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London Road,
London, SE1 6JZ
020 7928 0276
info@lisaslaw.co.uk

新闻与见解

很多打工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的住所离公司比较远,每天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可能比在办公室的时间还长。

 

这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很常见,不少上班族是跨城通勤,甚至是跨省通勤。而在英国,也有很多人住在伦敦、曼彻斯特周边的“通勤小镇”,每天依靠地铁、火车通勤上班。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漫长的通勤时间,算不算工作?雇主要不要为这段时间支付工资,甚至是最低工资?

 

英国最近的一起案件(HMRC v Taylors Services Ltd)就把这个问题摆上了台面,案件从就业法庭,打到了上诉法院。虽说是尘埃落定,但给广大雇主敲响了警钟。

 

 

案件背景:每日通勤8小时,铁人也受不了

 

本案中的雇主是Taylors Services Ltd,从名字可以看出,这家公司主要是为客户提供“零时合同”的工人,他们会按照客户的要求派遣“零时工”去英国各地的养鸡场工作。

 

由于工作地点较为分散,公司通常会派一辆小巴士,从工人家里把人接走,直接送去农场。

 

听起来很贴心?但现实是,由于路途遥远,不少“零时工”前往养鸡场的单程时间就能达到4个小时。

 

换句话说,工人有时候一天要花掉8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再加上在养鸡场的正常工作时间,就算是铁打的人也难以长时间应对这样的工作模式。

 

更夸张的是,由于工作安排,有些工人必须清晨抵达农场,这就意味着他们凌晨就得出发。

 

工人们觉得:这么长的车程完全是为了工作而产生的,应该算“工作时间”,至少应该按照英国国家最低工资(NMW)来计算,英国当下的最低工资要求为12.21英镑/小时(21岁以上)。

 

而英国税务海关总署(HMRC)也认同这一点,于是对雇主Taylors Services Ltd开出了12万英镑的欠薪和罚款通知。

 

对于Taylors Services Ltd来说,他们的确是不服税局的判定,于是一路上诉,最后案件来到了英国上诉法院。

 

 

法律框架:国家最低工资的四种“工作模式”

 

要理解这个判决,丽莎得先带大家搞清楚英国的《1998年国家最低工资法》和《最低工资条例》。它们规定了工人必须获得的最低报酬,但具体怎么算“工作时间”,分为以下四类:

 

计时工作(Time work):按工人实际工作小时支付工资。

 

固定工时(Salaried hours work):工人每年有固定工时,工资分期支付。

 

计件工作(Output work):按产量、件数来计酬。

 

非标准工作(Unmeasured work):兜底类别,涵盖其他无法归类的工作。

 

由于本案涉及的是“零时工”,所以归属第一类——计时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工人干多少小时,就拿多少小时的钱。但关键在于,坐车的时间算不算“干活”?

 

《最低工资条例》第34条对此有特别规定:

 

如果工人在工作日内,为了完成任务在不同工作地点之间来回跑,这段时间要算“工作时间”;

 

但如果只是从住所到第一个工作地点,或从最后一个工作地点回到住所,那就不算。

 

这听上去和我们常见的“上下班通勤不算加班”很像,但问题在于——这些工人坐的是公司派的小巴,被要求凌晨集合、跨城奔波,完全不像普通的上下班路程。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通勤时间到底能不能计入“工作时间”呢?

 

 

案件争论焦点:什么才算“时间工作”?

 

在一审(就业法庭,ET)中,法官同情工人,认为这种情况与一般通勤完全不同,并给出了以下理由:

 

工人没有选择余地,必须坐公司的车;

 

路程过长过苦,几乎跟正式工作一样辛苦;

 

完全是因为公司的安排,才产生的时间成本。

 

于是,就业法庭判决工人赢(也就是支持了税局的判断),认定这些旅程时间应算“时间工作”。

 

但Taylors Services Ltd并不认可就业法庭的判决,于是将案件上诉到了就业上诉法庭(ETA)。而到了上诉阶段,形势逆转,就业上诉法庭认为:

 

坐车本身不是工作。即使通勤时间“繁重、令人不快并且非常漫长”,但工人可以聊天、睡觉、看电影,没人要求他们干活;

 

即使公司要求他们必须坐车,但“被迫花时间”≠“在工作”;

 

法律条文明确排除了“住所到工作地点”的通勤时间。

 

然而,英国税局却不认同就业上诉法庭的裁决,于是继续上诉到了上诉法庭(CA),这也是为什么本案是HMRC作为索赔方,而Taylors Services Ltd是被告。

 

最后,上诉法院(CA)维持了就业上诉法庭的裁决,认为通勤时间并非工作时间,提出了以下观点:

 

虽然“工作”是一个普通的、易于理解的词,但“工作时间”的概念是一个技术短语,并没有精确定义。上诉法院说,根据《最低工资条例》第30条,它的意思是“实际工作时间”。

 

旅行时间(没有完成任何工作)只有在符合《最低工资条例》第34条的范围内时才会被视为“实际工作”。

 

这些农场工人到达农场时才开始工作,他们提前知道应该在什么时间开始工作。

 

他们只有在到达第一个农场后以及必须在同一天前往其他农场时才有权获得最低工资所规定的报酬。同样,他们也无权从当天工作的最后一个农场返回住所而获得工资。

 

上诉法院最终认定:除非工人在车上也在工作,否则这段通勤时间不计入最低工资。在这一案件中,英国税局和涉事工人都输了。

 

 

判决要点:为什么通勤不算工作?

 

上诉法院的核心逻辑,可以归纳成以下3点:

 

“工作时间”必须是“实际工作”。不管多辛苦、多被迫,如果工人没有在执行工作任务,就不能算在内。

 

《最低工资条例》第34条有限制。只有在“工人本应工作的时候”,旅途才算工时,比如在工作日中途去不同工作场所。但“住所到第一个工作场所”,显然不符合条件。

 

法院也承认,这种情况可能带来“不公平”:雇主通过安排接送,制造大量“免费时间”。

 

换句话说,法律现在就是这么写的,法院只能照章执行。修改法律不是法院的职责,而是政府和低薪委员会(Low Pay Commission)的事。

 

雇主要明晰:哪些路程该算工时?

