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London Road,
London, SE1 6JZ
020 7928 0276
info@lisaslaw.co.uk

新闻与见解

Taylor Swift的订婚就像浪漫、耀眼、童话般的爱情故事,瞬间刷爆全网。但是,在羡慕她的爱情时,背后却有一个更敏感、更现实的问题:婚前协议。

 

婚前协议,在英国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

 

签了协议,就一定能得到法律保护吗?

 

如果在英国订婚,要怎么做才能确保协议真的算数?

 

明星和亿万身家如何操作,普通人又该注意哪些细节?

 

明星的感情生活常常让人津津乐道,但他们的选择,其实也给我们普通人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疑问。

 

这一期视频,我们就带你一起揭开:英国婚前协议能否被真正承认的秘密。点击观看完整视频,答案马上揭晓!

 

《爱情童话归爱情童话,现实中婚前协议能不能真正在英国生效?》

 

莎粉们喜欢我们的影片吗?之后,丽莎还会继续以简单平易的方式,和大家科普更多英国法律信息。

 

想要学习更多,记得关注我们!

 

丽莎还要提醒,所有我们制作的视频,都会同步发布在丽莎的官方YouTube平台。如果想要观看更多丽莎视频,可以关注我们(丽莎律师行)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mpxpJNXwSfgy7_z6ljKmg

 

我们也有英文版YouTube(Lisa’s Law Solicitor):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MHpkVaHm6EsGunDg1xUpQ

 

如果对于视频内容,英国法律的更多方面,还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直接咨询丽莎律师行。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今年,来自中国的潮玩“Labubu”风靡全球,这款出自香港艺术家Kasing Lung创作的插画系列《The Monsters》中的角色,凭借着“兔耳、精灵、顽皮笑容”的独特造型,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Labubu”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毛绒玩具,而是兼具“艺术收藏”和“潮玩盲盒”的双重属性。尤其是“盲盒”机制更让“Labubu”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惊喜感。消费者购买一个盒子时并不知道里面是哪一款,可能是常见款,也可能是极为稀有的隐藏款。

 

这种“开盲盒”的心理刺激,让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随着Rihanna、Dua Lipa、David Beckham等一众欧美明星在社交媒体上的晒照,让“Labubu”彻底火出圈,在全世界风靡,甚至有人凌晨排队五个小时,只为抢到一盒最新系列。

 

然而,这让很多人看到了商机,想从“Labubu”的风口上分得一杯羹。

 

 

英国的“Labubu”热潮:排队、炒价与混乱

 

“Labubu”的潮玩现象在英国引发狂热。在今年早些时候,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的Pop Mart专卖店门口,常常可以看到长龙般的队伍。每逢新系列发售,黄牛党和粉丝挤满商场,二手市场上的价格更是水涨船高,有的隐藏款价格甚至被炒到数百英镑。

 

2025年5月,伦敦东部Stratford的Westfield购物中心就因为Labubu的发售引发了一场群殴事件——人们为了一盒玩偶大打出手,视频在社交媒体疯传。这也说明“Labubu”在英国的火爆程度。当然,不少人是“黄牛”,想要自己买到后立即高价转卖。

 

随后,为了减少这样的情况,Pop Mart暂时停止了在英国的发售,随后改为线上抽签的方式,只有“中奖”的人才能去门店购买,减少了排队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

 

然而,热潮之下,危机也悄然滋生。当正版“Labubu”供不应求、价格飙升时,不法分子盯上了这个巨大的市场缺口。于是,形形色色的“假Labubu”迅速涌入英国。

 

 

假货的泛滥:从电商到街头小店

 

据英国边境署(UK Border Force)透露,仅在2025年上半年,英国海关就截获了数十万只“假Labubu”,它们大多来自中国、香港和土耳其。这些假货通过快递小包、空运货物被大量走私进境。

 

即便政府严防死守,仍有数以万计的假货漏网。一旦流入市场,它们很快进入非法分销网络,被摆上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地的商店里以及各类临时快闪店的货架上,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电商平台。

 

英国消费者的“踩坑经历”屡见不鲜:有人在某电商平台下单,自以为买到的是正版“Labubu”,却收到粗制滥造的假货;有人在市集上买到的“Labubu”,回家才发现轻轻一捏眼珠就掉了下来。

 

当然,有一些眼力好的朋友会认出“假Labubu”,但只要一问商家,他们就会解释称:这不是“Labubu”而是“Lafufu”。

 

“假Labubu”,不仅仅是假货那么简单

 

不少人可能觉得,我就是买一个玩玩,不在乎真假。但事实上,假货的危害远比“花了冤枉钱”严重。

 

1.安全风险

 

多地的Trading Standards(英国地方标准监管机构)在查获的假“Labubu”中发现:

