,极易引发网络争议,造成负面舆论,对品牌声誉造成长远影响。

 

 

那么,什么才是更为妥善的做法呢?商家确实可以在店铺或者门外挂上一些警示标语,但建议使用更专业的语言传达信息,例如:

 

“偷窃者将被依法处理。”(Shoplifters will be prosecu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本店对盗窃行为零容忍,发现者将报警处理。”(This store has zero tolerance for theft. All offenders will be reported to the police)

 

“店内有CCTV监控,所有盗窃行为将上报警方。”(CCTV in operation. All thefts will be reported to the police)

 

如果您在经营过程中遇到此类问题,欢迎随时联系丽莎律师行。我们的商业法律团队可为您提供专业法律建议,协助您妥善应对各种商业挑战,保障您的合法权益。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各位莎粉周五好,欢迎点击《丽莎商法快讯》,本周需要重点关注的英国商业、商法信息有:

  • 英打破经济衰退!第二季度增长0.3%!
  • 降息过后,英国2年期贷款平均利率跌破5%
  • 公司负责人强制身份验证制度截止日公布
  • 英国拟推史上最严“迟付”新规,保护中小企业现金流
  • HMRC首次起诉企业“未能防止协助逃税”
  • 苏格兰一百年企业隐瞒150万镑VAT,董事被禁11年

 

 

→英打破经济衰退!第二季度增长0.3%!

 

本周,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发布了英国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增长0.3%,同时也公布了英国6月的经济数据——增长0.4%。

 

尽管实际上英国经济在第二季度有所放缓(第一季度经济增长0.7%),然而,这一增长仍旧好于预期。

 

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来自服务业,增长了0.4%;同时建筑业也有所增长,这是因为炎热干燥的天气有助于促进建筑业活动,截至6月的三个月内建筑业增长了1.2%。

 

与此同时,英国国家统计局还上调了4月份的数据——从原先的萎缩0.3%,改为经济萎缩0.1%。

 

与其他G7国家相比,英国经济在今年前三个月增长最快,综合来看,英国也可能是2025年上半年增长最快的G7国家(目前日本尚未公布数据)。

 

尽管如此,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特朗普的贸易战和低迷的经济前景,预计英国下半年经济增长将放缓。

 

在税收增加的猜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英国财政大臣雷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正在为艰难的秋季预算做准备,因为增长前景疲软、债务利息支付增加以及一系列福利削减政策的逆转导致政府财政赤字巨大,估计赤字将超过400亿英镑。

 

另一边,由于第二季度经济表现强于预期,可能让英格兰央行进一步降息的路径更加复杂。未来英国的经济情况仍旧堪忧。

 

→降息过后,英国2年期贷款平均利率跌破5%

 

上周,英国终于迎来了降息的消息,这也让很多背负住房贷款,以及打算购房的英国家庭和投资人松了一口气。

 

根据Moneyfacts的数据显示:英国自2022年9月前首相丽兹·特拉斯(Liz Truss)推出迷你预算以来,两年期抵押贷款平均利率首次跌破5%。

 

这是购房者的“象征性转折点”,也表明贷款机构的“竞争更加激烈”。

 

自去年八月以来,英格兰央行已经进行5次降息。不过,尽管抵押贷款利率会跟随央行降息,但不太可能大幅下降,抵押贷款利率仍然“远高于迷你预算之前几年的最低利率”。

 

根据银行业组织英国金融(UK Finance)的数据:今年将有数十万借款人需要重新抵押贷款,大约90万笔固定利率交易将于2025年下半年到期。

 

随着贷款机构开始实施更为灵活的负担能力测试,加上房贷利率的下调,预计英国房地产市场会表现出更为稳定地温和上涨。如您有买卖房产的需求,欢迎随时咨询丽莎房产部。

 

 

→公司负责人强制身份验证制度截止日公布

 

英国公司管理处(Companies House)近日确认,强制身份验证(IDV)制度将于2025年11月18日正式实施。

 

这意味着,从这一天起,新任公司董事、有限责任合伙企业(LLP)成员,以及重要控制人(PSC)都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身份验证,并获得个人识别码。

 

对于董事而言,新任命必须在信息提交前完成IDV验证,否则无法注册公司;现任董事则需在公司下一次提交确认声明前完成验证。对于,重要控制人(PSC)来说规则更复杂:新晋PSC需在注册之日起14天内完成IDV验证;已是PSC且兼任董事的,则从公司确认声明日期起14天内完成;而仅为PSC的,期限从其登记的出生月份首日开始计算。

 

LLP成员的规则与董事类似,新任需先验证才能登记,现任则在下一次确认声明前完成。

 

公司管理处还将公开每个人完成IDV验证的最后期限,并在未来将范围扩大至公司法人高管、有限合伙企业及文件提交人等。建议相关人员尽早完成验证,避免影响任命或公司运营。

 

如果您对此有任何问题,或是不确认自己是否需要完成IDV认证,欢迎随时咨询丽莎商法部或丽莎会计行,我们均可以为您提供相关验证服务。

 

→英国拟推史上最严“迟付”新规,保护中小企业现金流

 

英国政府在最新发布的《中小企业计划》中宣布,将推出25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揽子立法改革,打击拖欠中小企业(SMEs)货款的问题。

 

现行的《商业债务迟付法》虽允许企业对逾期付款收取利息,但在实际交易中执行不力,许多小企业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追讨欠款,甚至因此倒闭。