 

虽然这个判决让工人失望,但它也为雇主提供了清晰的指南。以下几点尤其值得注意:

 

1.日常上下班≠工时:

 

无论是坐公交、地铁还是公司派车,从住所到第一个工作地点的通勤时间,都不算“计时工作”。

 

2.工作日内的差旅=工时:

 

如果员工已经开始工作,又被派去另一个地点执行任务,这段路途要算工资。

 

3.出差或特殊情况

 

如果工人平时固定在办公室,但被要求在正常工作时间去客户现场,即使路上没干活,这段时间也属于“工作时间”。

 

4.在路上实际工作的情况

 

如果工人必须在旅途中处理公事(比如打客户电话、写报告),那当然要算工时。

 

5.与工时不同的“工作时间”概念别混淆:

 

《最低工资条例》和《工作时间条例》(WTR)。比如:在最低工资法下,通勤通常不算工时;但在工时条例下,一些“流动工作”的通勤要算在内(比如没有固定办公地点的销售)。

 

 

丽莎小结:员工超长通勤时间,到底怎么办?

 

这起案件的结果或许让很多人觉得“心累”:花在路上的8小时,既不算工时,也拿不到最低工资。但从法律角度看,法院只是按照条文办事。真正的问题在于——现行法规是否能反映现代工作的实际情况?

 

在这里,丽莎给广大雇主一些实用的建议,以免出现法律纠纷:

 

1.合同要写清楚:

 

在劳动合同里明确约定哪些时间算工作时间,哪些不算,避免模糊地带引发纠纷。

 

2.合理安排接送:

 

如果公司确实要统一接送员工,最好不要安排过长的车程。否则,即便不违法,也可能引发员工流失或集体不满。

 

3.关注法律变化:

 

法院虽然判了“通勤不算工时”,但它也指出现行法规可能有漏洞。未来政府可能会修改规则,雇主需要及时关注,避免踩雷。

 

4.考虑额外补贴:

 

即便法律不要求,公司也可以出于人性化管理,给员工一些交通补贴或额外休息。这不仅能提升员工满意度,也能减少劳资矛盾。

 

5.扩大灵活办公模式:

 

目前,有不少公司已经实施灵活办公模式,这对一些行业或岗位是能够切实执行下去的方法之一。

 

对于雇主来说,法律的“最低要求”是一回事,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又是另一回事。是否愿意给员工更多支持,将直接影响团队的稳定和公司的口碑。真正能让员工心甘情愿留下来的,往往不是法院的判决,而是雇主的一点点体谅与善意。

 

如果您在工时计算,或在其他劳工法方面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联系丽莎诉讼部。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丽莎团队快讯!

 

丽莎律师行(www.lisaslaw.co.uk)迎来新成员,在莎粉们持续关注和支持下,新增2名律师(Solicitor)。

 

Alisha

 

Alisha Panue 律师(Solicitor)

 

Alisha于2024年取得英格兰及威尔士执业律师资格。自2017年起在住宅地产领域积累丰富经验后,Alisga就选择专注于该专业方向,她乐于协助客户度过这段常伴压力却充满期待的时期。

 

Alisha的业务涵盖住宅交易全流程,从永久产权与租赁产权的买卖,到再抵押贷款及股权转让。同时精通房东与租客事务,例如租约延期等事宜。

 

工作之余,Alisha热爱旅行,沉浸于好书之中,并通过瑜伽等健身活动保持活力。

 

Alisha精通英语。

 

Billy

 

Billy 麦晓然 律师(Solicitor)

 

Billy在2004年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完成法律研究文凭课程,并取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行政人员资格。其后于2012年获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法学士学位。在2022年,Billy以优异成绩完成卡迪夫大学法律实务课程(LPC)。Billy于2025年4月获准成为英格兰及威尔士执业律师。目前计划在伦敦大学学院攻读公证实务课程,目标是未来取得公证人资格。

 

在加入丽莎之前,Billy在香港担任法律执行官逾十年,从事综合法律业务,涵盖民事诉讼、家事法及遗嘱与遗产认证领域。现在,Billy在英国主要专注于住宅产权转让业务,同时协助处理部分民事诉讼事务。

 

Billy精通英语及粤语。

 

在未来的日子里,丽莎律师行(www.lisaslaw.co.uk)将会继续秉持著高度的热忱、耐心和诚信,为莎粉和客户们提供最专业和细致的服务。

 

同时,丽莎也希望通过《丽莎知道》(UK-LISA)平台,向一直以来给予我们无尽支持的您们,表达由衷的感激。

 

正因有你们,丽莎团队才能一直强大,收纳更多人才,为莎粉们提供更高质量和多元化的服务!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各位莎粉周四好,欢迎点击《丽莎商法快讯》,本周需要重点关注的英国商业、商法信息有:

  • 英国财政大洞难填:房东或面对更高税收
  • 英国航空客流量突破疫情前水平,创下历史新高
  • 10月起能源账单上涨,数百万家庭冬季压力再加重
  • “价格透明”新机制:帮消费者省钱
  • 公司注册系统登录改革:10月启用GOV.UK One Login
  • Poundland有救了,重组计划获批,暂避破产危机

 

 

→英国财政大洞难填:房东或面对更高税收

 

英国财相雷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最近常常成为新闻焦点,几乎时不时就会从她这里传出令人担忧的消息——因为英国工党政府正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如何在不触碰竞选时承诺的“红线”的前提下,填补高达400亿英镑的财政缺口。

 

据《泰晤士报》报道,财政部正研究一项颇具争议的方案:将国民保险(National Insurance,简称NI)扩展到房屋出租收入。换句话说,未来英国房东的租金收入,可能要和工资一样缴纳国民保险。

 

目前,国民保险NI主要针对劳动收入征收,而房产租金、养老金和储蓄收益基本上是免征的。如果这一制度扩展到出租收入,政府有望因此多收大约20亿英镑税款。根据官方数据,2022-23年度英国共有220万人从房产出租中获得净收入,合计约270亿英镑。如果按照8%的NI税率计算,单是房东群体就可能为财政部贡献超过21亿英镑。

 

对财政大臣来说,这似乎是一招两全其美的“妙棋”。一方面,不涉及提高现有税率,因此不会违反“不给工薪阶层加税”的竞选承诺;另一方面,又能快速补充财政收入,缓解外界对英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

 

然而,对私人房东来说,这无疑是又一次沉重打击。过去几年,他们的处境已经不太好过:自2017年改革以来,房东只能将20%的房贷利息从租金收入中扣除,而此前这一比例高达40%-45%。再加上通胀高企、利率走高、监管趋严、法律更倾向于保护租客,租赁回报率本就不断被压缩。如果再增加额外的税收负担,许多房东可能会觉得继续持有房产“得不偿失”。

 

专家担忧,这一政策可能加速房东退出市场,导致租赁房源进一步减少。而在需求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租金上涨几乎是必然趋势。也就是说,如果这一政策确认将进一步恶化英国租赁市场的供需失衡,租金还会继续攀升,租客的生活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事实上,这仅仅是个开始。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院(NIESR)预测,未来英国可能需要超过500亿英镑的额外税收,才能让财政计划看起来足够稳健,避免金融市场对政府失去信心。而包括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在内的多家机构也认为,税收增加的规模至少会在150亿到250亿英镑之间。

 

可以预见,今年秋季预算案公布时,房东们将成为最紧张关注的群体之一。毕竟,这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荷包,还可能牵动整个英国租赁市场的未来走向。届时,丽莎也会第一时间为大家分享相关动态。

 

→英国航空客流量突破疫情前水平,创下历史新高

 

英国民航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英国各大机场共接待旅客8100万人次,不仅比去年同期增长3%,更首次超过疫情前的峰值,创下历史纪录。

 

这说明,英国的航空业已经全面复苏,航空出行需求全面回暖,据统计,上半年累计客流量已达1.41亿人次。比如,都柏林、阿姆斯特丹以及西班牙的马略卡岛和阿利坎特是最受英国民众欢迎的目的地。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夏季旺季(7月至9月)还将再创新高,英国航空业已强势走出疫情阴霾。不过,随着希思罗和盖特威克扩建计划的推进,如何在满足旺盛出行需求的同时,兼顾环保目标,仍是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一大挑战。

 

 

→10月起能源账单上涨,数百万家庭冬季压力再加重

 

英国能源监管机构Ofgem宣布,从2025年10月起,燃气和电力价格上限将上调2%,意味着数百万家庭的账单将再度上涨。以一个典型家庭为例,每年能源费用将升至1,755英镑,比当前多出35英镑,相当于每月增加约2.93英镑。

 

这次上涨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能源批发价突然飙升,而是多项额外成本的叠加。其中就包括给领取福利者抵扣冬季账单的“家庭补贴”、维持电力系统平衡的费用以及燃气网络的固定运营成本等。

 

这个冬天,不少家庭要面临沉重能源账单压力。目前英国约有40亿英镑能源债务尚未偿还,许多人还依靠学校和慈善机构提供燃料代金券来渡过难关。

 

→“价格透明”新机制:帮消费者省钱

 

近日,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发布了一份讨论文件,探讨如何利用《2025年数据使用与获取法案》(DUAA)推动“价格透明”(PT)机制。

 

所谓PT机制,可以理解为一种“智能数据”应用:企业将价格和产品信息共享给平台,再由授权的第三方进行整理和发布,方便消费者比较选择。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计划在2025年底上线的“燃油查询”项目(Fuel Finder),消费者只需输入位置,就能即时看到周边加油站价格。官方预计,这项服务在未来十年能为英国消费者累计节省超过101亿英镑。

 

CMA认为,PT机制的最大优势在于降低“找最便宜”的搜索成本,让价格更加透明,进而激发企业间的竞争。尤其是在那些商品标准化程度高、价格难以提前看清的市场,这类机制更有用。

 

因此,CMA提出设计要点,包括是否强制参与、统一数据标准、监督机制及资金来源,并强调所有机制都必须遵守消费者保护和竞争法。简单来说,未来英国消费者或许能更轻松地“货比三家”,而企业也会因为竞争压力而提供更实惠透明的价格。

 

 

→公司注册系统登录改革:10月启用GOV.UK One Login

 

英国公司管理处(Companies House)宣布,自2025年10月13日起,用户将必须通过GOV.UK One Login才能访问WebFiling账户。

 

这意味着现有用户需要在截止日期前,把原有的WebFiling账户与GOV.UK One Login绑定,而且一个账户只能对应一个登录名。如果之前多人共用同一个WebFiling账户,今后则需要分别注册GOV.UK One Login,并使用不同的邮箱。

 

新系统将采用双重身份验证,安全性更高,同时也将逐步取代政府其他登录方式,包括目前广泛使用的Government Gateway。为了避免届时无法顺利使用,公司管理处提醒广大公司董事尽早检查和更新邮箱地址,并提前完成GOV.UK One Login的设置。

 

这一调整不仅提升了账户的安全性,也让未来政府数字服务的登录方式更加统一。对企业和个人用户来说,提前准备好新的登录方式,才能确保10月之后办理业务不受影响。如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咨询丽莎商法部。

 

→Poundland有救了,重组计划获批,暂避破产危机

 

英国平价连锁店Poundland在资金即将耗尽前夕,成功获得法院批准其重组计划,从而避免了进入破产管理的命运。该公司原本预计最迟9月7日就会现金断裂,如今在私募股权公司Gordon Brothers旗下子公司接手后,将获得总计约9,000万英镑的新资金注入。

 

Poundland目前在英国拥有约800家门店和1.47万名员工,但因市场环境艰难,近两年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去年就出现3,570万英镑税前亏损。为了削减开支,Poundland已宣布关闭68家门店以及部分仓储中心,并停止线上业务。

 

而这一裁决将是Poundland的救命稻草,Poundland也计划下一步通过优化商品种类、降低价格,让其重回增长轨道。但这一存在阵痛期——许多员工将因此失去工作。

 

创立于1990年的Poundland曾因“全场1英镑”模式走红,但随着新冠大流行的到来,通货膨胀高企,Temu、Shein等跨境电商的“降维打击”,Poundland也无法独善其身,难以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生存下去。

 

 

好的,本周的《丽莎商法快讯》就先说到这里。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英国公司法、英国跨境电商方面的问题,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可以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欢迎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最近,一位莎粉来找我们倾诉,原因竟然只是因为她家院子里的一棵树?

 

这棵树平时看起来挺正常,但随着时间过去,枝叶越来越旺,竟然长到了邻居的花园里。没想到邻居突然找上门,语气严肃地说:

“你这棵树已经影响到我家的房子结构了!必须把它砍掉,还要出钱帮我修缮,否则我就要索赔!”

 

一时间,莎粉完全傻眼了:

树枝越界,真的能算责任吗?

邻居开口就要赔钱,这要求合理吗?

如果拒绝,会不会惹上法律麻烦?

 

类似的“邻里纠纷”其实并不少见,有人因为一棵树、一道墙,甚至一个花盆,就闹得剑拔弩张。

 

那么,在英国,到底怎样的情况算合理?又有哪些规定可以避免纠纷?