 

新计划拟将最长付款期限大幅收紧,倾向以30天为默认标准,最多不超过45天;赋予小企业事务专员更大执法权,包括对屡次迟付的大企业开罚单、突击检查,以及强制30天内完成发票核查;并要求逾期必须支付利息。

 

此外,政府公共部门也将加强规范,今年10月起将开展供应链抽查,并限制拖欠付款的企业参与大型合同招标。

 

虽然具体立法时间表尚未明确,但政府计划在2025年至2026年期间与中小企业合作完善细则。

 

 

→HMRC首次起诉企业“未能防止协助逃税”

 

英国税务海关总署(HMRC)近日首次动用《2017年刑事财务法》中的“未能防止协助逃税”罪名,对总部位于斯托克波特的会计师事务所Bennett Verby Ltd提起刑事诉讼。

 

要知道,这项法律虽已生效8年,但此前一直未有企业因此被起诉。

 

该公司被指涉入一宗与研发税收减免退款相关的欺诈案件,同时有6人(包括一名前董事)被控欺诈和洗钱。

 

案件已于2025年8月7日在曼彻斯特刑事法院开庭。根据法律,如果企业员工、代理人或承包商协助他人逃税,而企业未采取合理防范措施,就可能面临无限额罚款和严重声誉损害。

 

本案意味着:HMRC开始认真执行该类罪名。丽莎建议广大相关企业:应及时审查内部风险点,加强防范措施,确保员工和合作方了解相关法律责任,并持续监控执行情况。建立合规文化、鼓励内部举报、保存所有培训和政策记录,都能在被调查时成为关键的“自保”证据。

 

→苏格兰一百年企业隐瞒150万镑VAT,董事被禁11年

 

根据破产服务局(The Insolvency Sevice)的通告:苏格兰机械公司 Balgownie Limited(成立逾百年,前身为 FB Realisations Limited)前董事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因隐瞒超过150万英镑增值税,被禁止担任任何公司董事11年。

 

调查发现,2019年至2022年间,史密斯在担任财务董事时,多次提交虚假增值税申报,包括谎称私人开支为公司费用、低报销售应缴税额、以及无凭证倒填采购日期申请退税。

 

并且,这些行为未告知其他董事,直到一次董事会财务质询才被揭发。由于少缴税款,公司欠下巨额债务,2024年3月进入破产管理,导致24人失业。

 

对于当事人史密斯来说,这相当于个人信用的破产,几乎无法在任何岗位立足。丽莎也提醒广大公司董事,作为公司董事应按照《2006年公司法》的要求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好的,本周的《丽莎商法快讯》就先说到这里。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英国公司法、英国跨境电商方面的问题,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可以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欢迎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在买房的过程中,你可能听过中介突然问一句:

“你做了调查了吗?”

 

这听起来像个简单的问题,但背后却隐藏着很多购房者第一次听到都会愣住的细节。有人会觉得,这不就是个普通的程序吗?但有时候,它可能会影响你对房产的判断,甚至左右你是否愿意继续交易。

 

这份调查到底查些什么?它和你的房产安全、价值、未来规划有什么关系?有没有可能提前发现一些你不想遇到的“惊喜”?

 

今天的视频,我们就带你一探究竟,也许会让你重新考虑买房时的第一步该怎么走。

 

《一份报告,可能决定你是否愿意签下这份合同!》

 

莎粉们喜欢我们的影片吗?之后,丽莎还会继续以简单平易的方式,和大家科普更多英国法律信息。

 

想要学习更多,记得关注我们!

 

丽莎还要提醒,所有我们制作的视频,都会同步发布在丽莎的官方YouTube平台。如果想要观看更多丽莎视频,可以关注我们(丽莎律师行)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mpxpJNXwSfgy7_z6ljKmg

 

我们也有英文版YouTube(Lisa’s Law Solicitor):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MHpkVaHm6EsGunDg1xUpQ

 

如果对于视频内容,英国法律的更多方面,还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直接咨询丽莎律师行。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对于许多移民来说,获得永居(无限期居留,ILR)是移民之路的关键节点。

 

虽然结果是一致的,但是每一个人获得永居的路径都有所不同,甚至是千差万别——有的人可能非常顺利,短短几年时间就获得永居;有的人可能异常坎坷,不断切换路径,甚至用尽浑身解数最后都没成功。

 

今天丽莎要和大家分享的案件(R (TT) v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Home Department)的当事人现年已经68岁,来到英国生活24年,然而她仍在为自己的永居身份而“奋斗”。

 

那么,她的情况到底是如何?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仍未获得永居?