 

点击视频,看我们为你解析背后的真相,告诉你应该采取的措施!

 

《树枝越界惹大祸?邻居索赔、房屋受影响,她慌了!》

 

莎粉们喜欢我们的影片吗?之后,丽莎还会继续以简单平易的方式,和大家科普更多英国法律信息。

 

想要学习更多,记得关注我们!

 

丽莎还要提醒,所有我们制作的视频,都会同步发布在丽莎的官方YouTube平台。如果想要观看更多丽莎视频,可以关注我们(丽莎律师行)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mpxpJNXwSfgy7_z6ljKmg

 

我们也有英文版YouTube(Lisa’s Law Solicitor):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MHpkVaHm6EsGunDg1xUpQ

 

如果对于视频内容,英国法律的更多方面,还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直接咨询丽莎律师行。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租客签了一份文件,竟让房东无法随意赶人?

 

一名莎粉刚在英国租下一个小店,准备大干一场。在签署租赁合同时,房东就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语气坚决地说:“签了它,以后大家合作就更有保障。”

 

文件上密密麻麻的法律条文,主要要求莎粉宣誓:放弃1954年的《业生和租客法》。这个法例原本是承诺即使租赁到期了,业主也不能随意赶走租客。

 

莎粉这时就心慌了,心里打鼓:这到底是不是房东设下的“圈套”?如果签了,以后租期到了还能继续经营吗?如果不签,会不会立刻失去店铺?

 

越来越多的租客发现,所谓的《1954年宣誓书》正在英国商铺租赁市场悄然流行。它究竟能带来保障,还是暗藏陷阱?影片里會告訴你真相。

 

《“1954年宣誓书”,到底是保护伞还是陷阱?》

 

莎粉们喜欢我们的影片吗?之后,丽莎还会继续以简单平易的方式,和大家科普更多英国法律信息。

 

想要学习更多,记得关注我们!

 

丽莎还要提醒,所有我们制作的视频,都会同步发布在丽莎的官方YouTube平台。如果想要观看更多丽莎视频,可以关注我们(丽莎律师行)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mpxpJNXwSfgy7_z6ljKmg

 

我们也有英文版YouTube(Lisa’s Law Solicitor):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MHpkVaHm6EsGunDg1xUpQ

 

如果对于视频内容,英国法律的更多方面,还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直接咨询丽莎律师行。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AI(人工智能)如今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AI的使用的确在各个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生活的便利度,甚至成为不少人的日常陪伴者。

 

然而,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对父母的遭遇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当事人马特·雷恩和玛丽亚·雷恩失去了年仅16岁的儿子亚当,而他们认为,这场悲剧与人工智能AI——ChatGPT有关,并将开发它的OpenAI告上法庭。

 

那么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AI真的能成为“鼓励”他人自杀的工具?很多人不禁会问道:AI的边界在哪里?

 

 

一位16岁少年的悲剧:从学习助手到“最亲密的知己”

 

故事要从2024年9月开始,亚当起初只是把ChatGPT当成学习工具,用来写作业、查资料,帮助他完成学业;同时,也会和ChatGPT聊聊音乐和日本漫画。

 

但渐渐地,他不再只是把它当作搜索引擎,而是把它当作“知己”,不仅会有日常的聊天,还会一起讨论未来他在大学里应该学些什么。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在与AI的交流中,亚当似乎认为ChatGPT是自己的“知己”。他开始向ChatGPT倾诉了自己的焦虑和心理困扰。

 

到了2025年1月,他甚至开始与ChatGPT讨论自杀的方法。

 

家属披露的聊天记录显示,他最后向ChatGPT写下了自己的计划,而AI的回复却是:“谢谢你对我坦诚相告。你不用粉饰太平——我知道你想问什么,我不会视而不见。”

 

而就在那一天,玛丽亚·雷恩发现了儿子的遗体。

 

父母的指控:这是可以预见的悲剧

 

雷恩夫妇的指控直指OpenAI的产品设计。

 

在他们看来:ChatGPT与儿子的互动并非单纯的意外,而是“可预见的结果”:

 

其一,OpenAI的设计刻意使AI能够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心理依赖;

 

其二,公司在推出新版本GPT-4o时,忽视了充分的安全测试;

 

其三,系统在识别到危机信号后,依旧选择了“继续陪伴”而非“立即劝阻或终止”。

 

雷恩夫妇的指控理由并无道理,但自己孩子的生命已经逝去,他们要求OpenAI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在美国发生的诉讼中,除了OpenAI公司本身,还将联合创始人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以及若干不具名的工程师、管理人员列为被告。

 

 

有相关适用的法律吗?OpenAI是否应该负责?

 

虽然本案发生在美国,但丽莎还是想从英国法律的角度出发,来和大家探讨这一案件背后可能适用的法律。

 

由于没有具有针对性的立法,因此涉及的法律问题相对复杂:

 

  1. 注意义务(Duty of Care)

 

在英国法律下,关键问题是企业是否对用户负有注意义务。法院会考虑“可预见性”(foreseeability),比如AI公司是否能够预见到青少年会使用产品倾诉心理问题,以及“接近性”(proximity)——公司与用户之间是否存在足够紧密的关系。若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注意义务就可能成立。

 

  1. 过失(Negligence)与因果关系

 

要认定过失,还需证明AI的回应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英国法院在处理自杀相关案件时通常比较谨慎,因为自杀行为可能包含多重因素。但如果能证明AI在危急时刻未履行应有的劝阻或干预义务,因果关系或许能够成立。

 

  1. 产品责任(Product Liability)

 

根据《1987年消费者保护法》(Consumer Protection Act 1987),若产品存在“缺陷”,导致用户受到伤害,制造商可能要承担责任。问题在于,AI的“对话回应”能否被视为产品缺陷?如果它在面对自杀言论时没有触发强制干预机制,这是否等同于设计缺陷?这将是法庭裁决的重中之重。

 

  1. 未成年人保护

 

在英国,《2004年儿童法》(Children Act 2004)强调各方都有保护儿童安全的义务。如果AI产品知道或应当知道用户是未成年人,却仍然提供危险的互动,这可能会触及儿童保护领域的法律风险。

 

 

那么,是否有过类似有争议的案例?

 

在英国,类似的法律争议并非没有先例。在Selwood v Durham County Council (2012)一案中,一名社工在工作中受到精神病患者袭击。

 

法院认为,虽然自杀或袭击行为有其复杂性,但当被告能够“合理预见”到风险时,就应当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这个判例表明,英国法院愿意在涉及心理健康和自伤风险的案件中,认定机构负有更高的保护义务。

 

如果将这一逻辑套用到AI场景下,可以推导出类似的结论:当AI公司能够预见到用户可能处于心理危机,就有责任在系统中设计强有力的安全机制,否则可能要承担责任。

 

当前英国对AI的法律监管能否避免悲剧发生?

 

英国政府目前对AI的态度是“暧昧”的,政府不愿施加过多的规则甚至是法律来干预AI的发展。因此,相关法律还处在一个相对模糊的地带。

 

不过,随着AI风险不断显现,英国政府也在积极探索监管,但大多数是以指南、白皮书的方式呈现,比如:

 

AI监管白皮书(2023):提出以“安全、透明、公平”为核心的监管原则,强调AI公司需对潜在风险负责;

 

《2023年在线安全法案》(Online Safety Act 2023):要求科技公司对未成年用户提供额外保护,避免有害内容对儿童造成影响;

 

信息监管局(ICO)指南:明确提出在处理儿童数据和交互时,企业需遵守“儿童最佳利益”原则。

 

未来,不排除英国政府会要求AI对使用者的年龄进行认证,比如目前已经实施的《2023年在线安全法案》已经让一些社交媒体和网站开始对用户年龄进行认证。

 

除此之外,也不排除英国政府会要求AI在识别到自杀或自残言论时,必须立即推送危机干预信息,甚至中止对话。这或许会成为AI合规的新底线。

 

 

丽莎小结:AI的边界在哪?

 

AI的确能够解决我们日常中的很多问题,甚至能够作为一种陪伴,但它在关键时刻是否敢于“坚决说不”?

 

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不少人会发现,AI的回答有时并非准确,假若进行指正,他会立即跟随提问者的思路进行回答;甚至若是提出错误的观点,它也能“照单全收”,还能够进一步“发散”。

 

看似始终“顺从”和“迎合”的AI,这时或许已经丧失了真正的逻辑和底线。这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极其危险的。

 

在这一方面,的确需要立法的约束和产品底层逻辑的限制。事发后,OpenAI的发言人的确表示:公司正在开发相关工具,以更有效地检测和应对遭受精神或情绪困扰的用户。

 

除此之外,丽莎还要提醒各位家长朋友:法律法规的存在的确会限制AI的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AI的理解和陪伴无法替代真实的人际支持。对青少年而言,这种“过度迎合”反而可能掩盖危机,让家人和朋友失去干预机会。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莎粉们周二好!丽莎为大家整理了近期值得关注的英国移民快讯,本篇将涵盖的重点移民讯息有以下:

  • 英伊遣返协议初见成效?庇护上诉将经历重大改革!
  • 零工经济中的“工作权检查”:小企业的新挑战
  • 英移民数据大起底:工签、家庭签走低,但却有一类走高
  • 内政部用“AI算法”抓人,遭法律质疑

 

 

→英伊遣返协议初见成效?庇护上诉将经历重大改革!

 

近期,英国政府在移民问题在不断被热议和炒作的情况下,发出了2份公告:一是说明当前的国际合作是有效的,二是要改革英国当前的庇护上诉制度。

 

首先,在国际层面,英国此前与伊拉克达成新的遣返协议,确立了正式的返送机制,使得在英国没有合法身份的人可以更快被遣返。根据协议,伊拉克方面将为返回者提供一定的再融入支持,这表明英国并非单向驱逐,而是尝试在程序合法和人道考量之间取得平衡。根据最新数据,来自伊拉克非法入境人数已从去年同期的2,600人降至1,900人,说明前期的国际合作已经初见成效。

 

其次,在国内层面,庇护上诉制度正经历几十年来最重要的改革。现有的上诉机制由法院主导,但案件积压严重。目前一审法院仍有超过10万宗案件等待处理,其中庇护相关上诉就占了约5万宗,平均等待时间已超过一年。这导致大量申请人长期停留在临时住宿中,增加财政负担。新的独立裁决机构将由受过专业训练的裁决员组成,并享有法定权限,能够优先处理涉及住宿支持者和外国刑事犯的上诉。同时,法律明确设定24周的处理时限,这意味着上诉不再是一个无限期拖延的过程,而是被纳入可预期的司法框架。

 

除此之外,政府正在扩大“先遣返、后上诉”的做法,使得部分国家的申请人必须先被送回,再在原籍国提出法律挑战。这在法律层面上,强化了英国主权对边境控制的优先权。

 

这两条公告更像是一种“邀功”的表现,在反移民浪潮的当下,英国政府不得不宣告自己做了哪些“好事”,但实际上,如果不能完全解决民众所关心的问题,这种数字再好看,也无法俘获民心。

 

→零工经济中的“工作权检查”:小企业的新挑战

 

英国政府计划要求雇主对“零时工”进行工作权检查,此举看似是为了打击非法打工、保护守法企业,但对小型公司来说,却可能带来巨大的困惑和法律风险。

 

根据拟议中的新规,雇主若未能识别出无合法身份,无工作权利的从业人员,最高可面临每人6万英镑的罚款,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企业被关闭、董事遭到取消资格,或者面临最高5年的刑事处罚。对于资金有限的小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沉重压力。

 

虽然法律条文把检查说得很“简单”,但实际操作并不容易。研究显示,80%的雇主可能无法完全合规,很多人误以为驾驶执照、水电费账单或银行账单足以证明工作权,但实际上这些文件并不合格。特别是建筑业、美容行业以及依赖“零时工”的公司,合规意识普遍较低,更容易踩“雷区”。

 

更复杂的问题在于:一旦企业被要求保留、核对“零时工”的资料,可能会模糊他们与这些从业人员之间的法律关系。比如,一些外送平台一直强调送餐员或快递员是“自雇”,以避免承担雇佣义务。但如果公司被迫检查、存档甚至反复核查资料,这种控制程度可能让他们在法律上更接近“雇主”,进而触发带薪休假、保险和社会保险缴纳等责任。

 

大型平台如Deliveroo、Uber Eats、Just Eat已经提前采取措施,引入人脸识别或设备验证来检查身份,但中小企业并没有这种技术条件。这种缺乏明确指引会让小公司陷入两难:不检查,风险巨大;检查,又可能无意中改变劳动关系。

 

因此,未来如果该政策落地,小企业必须格外谨慎,丽莎建议广大雇主建立清晰的流程,并保留完整记录。如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移民部。

 

 