 

 

2001年的逃离与2005年的失足

 

案件的当事人TT来自津巴布韦。2001年,她独自来到英国,申请庇护失败。那时,她的丈夫失踪,自己又遭受了强暴——这段伤痛成为她至今难以启齿的阴影。

 

为了生存,她做过各种临时工。2005年,听信他人建议,她用了一本假护照去申请国家保险号(NI number),希望能够借此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然而,她申请时被政府工作人员识破,当场被逮捕。

 

几个月后,她被判处12个月监禁。刑期虽不算长,但根据英国移民法,这个纪录会如同烙印般留在档案里。那时的她不知道,这会影响她未来几十年在英国的身份。

 

上诉成功,“六年酌情居留”迎来希望

 

刑满释放后,内政部一度试图将她驱逐出境。好消息是,TT在2011年基于人权理由的上诉获准。法庭当时明确承认:她曾遭强暴,丈夫失踪,她的庇护申请并非为了经济利益,而是出于对迫害的恐惧。

 

于是,从2012年开始,她获得了3年期的“酌情居留”(Discretionary Leave,简称“DL”),随后两次续签。

 

TT的生活似乎渐渐回到正轨——她在护理院工作,帮老人洗澡、喂饭、聊天,也照顾着女儿和外孙女K。

 

2020年4月,突如其来的新冠大流行带走了TT的女儿。那天,她在病房外,隔着玻璃与女儿最后对视,而她的外孙女K也自此失去了母亲,TT成为了K在英国的唯一依靠。

 

时间来到2023年7月,她满怀希望递交了永居申请——因为根据2012年7月前的旧政策,连续6年的“酌情居留”是通向永居的一条路径。

 

在她看来,这次应该可以获得永居,摆脱反复续签所带来的不安。

 

 

永居申请被拒,为什么?

 

然而,让TT没想到的是,她的永居申请被拒绝了,而拒信的理由很直接:

 

根据《移民规则》第9部分第9.4.1条,曾被判处12个月以上(含)监禁的人,不符合获得永居的要求。

 

也就是说,20年前的一次“错误决定”像一个魔咒,可能让她永远无法获得永居身份。

 

不过,内政部在信中表示:愿意再次授予她3年的“酌情居留”身份。对她们来说,这样既能让她继续在英国生活,也不用破例绕过法律门槛。

 

再次上诉,开始司法复核

 

但TT不甘心,毕竟自己已是年过花甲。于是,她请人写了预行动函(Pre-Action Protocol letter),强调自己的特殊情况——自己是外孙女的唯一照护者、长期从事护理工作、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并引用内政部的“酌情居留政策”,主张自己应当在规则外批准获得永居。

 

她还附上了外孙女K学校的信、朋友和雇主的证明信,后来又补交了家庭医生(GP)的诊断信。

 

2024年3月28日,案件进入司法复核(Judicial Review, JR)程序。

 

在司法复核的过程中,内政部在5月14日提交了一封补充决定信。内政部承认TT的贡献与困难——包括她的护理工作和曾遭受的创伤——但仍坚持拒绝给她签发永居。理由如下:

 

拒绝永居申请不会对她的家庭生活造成重大干扰;

 

没有证据表明外孙女K会因为TT无法获得永居而受到实质性损害;

 

她继续持有“酌情居留”,不存在立即被驱逐的风险;

 

关于未来申请费用的担忧,可以通过费用减免机制解决。

 

对此,TT的律师在庭上提出了三个理由:

 

裁量被不当限制:认为内政部没有真正开放规则外的自由裁量空间。

 

未整体考虑:指责内政部只机械套用规则,没有全面衡量她的特殊情况。

 

未履行儿童最佳利益义务。

 

然而,法庭的判决很直接:

 

内政部确实做了规则外的审查,而且过程完整、理由充分;

 

各种证据和情况都被考虑过,没有遗漏;

 

决定“不授予永居”是合理的,不存在法律上的不合逻辑或不公正。

 

法官的话颇为冷静:“本质上,申请人的挑战更多是对结果的不满,而不是程序上的瑕疵。”

 

 

上诉失败,当事人还要赔付内政部律师费

 

由于司法复核失败。法庭不仅维持了内政部的观点,还要求她支付:

 

补充决定信之前的50%合理诉讼费用;

 

补充决定信之后的全部合理诉讼费用。

 

这意味着,她因为这一次的司法复核,还背上了不小的经济负担。这对于已经68岁的TT来说,是又一重打击,而她未来的移民之路仍旧存在不确定性,这的确是TT不想看到的情况。

 

然而,事已至此,她不得不为20年前的事继续背负后果。

 

为什么二十年前的错误仍未退散?

 

英国移民规则的适用性条款(suitability requirements),对刑事定罪特别严格:

 

12个月及以上的监禁,几乎必然成为申请永居的障碍;

 

虽然政策允许“规则外酌情”授予永居,但必须有极为特殊、无法用其他方式替代的理由。

 

在TT的案子里,法庭认可她的辛苦和贡献,但认为继续给“酌情居留”已能保障她与外孙女K的生活,达不到“必须破格”的门槛。

 

那么,有类似情况的申请人,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提前评估风险:申请前先核对《移民规则》第9部分,特别是刑事定罪的条款。这应该与专业的移民律师进行咨询,根据自身情况来判定风险。

 

积累不可替代性证据:不只是朋友证明,而是医生诊断、学校报告、社工评估、雇主依赖说明——证明“没有你就不行”。

 

用好“酌情居留”的稳定期:在“酌情居留”有效期内补充证据,逐步构建有利的申请理由。

 

慎用司法复核:“司法复核”只审查程序和合法性,“换结果”并不是其直接导向。如果内政部过程无误,胜算很低,还可能承担高额费用。

 

考虑费用减免:不要把申请费作为唯一障碍,内政部有费用减免机制。

 

 

丽莎小结:日后触犯刑法或将立即驱逐

 

当事人TT的故事,是情理与法理之间的拉扯。

 

一边是年过花甲、照顾外孙女的辛劳与善意;另一边是移民法对刑事记录的冷硬规定。

 