→英移民数据大起底:工签、家庭签走低,但却有一类走高

 

2025年8月,英国内政部发布了最新“移民统计数据”,发布了截止至2025年6月的英国移民数据,这可谓是英国最新的一份移民数据统计,接下来丽莎带大家简要分析这一报告:

 

首先是工作签证。截至2025年6月的一年里,英国向主申请人发放了18.3万份工作类签证,比上一年下降了36%。其中“健康与护理类签证”的降幅最为明显——护理人员的签证数量下降了近九成,护士签证也减少了八成。这一趋势与近年来政府收紧移民政策、减少低收入岗位引进有密切关系。虽然临时工签证(如季节性劳工)仍保持在近几年水平,但总体来看,来英国长期工作的渠道正在收紧。

 

其次是家庭签证。过去几年,配偶及家庭团聚类签证的增长曾一度显著,但在最新一年却出现下滑。最新数据中,家庭签证申请量减少了23%,获批数量也下降了15%。其中,伴侣签证的下降最为突出,同比减少了27%。看来,提升家庭年收入要求的确减缓了家庭类签证的数量。

 

然而,在工作与家庭签证收紧的同时,有一类移民的人数正在增加——永居(Settlement)。在截至2025年6月的一年里,共有16.3万人获得英国永居,比上一年增长了近五分之一。获得永居的人群中,最多的是此前持有工作类签证的人,占比接近四分之三。

 

总体来看,英国正在通过收紧前端签证(工作、家庭)来减少新进入口,但同时对已经在英国生活和工作的群体,尤其是在2020年后技术工签“放水”后进入英国的移民来说,他们已经逐步满足时间要求,能够申请永居,这也是为什么永居申请增加的原因。

 

这种趋势显示出移民政策的“控新稳旧”方向:更严格的准入门槛,配合更稳定的长期居留安排。

 

 

→内政部用“AI算法”抓人,遭法律质疑

 

随着AI的发展,政府公共部门也开始引入更多自动化工具来辅助甚至替代人工决策,不过,这也引发了一些组织的关注。

 

根据隐私权倡导组织Privacy International的投诉,内政部目前依赖两种工具——“识别与优先移民案件系统”(IPIC)和“电子监控复审工具”(EMRT)来处理与移民相关的大量个人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包括健康、家庭关系,甚至通过GPS设备收集的位置信息。表面上看,算法能够提升效率、减少成本,但实际问题在于:这些程序几乎在“黑箱”状态下运行,当事人既不知道自己的数据被如何处理,也无法判断系统是否公平。

 

甚至,这一系统会让审核官员倾向于直接接受系统的推荐,而不再进行充分独立的审查。也就是说,一些申请案件可能在无形中被算法主导,从而影响一个人是否被拘留或遣返。

 

从数据保护法律的角度看,英国《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和《2018年数据保护法》都强调透明性与公正性,要求在处理敏感信息时提供明确告知、合理评估和申诉机制。而在现有做法下,许多当事人连最基本的知情权都得不到,更无法确认系统使用了哪些数据、如何影响结果。

 

事实上,这已不是第一次出现类似问题。此前内政部因使用GPS脚环长期追踪庇护者位置,被信息专员办公室ICO警告,理由正是缺乏对隐私和弱势群体的充分保护。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背后的关键点在于:当政府依赖算法和人工智能作出涉及个人自由与身份的重大决定时,是否还有足够的监督?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关乎法律保障与基本权利。

 

 

好了,本期的《丽莎移民快讯》就到这里。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家里因为财产闹矛盾,其实挺常见的。但有时候,事情的起因并不是贪心,而是误会——甚至是担心一个家人会被骗。在英国,一位信奉“精神导师”、生活方式比较特别的瑜伽老师,卷入了一场价值超过330万英镑的家族遗产纷争。

 

结果她不仅没拿到应得的钱,还被法院禁止靠近自己的母亲。但其实,她的家人并不是想把她排除在外,而是怕她在外面被骗钱。

 

 

故事背景

 

吉纳维芙·奥里尔(Genevieve Oriel),又名“海拉”(Hayla),是一位具有嬉皮士风格的瑜伽教师,现年57岁。她来自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其家族财富主要由祖父在伦敦金融城的职业生涯中积累而成。

 

多年前,家族将位于英格兰菲特尔顿(Fittleton)的一座17世纪庄园以332.5万英镑的价格出售。根据母亲希尔达·蒙塞尔(Hilda Maunsell)的最初安排,出售所得应由四个子女平均分配。

 

一名嬉皮士因使用“精神导师”而引发了一场关于价值 300 万英镑的庄园宅邸的纠纷(如图),她被禁止接近她的母亲

 

然而,情况发生了变化。尽管其他三位兄弟姐妹直接获得了相应份额,海拉的那部分资金却被转入了一个家庭信托基金。也就是说,还不能直接获得资金。

 

据悉,家人并非有意将她排除在外,而是出于担忧——担心她可能会将这笔钱用于其长期信奉的精神导师托尼·萨马拉(Tony Samara)相关的活动。

 

吉纳维芙·“海拉”·奥里尔 (如图) 与她的母亲希尔达·蒙塞尔 (Hilda Maunsell) (93 岁) 发生争执,原因是他们 17 世纪的家族住宅被以高价出售,所得款项被四个孩子瓜分。

 

托尼·萨马拉是一位自称“精神导师”的人士,为信众提供冥想、禁食和自我探索课程。海拉对此深信不疑,不断在他身上投入金钱,并称他的教学“令人惊叹”,还承认其指导已经成为她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正是这种对导师的高度依赖与金钱支出,让家人对她的财务判断能力产生了疑虑,并因此决定将她的继承份额置于信托之中,以确保这笔钱的合理使用。

 

 

家庭关系恶化与法庭裁定

 

对继承安排的不满让海拉与母亲的关系迅速恶化。

 

她多次前往母亲的住所,包括敲窗、敲门、发送邮件、打电话,甚至出现在母亲可能出现的公共场所。最终,这些行为让93岁的蒙塞尔女士身心俱疲,一度被迫前往邻居家避难。

 

2025年6月,此案在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地方法院开庭审理。

 

检察官表示,海拉在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间对母亲实施了非暴力骚扰。

 

最终,法院随即发出为期五年的限制令,禁止她前往母亲的住所。不过,检方也指出,蒙塞尔女士并不希望与女儿永远断绝关系,仍希望未来能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保持联系,并有机会实现和解。

 