二十年前的错误,像一把破碎的钥匙,至今锁着她通往永居的大门。在英国的移民体系中,同情可以打动人心,但未必能改变结论。

 

对于广大的移民朋友来说,这样的故事让人唏嘘,但也令人警醒:因为真的有可能因为一次错误的决定,导致日后再也无法获得某个结果。

 

因此,提早做好移民规划,在移民过程中遵纪守法是基础。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英国社会对移民的包容度也在下降——根据目前的政策方向,英国很有可能在未来直接驱逐那些被刑事定罪的外国罪犯。

 

也就是说,未来如果触犯刑法,移民将面对的不仅仅是监禁,而是直接断送移民之路,被遣送回原籍国,这可能让过往数年的努力“打水漂”。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在意大利南部的滨海小镇,阳光烤热了沙滩,海浪一波波拍打着岸边,这不仅是当地人钟爱的休闲之地,也是英国人钟爱的度假胜地。

 

游客们散步、拍照、买冰淇淋,有人则在街边餐车前排起了队——买上一份三明治,这是当地特色之一,三明治里面夹着烤香肠和一种叫cime di rapa的当地蔬菜,外形和味道都有点像西兰花。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份看似普通的午餐,几天之内夺走了两条人命,让十几个人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那么,为何一款美食会变成“夺命三明治”?

 

 

两条生命、十余人住院的食物中毒悲剧

 

第一个受害者是52岁的艺术家、音乐家Luigi Di Sarno。当时他和家人在卡拉布里亚度假,在科森扎的第勒尼安海岸的街头餐车上买了这份三明治,吃完后便驾车返回那不勒斯。

 

返程途中,他感到头晕、乏力、呼吸困难——但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致命的“隐形毒素”——肉毒杆菌毒素。

 

这种毒素能麻痹神经,让人逐渐失去呼吸能力,如果不立刻治疗,死亡只是时间问题。

 

几天后,另一位名叫Tamara D’Acunto的45岁女性也因同样的食物去世。到目前为止,这起事件已经让超过14人住院,包括两名17岁的少年和多位中年女性,其中数人一度命悬一线。

 

全国警报:餐车、工厂、医生全部被查

 

发现异常后,意大利警方迅速采取行动,查封了涉事餐车,扣押剩余食品,追查三明治的生产企业。卫生部门下令全国召回同款三明治,要求超市、餐厅全部下架。

 

调查的对象不仅限于餐车老板和生产企业的3名雇员,还有5名曾救治患者的医生。

 

为何连医生都被调查?因为有家属指控,患者在明显仍感不适的情况下被提前出院,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这在肉毒杆菌中毒中尤其致命——一旦呼吸肌麻痹,抢救的窗口期非常短。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并非孤立事件。就在本次事故发生前不久,意大利撒丁岛的一个节日活动上,38岁的女子因吃了受污染的牛油果酱去世,另有7人患病,包括一名11岁的男孩,甚至需要直升机送到罗马的重症监护室抢救。

 

接连发生的两起肉毒杆菌中毒,让意大利卫生部启动了全国紧急防控机制,调配药物,防止更多悲剧发生。

 

 

肉毒杆菌:看不见的威胁

 

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会产生强效神经毒素的细菌。它的毒素是已知最致命的天然物质之一——只需极少量,就能让人瘫痪甚至死亡。

 

并且,它的可怕之处在于:

 

受污染的食物外观、气味可能完全正常;

 

症状可能在几小时到几天后才出现;

 

毒素会攻击神经系统,让人逐渐失去吞咽、说话、呼吸能力;

 

一旦呼吸肌麻痹,没有呼吸机支持,死亡率极高。

 

这也是为什么一旦怀疑肉毒中毒,必须立即就医。延误哪怕几个小时,都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如果这事发生在英国,会怎样处理?

 

虽然事件发生在意大利,但英国的食品经营者、餐饮业者也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假设同样的事故发生在英国,相关监管机构会怎么处理?适用哪些法律?

 

  1. 食品安全法规先“出手”

 

在英国,根据《2013年食品安全与卫生条例》要求所有食品必须安全可食用,并在生产、储存、运输环节符合卫生标准。肉毒杆菌污染显然属于严重违法,地方议会的环境卫生官员(EHOs)会立即介入,可能:

 

查封店铺;

 

没收食品;

 

下令召回;

 

对经营者提起刑事诉讼。

 

严重情况下,负责人可能面临无限额罚款和最长2年监禁。

 

  1. 《食品安全法》:不安全就是违法

 

英国的《1990年食品安全法》第7条规定,出售不安全食品就是违法,无须证明你有意为之。这意味着即便经营者“不知情”,只要食品有安全隐患,就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1. 产品责任:制造商、销售商都可能被告

 

根据《1987年消费者保护法》,任何导致人身伤害的缺陷产品,都可能让制造商、进口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承担严格责任。受害者只需证明产品有缺陷、缺陷导致伤害即可。

 

  1. 医疗过失:医生也可能被追责

 

如果患者在英国的医院因为误诊、延迟治疗而错过抢救时机,可能涉及医疗过失(Medical Negligence)。家属可通过民事诉讼向NHS或私人医疗机构索赔。

 

虽然这个案件并非发生在英国,但它暴露出的风险,完全可能出现在英国的市场和餐桌上。因为只要加工、储存、运输环节有漏洞,肉毒杆菌就可能进入食物。

 

那么,英国相关的商家应该怎样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减少类似的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呢?

 

丽莎建议广大食品生产商家:

 

严格食品安全流程:按HACCP标准建立生产和储存体系。

 

留存供应链记录:保存所有进货单据、批次信息,以便快速追溯并召回。

 

主动召回机制:一旦发现问题食品,立即通知FSA(食品标准局),启动召回,并主动告知顾客。

 

员工培训:定期培训食品处理、温控、卫生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商业保险:配备产品责任险,防止巨额赔偿拖垮企业。

 

尽管英国拥有相对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但法律只能在问题出现后追责,真正的防线仍在于经营者的良心与专业,也离不开消费者的警觉与行动。

 

 

对于消费者来说,发生食安问题如何维权?

 

当你怀疑自己吃到的问题食品、出现身体不适,甚至被诊断为食物中毒时,维权的关键是快、准、留证据。

 

在英国,消费者有多种途径主张自己的权利,包括投诉、索赔和法律行动。

 

1.第一时间就医并留存医疗记录:

 

如果出现呕吐、腹泻、发热、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刻去急诊(A&E)或联系NHS 111。

 

告诉医生你吃过什么、什么时候吃的,这有助于诊断,也能形成医疗记录,将来作为证据。

 

2.保存涉事食品和包装:

 

如果手头还有没吃完的食物,不要直接扔掉,可以冷藏或冷冻保存,连同原包装一并留存。

 

包装上的生产批次、保质期、生产商信息,是追查污染源的关键。

 

如果食物是外卖或餐馆购买的,也可以保留外卖单据、收据或电子订单截图。

 

3.收集相关证据:

 

拍下食物外观、就餐环境、收据、相关聊天记录(比如点单记录)。

 

如果多人一起进食且有多人不适,可以互相作证。

 

如果去医院,索要诊断证明、化验结果。

 

4.及时举报:

 

向地方议会环境卫生部门(Environmental Health Department)投诉,他们有权调查餐馆、商店、食品加工厂。

 

向食品标准局(FSA)报告,这能触发更大范围的食品安全警报和召回。

 

投诉时最好提供:购买地点、时间、食品名称、批次号、症状、就医情况。

 

5.索赔途径:

 

在英国,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索赔:

 

直接向商家索赔:如果你有明确证据证明食品不安全,先联系商家(餐馆、超市、外卖平台等)提出赔偿请求。

 

依据《1987年消费者保护法》索赔:这是英国的产品责任法,要求生产商、进口商、零售商对有缺陷的产品造成的损害负责。

 

通过民事诉讼:如果食物中毒造成严重后果(住院、长期健康影响),可以聘请律师提起人身伤害诉讼(Personal Injury Claim)。赔偿可能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丧葬费(如涉及死亡)。

 

6.注意维权时限

 

在英国,通常3年之内可以提起人身伤害索赔(从你发现伤害起算)。

 

涉及儿童的案件,时限可能延长至成年后3年。

 

食品安全事故越早处理越有利,因为证据保存时间有限。

 

如果您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想要积极维权,那么固定证据并找到合适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诉讼部。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在英国买房,边界问题往往让人头疼。眼前明明是一块自家花园,看起来理所当然属于自己,但深入查证后,才发现这片土地可能早已登记在邻居名下。一对英国夫妇的经历就更加令人无奈,因为90年前土地注册处的一次小小错误,他们所购买房产的一部分花园,居然属于地方政府的。

 

这些年来,他们一直为这块土地的归属问题与议会纠缠不休,身心俱疲。更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目前似乎并没有太多有效手段来夺回这块本应属于自家后院的土地。

 

 

一个花园引发的法律风波

 

在2020年,来自英国萨里的艾米·邦纳(Amy Bonner)和丈夫皮特(Pete)搬进了位于拉勒汉姆公园(Laleham Park)的一套梦想家园。他们以为从此开始了理想生活,却没想到一场关于花园归属的噩梦正悄悄逼近。

 

当时,前任房主用照片向他们保证,房子后面的那块土地——包括花园、车道、露台和一个棚屋——一直是这套房产的一部分。

 

而夫妻俩也并未发现任何问题。

 

然而,事情在2023年7月发生了变化。他们收到了一封来自斯佩尔索恩自治市议会的信,告知他们的房产“侵占”了市政土地。议会要求他们将围栏往后移,腾出土地。

 

艾米和皮特照做了,将围栏后退约一米。

 

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议会指控他们侵占的土地面积更多,声称他们的200万英镑房产侵犯了其拥有的一块地,包括车道、露台和棚屋,这片地约占花园的三分之一。

 

到底怎么回事?