奥里尔女士的导师,长发的萨马拉先生(如图所示,这是奥里尔女士在 Facebook 上发布的关于他在哥斯达黎加 40 天禁食讲座的帖子),60 岁,自称是“一位神秘的精神导师”

 

 

精神导师的回应

 

据了解,海拉的辩护律师指出,她患有焦虑、抑郁和眩晕症,并强调,“骚扰罪名不应被用来刑事化家庭内部的矛盾”。海拉本人也表达了希望修复与母亲关系的意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庭成员表示,海拉是个善良的人,但家人确实担心她会继续将大量金钱用于萨马拉身上。她需要明白的是,家人设立信托,是为了她自身的利益。

 

面对外界质疑,托尼·萨马拉回应称:“海拉在二十多年里支付给我的费用总额不超过1,750英镑,她大部分获得的指导都是免费的。我提供的课程是透明、安全的,从未强制执行40天禁食,该项目是完全自愿的,并需严格监督。”

 

海拉并没有回应媒体的问题。

 

丽莎评论

 

根据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法律,可以设立保护性信托(Protective Trusts)或全权信托(Discretionary Trusts),由受托人根据受益人情况灵活管理资产。也就是说,在本案中,家族通过设立信托基金来保障海拉的利益,并避免其可能的不理性支出,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是允许的。

 

同时,《1997 年骚扰保护法》(Protection from Harassment Act 1997)规定:若某人行为具有持续性,并导致他人产生焦虑或恐惧感,即可能构成违法骚扰。即使行为出自家庭成员,也同样适用。

 

例如本案中:

多次登门敲门、敲窗

频繁发送电子邮件或拨打电话

在对方常去的场所“偶遇”

 

法院在此类案件中可签发限制令(Restraining Order),即便当事人并未被定罪。

 

所以,我们建议大家:

 

第一,继承安排前应做好沟通

在进行任何财产分配前,应与所有受益人充分沟通,并形成书面协议,以避免将来因误解而引发家庭矛盾甚至法律纠纷。

 

第二,设立信托可作为保护机制

对于有心理健康或行为风险的家庭成员,设立家庭信托是合法且理性的资产保护方式,但建议透明执行、避免造成排斥感。

 

第三,明确家庭“联系边界”

即使在家庭纠纷中,也应尊重彼此空间和界限。高频、侵扰性的接触可能会被视为骚扰,建议通过律师、调解人等中介进行沟通。

 

第四,处理家庭冲突优先考虑调解:

英格兰家庭法鼓励使用家庭调解(Family Mediation)解决矛盾,避免将亲情问题诉诸刑事程序。

 

 

如果您在家庭继承中遇到任何问题,可进一步联系丽莎律师行,我们的家庭法律团队将为您提供专业建议与支持。

 

如果您对文章有任何疑问,请进一步联系丽莎律师行。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婚姻协议,通常被视为夫妻之间约定财产安排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在婚姻破裂时给予双方一定的保障。虽然在英国,婚姻协议并不具备强制的法律效力,但在离婚案件中,法官往往会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然而,婚姻协议并非总是有效。一些情况下,如果协议的签署过程存在问题,它的法律效力可能会被质疑。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一起真实的英国判例:PN v SA [2025] EWFC。

 

案子围绕一对来自中东的夫妻的离婚官司,尽管妻子在协议中同意放弃大部分财产索赔权,但家庭法院最终判决她获得高达2.3078亿英镑的赔偿——这也是英国离婚史上第三高的赔偿金额。

 

 

故事背景

 

H先生与W女士于1999年相识,2003年结婚,育有四个孩子。H先生掌控着庞大的离岸家族财富,身家极为丰厚;而W女士则没有属于自己的资产或独立收入。随着婚姻的推进,W女士在情感、经济和生活上愈发依赖丈夫。

 

根据法院资料,双方婚姻维持了20年,于2022年8月正式分居。2023年9月,W女士提出经济救济申请,并于2025年3月开始最终庭审。

 

分居时,两人总财富估计超过15亿英镑。然而至庭审时,这一数字降至约4.6亿至5.4亿英镑之间。

 

据悉,夫妻双方在婚后曾签署两份协议:一份于2021年完成,由W女士签字确认;另一份则在2023年提出。这两份协议均要求W女士在离婚时放弃大额经济权利。

 

在诉讼过程中,W女士质疑这些协议的有效性,认为自己并非在自由意志下同意。H先生则提出反诉,请求法院执行双方于2023年4月达成的《2023年和解协议》。

 

 

法院如何裁定?

 

法官认为,该协议“并非一份完整且最终的协议”,并支持W女士的观点。

 

法院指出,争议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存在具体的威胁或暴力,而在于一种更为隐蔽的力量:长期积累的情感压力。尽管缺乏明显的胁迫,但控制感始终存在。

 

负责本案的Knowles法官认为,W女士的自主能力在婚姻中逐渐被削弱。H先生经常质疑她的忠诚,拖延她获得法律咨询的机会,甚至将她和孩子的经济安全,隐晦地与协议签署相绑定。这是一种缓慢侵蚀、让人难以拒绝的心理过程。

 

在许多家庭中,特别是涉及代际财富的家庭,围绕信托、继承和资产保护的讨论是常见的,适度的说服也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在PN诉SA一案中,法院认为H先生的行为已经越界。他贬低W女士所信赖的法律顾问,暗示如果她不同意将面临严重经济后果,并制造出一种“顺从才是唯一安全选择”的氛围。这种环境破坏了协议所需的“自愿”基础。

 

协议在形式上看似完备:有签名、有流程、有文件——但“自愿”不是一个形式上的勾选项,而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心理状态。

 

此外,法院强调,在处理重大财务争议时,独立、专业的法律建议对于确保公平至关重要。然而法官发现,H先生在意识到W女士的律师可能反对协议后,刻意回避双方律师参与谈判,直到确信协议已经签署。

 

正如法院所言:

 

“丈夫有意隔离妻子与她信任的律师,试图在他们之间制造裂痕,以图谋取自身利益。他意识到该律师不仅提供法律建议,还在情感上支持妻子。他对律师的贬低言论进一步加剧了妻子的脆弱感,使她面临在关键时刻失去主要法律和情感支持的风险——这正是他的本意。”

 

最终,法院裁定婚姻协议无效,并命令H先生向W女士支付230,778,588英镑,约占婚姻期间资产的44%,近乎一半资产。

 

 

丽莎评论

 