 

随着情况的发展,艾米和皮特才得知,这场风波的起因可以追溯到90年前。通过自己的研究,他们发现:1932年,这块土地属于一位名叫阿尔弗雷德·威廉姆斯(Alfred Williams)的人;但在1934年,由于土地注册处的一次错误,这片地被错误地登记给了议会。

 

此后的近一个世纪里,历任房主都在无异议地使用这片土地。直到邦纳夫妇搬进来,这一尘封多年的错误才被揭开。

 

即使他们已经支付了约2500英镑的律师费和测量费用,并在2024年1月同意请测量员来标记边界,议会仍坚持要求他们“腾出所有被侵占的土地”,并拆除棚屋和庭院。

 

议会甚至声称,艾米和皮特还在争议土地上进行扩建工程,并在房屋前方放置了垃圾箱,阻碍了一条重要的供水通道。对此,夫妇俩坚决否认,表示棚屋是在他们搬入前就已建成,而且所谓的“扩建”根本不存在。他们苦笑着表示:“我们无法拆除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艾米感到身心俱疲:“我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压力非常大。我甚至常常半夜醒来,担心是否要上法庭。我对议会似乎拥有无限预算来追查这块小地表示震惊,这是疯狂的公共资金浪费”。

 

目前,这场风波仍未解决。邦纳夫妇希望能通过“逆向土地占有”(Adverse Possession)来重新获得花园中有争议的部分,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至少一年时间。测量员仍在继续对每处房产的边界进行标记,并追溯所有权历史。

 

对此,斯佩尔索恩自治市议会回应《太阳报》称:“议会有责任保护公共土地,并正在与有关居民合作解决这一持续存在的问题。”

 

 

丽莎评论

 

丽莎对于这对夫妇的经历感到非常同情——这确实并非他们的过错,却不得不承受法律与现实带来的双重压力。这样的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们可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是否可以申请逆向占有(Adverse Possession)?

 

根据《2002年土地注册法》(Land Registration Act 2002),业主可以尝试通过逆向占有来主张对争议土地的所有权,申请成功需满足以下条件:

 

对该土地连续占有至少10年

占有期间排他性地使用该土地

占有行为未获得原所有者的许可

 

不过,这对夫妇才搬入几年,目前还未满足10年的时间要求。即便他们占有某块土地满10年,如果这期间存在争议或权属被挑战,就不能顺利申请。因此,如果现在才开始计算占有时间——或者从搬进这栋房子开始算——很可能没有帮助,因为议会已经对土地提出异议,等于打断了“无争议的连续占有”。

 

二、与议会协商解决

 

这对夫妇仍可以尝试通过法律代表再次协商,包括:

 

购买争议土地

或签署长期使用权协议(如租赁)

 

这类调解在正式诉讼前进行,通常更节省成本,也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然而,这对夫妇此前似乎已经和政府协商了,似乎不太奏效。所以接下来还是有挑战。

 

三、可以起诉前房主?

 

另一个可能的维权途径是——调查前房主在出售过程中是否存在虚假陈述(Misrepresentation)或欺诈行为。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卖家出售房产时必须填写“Property Information Form(TA6表格)”。这是交易合同的一部分。

 

如果前房主在TA6表中:

 

明确表示花园完全属于房产;

或提供误导性的照片或说明;

并且明知或应知该土地不归他所有,

 

那么,这对夫妇可以考虑提起诉讼,要求经济赔偿(如律师费、土地贬值损失等)。

 

 

但要注意:

 

如果前房主自己也是被误导者,可能难以证明其存在故意欺骗;

 

同时,买家在交易中也有调查义务,通常需要通过律师查验土地注册图(Title plan)——虽然有时连专业人士也可能查不出历史错误。

 

丽莎认为,本案可以给大家一个警示:购房时,仅仅靠眼睛看到的边界并不保险,尤其是涉及花园、车道、棚屋等外部结构时,最好聘请测量师,核实实际边界与法律边界是否一致,尤其是房产图纸可能有缩放误差。此外,请尽快咨询房产律师,负责核查土地注册信息、结构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纠纷或限制条款。

 

如果没有他们的专业介入,类似这样的“隐藏问题”在交易中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如果购房后不幸遇到类似情况,请第一时间联系专业律师,评估是否能通过逆向占有、谈判、或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如果您遇到任何房产纠纷问题,请进一步联系我们。丽莎律师行诉讼部有着多年经验,可以给你们提供专业建议以及协助你们解决问题。

 

如果您对文章有任何疑问,请进一步联系丽莎律师行。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最近,英国一对夫妇在与议会长达三年的拉锯战中败下阵来,被勒令拆除他们在住宅周围建造的八英尺高(约2.44米)的围栏。

 

这个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即使是在自家花园内进行建设,也必须事先了解并遵守相关的规划许可规定。

 

 

夫妇建围栏防止社区脏乱,反而被批评?

 

三年前,马特·哈伯德(Matt Hubbard)和他的妻子带着女儿搬进了位于英格兰德比郡米克洛弗(Mickleover)的茴香小屋(Fennel Cottage)——这是一栋拥有19世纪历史、被列为二级保护的房产。

 

买下这座小屋时,他们一见钟情,以33万英镑成交。

 

然而,这处房产背后的花园却早已荒废多年。树木丛生、灌木蔓延,连通往后方Tesco超市的小路都被垃圾掩埋。

 

哈伯德夫妇花费数千英镑清理这片荒地,并在房屋前后树立了八英尺高的围栏,既为隐私,也为防止再度被乱扔垃圾。

 

但他们没想到,这道围栏引来了争议。

 

由于这座小屋被列为二级保护建筑,任何结构性的变动,包括建围栏,都需要事先申请规划许可。哈伯德夫妇承认他们知道对房屋结构的改动需要审批,但并不清楚围栏也包含在内。

 

于是,当邻居举报后,他们收到了来自市议会的通知:围栏需拆除。

 

规划人员称,这道围栏与街道景观格格不入、笨重且突兀,甚至用上了“丑陋”、“难看”这样的措辞。

 

试图补救:追溯申请与上诉皆失败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哈伯德夫妇提出追溯性规划许可申请,试图“补票”。但议会很快驳回了申请,他们于2023年提起上诉,依旧败诉。

 

规划督察员认为,这道围栏破坏了小屋作为保护建筑的特征,并表示业主试图建好再申请的行为是在“挑战规划制度”。

 

一位议会代表批评说:“如果一开始就遵循程序,就不会浪费那么多公共资源。”

 

面对长达三年的纠纷,哈伯德夫妇终于与市议会达成了妥协方案。他们被要求在2026年春季的种植季前,将围栏的高度降低约两英尺(五块板),并在围栏前种植绿植以遮挡视线,使其更好地融入街景。

 

这道围栏最早是在2022年11月竖立。如今,整改工作已启动,植物种植计划也在进行中。议会目前尚未对其开出罚款,但保留执法权力。

 

尽管市议会批评严厉,社区居民却大多站在哈伯德一家这一边。

 

一位住在附近20年的女士回忆:“以前这片花园像个垃圾场,我们得从那穿过去去Tesco。现在他们清理了树木、修了围栏,我们都很感激。”

 

另一位居民表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把这座老屋变成一个温暖的家。砍掉的树木原本让通往Tesco的小路滑不留脚,对老人特别危险。”

 

德比市议会在回应中表示:“围栏影响了该区域的特色和Fennel Cottage的历史价值。但我们已与业主达成协议,围栏高度将调整,并通过绿植缓解其视觉影响。”

 

 

丽莎评论

 

丽莎确实能够理解这对夫妇的心情——毕竟,他们只是想让家园变得更美好、更私密。然而,生活在英国,我们还是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您可以在自家后花园自由建造围栏,无需申请规划许可,但需满足以下条件:

 

围栏高度不得超过2米(约6.5英尺);

 

如果围栏靠近道路或人行道,高度不得超过1米(约3.3英尺);

 

不得使用带刺铁丝网或其他危险材料;

 

不得妨碍通行;

 

房产不位于保护区(Conservation Area)或未被列为受保护建筑(Listed Building)。

 

只要以上条件都符合,围栏通常属于“允许开发”(Permitted Development),无需申请规划许可。不过,情况一旦涉及到列入名录的建筑(Listed Buildings),特别是一、二级保护建筑时,规定就要严格得多。任何对建筑本体或其“附属结构”的改动,不论是在房屋前、后或花园内,包括围墙、门廊、棚屋等,都有可能需要提前申请“名录建筑同意”(Listed Building Consent)。

 

 

如果您考虑在英格兰建围栏,特别是在受保护建筑内,建议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第一,确认房产的法律状态

 

需要了解一些该建筑是否为Listed Building(可通过Historic England 官网查询);是否位于Conservation Area(保护区);以及围栏位置是否靠近公路或人行道。

 

第二,咨询当地议会(Local Planning Authority)

 

特别是规划或保护官员(Planning/Conservation Officer);他们能告知您是否需要申请许可及可能面临的条件。

 

第三,如有需要,提交相关文件申请

 

比如,许可申请Planning Permission(规划许可);Listed Building Consent(名录建筑同意);切记,务必在动工前完成申请流程。

 

请记住,英国的规划体系非常强调“程序正义”。很多时候,事后申请难以获批,非法施工可能会导致罚款、强制拆除,甚至法律诉讼。请务必保留所有与议会沟通的记录,包括电子邮件、咨询意见和批文,以备将来需要维权时使用。

 

如果您在买房或者在改造时遇到任何法律问题,请进一步联系我们。丽莎律师行房产部有着多年经验,可以给你们提供专业建议以及协助你们解决问题。

 

 

如果您对文章有任何疑问,请进一步联系丽莎律师行。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莎粉们周二好!丽莎为大家整理了近期值得关注的英国移民快讯,本篇将涵盖的重点移民讯息有以下:

  • 英法“一进一出”政策实施!能否打击非法移民?
  • 或重启海外工签上限?“先培训本地人”成核心思路
  • 英对外国罪犯零容忍?判刑即驱逐!
  • 移民局专项行动:清查1,780外卖骑手,逮捕280人

 

 

→英法“一进一出”政策实施!能否打击非法移民?

 

此前,英法之间就表示将会共同合作打击非法移民,这一合作被称为“一进一出”政策。通俗来说,这一政策就是英国每把一个非法移民送回法国,就会从法国接收一个通过正规渠道申请的合法庇护者。

 

而在上周,这一政策开始正式运作。按照规定,如果有人从法国坐小船非法入境英国,被抓到后会立刻进入拘留程序。

 

英国边境部门会先做登记、拍照采集指纹,再进行安全和身份核查,随后把他们送到移民拘留中心等候遣返。英国方面会在3天内向法国提出遣返申请,法国可以在14天时间决定是否接收。

 

与此同时,英国会接收同等数量的、在法国等待的合法庇护者,但前提是这些人必须通过安全审查,而且没有试过偷渡。

 

听起来,这一套安排很有逻辑:非法移民不但无法留在英国,还会被送回出发地法国;而合法庇护申请者反而有机会安全入境。

 

英国内政大臣雅薇特·库珀(Yvette Cooper)甚至放话:“从现在开始,谁非法入境英国,谁就会被立刻拘留并送回。”

 