自2010年英国最高法院Radmacher诉Granatino案以来,只要协议是自愿、知情且在执行时公平的,法院通常都会尊重婚前或婚后协议。然而,PN v SA案标志着法律立场的一次重要转变:法院不再仅仅关注协议本身是否公平,更重视协议签署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公或不当影响。

 

对于正在考虑签署婚前或婚后协议的家庭而言,这起案件并不是对协议制度本身的否定,而是一次重要的提醒:

 

协议的“形式合规”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协议达成的“过程是否公正”;

 

控制未必以明显争吵或压迫的形式出现,它有时是一种长期潜移默化的心理施压;

 

在经济地位不对等的关系中,较弱一方更需获得真正独立的法律支持与充分考虑的时间;

 

家庭中的“温柔”有时也可能演变为一种令人难以开口说“不”的压力。

 

对于打算签署婚前或婚后协议的伴侣而言,关键是尽早开展坦诚的沟通,各自寻求独立的法律建议,并全面披露各自的财务状况。这些做法不仅有助于保障协议的公平性,也能最大程度降低将来可能的法律风险——即使最终走向分手,也能更平和地结束关系。

 

 

如果您对家庭离婚纠纷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丽莎律师行,我们的家庭法律团队将为您提供专业建议与支持。

 

如果您对文章有任何疑问,请进一步联系丽莎律师行。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婚姻协议,通常被视为夫妻之间约定财产安排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在婚姻破裂时给予双方一定的保障。虽然在英国,婚姻协议并不具备强制的法律效力,但在离婚案件中,法官往往会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然而,婚姻协议并非总是有效。一些情况下,如果协议的签署过程存在问题,它的法律效力可能会被质疑。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一起真实的英国判例:PN v SA [2025] EWFC。

 

案子围绕一对来自中东的夫妻的离婚官司,尽管妻子在协议中同意放弃大部分财产索赔权,但家庭法院最终判决她获得高达2.3078亿英镑的赔偿——这也是英国离婚史上第三高的赔偿金额。

 

 

故事背景

 

H先生与W女士于1999年相识,2003年结婚,育有四个孩子。H先生掌控着庞大的离岸家族财富,身家极为丰厚;而W女士则没有属于自己的资产或独立收入。随着婚姻的推进,W女士在情感、经济和生活上愈发依赖丈夫。

 

根据法院资料,双方婚姻维持了20年,于2022年8月正式分居。2023年9月,W女士提出经济救济申请,并于2025年3月开始最终庭审。

 

分居时,两人总财富估计超过15亿英镑。然而至庭审时,这一数字降至约4.6亿至5.4亿英镑之间。

 

据悉,夫妻双方在婚后曾签署两份协议:一份于2021年完成,由W女士签字确认;另一份则在2023年提出。这两份协议均要求W女士在离婚时放弃大额经济权利。

 

在诉讼过程中,W女士质疑这些协议的有效性,认为自己并非在自由意志下同意。H先生则提出反诉,请求法院执行双方于2023年4月达成的《2023年和解协议》。

 

 

法院如何裁定?

 

法官认为,该协议“并非一份完整且最终的协议”,并支持W女士的观点。

 

法院指出,争议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存在具体的威胁或暴力,而在于一种更为隐蔽的力量:长期积累的情感压力。尽管缺乏明显的胁迫,但控制感始终存在。

 

负责本案的Knowles法官认为,W女士的自主能力在婚姻中逐渐被削弱。H先生经常质疑她的忠诚,拖延她获得法律咨询的机会,甚至将她和孩子的经济安全,隐晦地与协议签署相绑定。这是一种缓慢侵蚀、让人难以拒绝的心理过程。

 

在许多家庭中,特别是涉及代际财富的家庭,围绕信托、继承和资产保护的讨论是常见的,适度的说服也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在PN诉SA一案中,法院认为H先生的行为已经越界。他贬低W女士所信赖的法律顾问,暗示如果她不同意将面临严重经济后果,并制造出一种“顺从才是唯一安全选择”的氛围。这种环境破坏了协议所需的“自愿”基础。

 

协议在形式上看似完备:有签名、有流程、有文件——但“自愿”不是一个形式上的勾选项,而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心理状态。

 

此外,法院强调,在处理重大财务争议时,独立、专业的法律建议对于确保公平至关重要。然而法官发现,H先生在意识到W女士的律师可能反对协议后,刻意回避双方律师参与谈判,直到确信协议已经签署。

 

正如法院所言:

 

“丈夫有意隔离妻子与她信任的律师,试图在他们之间制造裂痕,以图谋取自身利益。他意识到该律师不仅提供法律建议,还在情感上支持妻子。他对律师的贬低言论进一步加剧了妻子的脆弱感,使她面临在关键时刻失去主要法律和情感支持的风险——这正是他的本意。”

 

最终,法院裁定婚姻协议无效,并命令H先生向W女士支付230,778,588英镑,约占婚姻期间资产的44%,近乎一半资产。

 

 

丽莎评论

 

自2010年英国最高法院Radmacher诉Granatino案以来,只要协议是自愿、知情且在执行时公平的,法院通常都会尊重婚前或婚后协议。然而,PN v SA案标志着法律立场的一次重要转变:法院不再仅仅关注协议本身是否公平,更重视协议签署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公或不当影响。

 

对于正在考虑签署婚前或婚后协议的家庭而言,这起案件并不是对协议制度本身的否定,而是一次重要的提醒:

 

协议的“形式合规”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协议达成的“过程是否公正”;

 

控制未必以明显争吵或压迫的形式出现,它有时是一种长期潜移默化的心理施压;

 

在经济地位不对等的关系中,较弱一方更需获得真正独立的法律支持与充分考虑的时间;

 

家庭中的“温柔”有时也可能演变为一种令人难以开口说“不”的压力。

 

对于打算签署婚前或婚后协议的伴侣而言,关键是尽早开展坦诚的沟通,各自寻求独立的法律建议,并全面披露各自的财务状况。这些做法不仅有助于保障协议的公平性,也能最大程度降低将来可能的法律风险——即使最终走向分手,也能更平和地结束关系。

 

 

如果您对家庭离婚纠纷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丽莎律师行,我们的家庭法律团队将为您提供专业建议与支持。

 

如果您对文章有任何疑问,请进一步联系丽莎律师行。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丽莎律师行定期发布实用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法律资讯!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直接联络我们,提出任何法律咨询。

订阅我们的电子报

Subscribe Newsletter Blog Sidebar Chinese

这个字段是用于验证目的,应该保持不变。
Untitled(Required)

欢迎咨询我们,并了解我们如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