不过,这项政策才刚开始执行,规模很小,政府也不愿透露具体数字,只说“有数十人”已被拘留。其次,虽然流程设定得很快,但现实中可能遇到法律诉讼、证据审查等麻烦,拖慢甚至阻止遣返。而且按照法律,庇护申请人在未被正式拒绝前,不能被送回原籍国,所以必须依赖法国等国家表示愿意接收。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这种政策比不上保守党此前的“卢旺达计划”。也有慈善组织认为:这种“以一换一”的做法不道德,会剥夺一些人获得安全的机会。

 

说到底,“一进一出”政策的目标,是用快速遣返和安全接收相结合的方式,减少非法入境的吸引力。但它到底能不能奏效,要看英国和法国能否顺利配合,也要看它能否经得起法律考验。

 

 

→英国或重启海外工签上限?“先培训本地人”成核心思路

 

还记得“梅姨”吗?2010年时,特雷莎·梅担任当时的内政大臣,当时她的移民政策就是削减移民增长:取消了当时的PSW签证,并设定海外技术工人每年21,700人的上限。

 

当时,这个数字是针对来自欧洲经济区以外的技术移民。如今,这种“设限”的思路似乎又回来了。

 

据报道,现任内政大臣雅薇特·库珀(Yvette Cooper)已经开始评估是否重新引入工签人数上限,核心目标是推动雇主优先培训本地劳动力,再考虑从海外招聘。

 

未来,企业若想雇用海外技术工人,需要先提交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接受政府审查。如果培训承诺落实不到位,可能会直接失去继续招聘海外人才的资格。

 

政府已成立“劳动力市场证据小组”(LMEG),重点研究哪些行业过度依赖外国劳动力,以及哪些岗位属于长期短缺、应当保留在技术移民名单上。不过,对建筑工人、水管工、油漆工等长期短缺且学历要求不高的岗位,政府设立了“临时短缺清单”,暂时允许招聘海外人员,同时继续评估本地培训的可行性。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政府未来可能不仅限制清单上的岗位数量,还会提高最低工资门槛,让这些岗位对本地人更有吸引力。换句话说,雇主要么提高工资留住英国工人,要么付出更多努力培训新人,否则很难继续依赖海外招聘。

 

总体来看,这一系列动向意味着英国的移民政策正朝着“控制总量、优先本地”的方向调整,企业在用工策略上将不得不作出重大改变。在此,丽莎建议各位雇主,尽早制定企业未来的用人计划,如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移民部。

 

→英对外国罪犯零容忍?判刑即驱逐!

 

英国政府近期公布的新计划,将会更快驱逐那些在英国被判刑的外国罪犯。

 

按照现行法律,外国罪犯通常要服满一半刑期(即50%)才会启动驱逐程序,今年6月的立法调整已将这一比例降至30%,预计9月生效。

 

而这次的提案更进一步:一旦在英国法院被判处固定刑期(即有明确刑期的监禁),不论刑期长短,外国罪犯都可能被立刻送回原籍国。具体来说,法官一旦作出监禁判决,监狱长即可决定是否启动驱逐。至于罪犯回到原籍国后是否继续服刑,则由该国自行决定,这意味着部分罪犯返回原籍国后可能立即获释。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新权力不仅适用于未来案件,还可追溯适用于已在服刑的外国罪犯。

 

与此同时,内政部也在扩大“先驱逐、后上诉”的适用范围。原本只有8个国家在该计划之列,如今一次性增加了15个,包括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肯尼亚、马来西亚等,总数达到23个。被涵盖国家的公民,如果在英犯罪将有可能直接被送回原籍国,在境外通过视频参加上诉。这一举措旨在防止罪犯滞留英国数月甚至数年,借漫长的上诉流程拖延驱逐。

 

这些措施能节省纳税人的钱(每个囚犯每年花费约54,000英镑),并缓解英国接近饱和的监狱压力——目前外国罪犯占狱中人口的约12%,人数已超过10,000人。

 

在此,丽莎想要提醒广大移民朋友:请遵守英国法律,如果触犯刑法,不仅要坐牢,身份也难保。

 

 

→英移民局专项行动:清查1,780外卖骑手,逮捕280人

 

英国政府近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全国行动“均衡行动”(Operation Equalize),重点打击非法打工,尤其是外卖送餐等零工经济领域。

 

行动期间,内政部的移民执法团队共盘查了1,780人,逮捕280人,并对53名寻求庇护者启动福利审核,可能取消住宿和津贴。

 

根据移民法规,非法打工者不仅可能被遣返,还可能在上诉前就被送回原籍国,通过视频参加听证。

 

除了针对外卖骑手的检查外,此次行动还突击检查了洗车行、餐馆、零售店等51家企业,警方还同时查获71辆交通工具、约46万英镑的非法香烟及部分现金。

 

这一行动是英国“全链条”打击非法移民的一部分,目的是切断人口走私犯罪团伙以“工作机会”吸引非法入境的手段。

 

丽莎在此提醒广大雇主:在日益紧张的环境下,做好工作权检查,以免遭遇巨额罚金。如您需要任何帮助,欢迎随时咨询丽莎移民部。

 

 

好了,本期的《丽莎移民快讯》就到这里。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丽莎律师行定期发布实用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法律资讯!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直接联络我们,提出任何法律咨询。

订阅我们的电子报

Subscribe Newsletter Blog Sidebar Chinese

这个字段是用于验证目的,应该保持不变。
Untitled(Required)

欢迎咨询我们,并了解我们如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