 

玩偶含有容易脱落的小零件,可能造成幼儿窒息。

 

有些娃娃材质劣质,遇到挤压就碎裂。

 

甚至有的假玩具含有超标化学物质,可能危害儿童健康。

 

因为正版玩具必须经过英国及欧盟玩具安全法规的严格检测,而假货往往完全绕过了这些程序。

 

2.经济损失

 

假货直接冲击了Pop Mart及英国零售商的利益。专家估算,假“Labubu”已经让英国合法零售商损失数百万英镑的销售额。这不仅是企业收入的流失,更是对整个英国消费市场的伤害。

 

3.助长有组织犯罪

 

假货产业链往往与洗钱、人口贩卖甚至恐怖主义资金有关。相比贩毒,卖假货“低风险、高回报”,因此越来越多的犯罪集团转而从事此类活动。

 

换句话说,每一个买到的“假Labubu”,背后都可能是一个庞大的黑色产业链。

 

 

在英国,售假可能面临怎样的处罚?

 

那么,在英国销售假“Labubu”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可能面临怎样的处罚?

 

1.侵犯商标权(Trade Marks Act 1994)

 

Pop Mart的“Labubu”作为注册商标和版权作品,受法律保护。根据《商标法》第92条:

 

故意销售或分销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属于犯罪行为。

 

最高可判处10年监禁,并处以罚金。

 

举个例子:2021年,英国曼彻斯特一名商贩因在“Counterfeit Street”市场上销售大批假冒耐克、阿迪达斯运动鞋,被法院判处两年监禁,并没收价值超过50万英镑的资产。如果将此类案例类比到“假Labubu”上,一旦商家被查获大规模销售侵权玩具,同样可能面临监禁、罚款以及资产冻结。

 

2.侵犯版权(Copyright, Designs and Patents Act 1988)

 

“Labubu”的形象属于原创艺术作品。未经授权复制、生产玩偶,构成版权侵权。侵权者不仅需停止销售,还可能承担高额赔偿责任。

 

Pop Mart作为权利人,可以向法院申请禁令(injunction),要求商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追讨赔偿。赔偿金额通常会根据假货数量、市场损失以及品牌声誉受损程度来确定。

 

3.违反消费者保护法(Consumer Protection from Unfair Trading Regulations 2008)

 

销售假货属于“误导性商业行为”,可能被处以无限额罚款。

 

商家还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4.违反产品安全法(General Product Safety Regulations 2005)

 

若假玩具存在安全隐患,销售者可能因“供应危险商品”而被刑事起诉。

 

最高处罚包括监禁和罚款。

 

此外,地方政府的Trading Standards有权扣押假货、责令停售,并向法院申请禁令。被查获的零售商可能面临:

 

罚款数千到数万英镑;

 

被迫公开道歉或接受监督;

 

严重者甚至会被起诉追究刑责。

 

目前,已有销售“假Labubu”的商家收到了警告。2025年7月,英国North Tyneside Council就在短短3周内查获超过2,000件“假Labubu”,13家商户收到了正式书面警告。若继续违法,这些商家很可能会被起诉。

 

 

作为消费者,如何维权?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如何避免成为假货的受害者?

 

认准正规渠道:尽量在Pop Mart官方门店或认证经销商购买,不要贪图便宜在陌生电商平台下单。

 

提高辨别力:“假Labubu”通常做工粗糙,包装印刷模糊,价格远低于市场价。

 

举报机制:如果怀疑是假货,可以向当地Trading Standards或英国知识产权局(IPO)举报。

 

如您买到假货,不论您购买之前是否知情,丽莎建议您进行举报,保护您自身的权益。

 

对于商家,商品被侵权,如何维权?

 

其实,假货问题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直接打击了正版商家的生存空间。那么,当商品被侵权时,企业或零售商应如何维护自身权利?

 

1.注册和确认知识产权

 

商家首先要确保在英国和欧盟完成商标、外观设计或版权登记。只有在权利明晰的前提下,才能依法追究侵权者责任。Pop Mart就在全球多个司法管辖区注册了“Labubu”商标,为维权提供了坚实基础。

 

2.向Trading Standards举报

 

如果发现市场上有大量假货,可以直接向地方Trading Standards部门举报,请求查处。他们有权扣押商品、封存仓库,并将案件移交法院。

 

3.申请禁令(Injunction)

 

企业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法院紧急下达禁令,禁止侵权商家继续销售假货。这种方式能在短时间内遏制损失扩大。

 

4.索赔与追偿

 

企业可要求侵权者赔偿因假货导致的经济损失,包括:

 

销售额下滑

 

品牌形象受损

 

打击假货所花费的额外执法成本

 

英国法院在计算赔偿时,通常会参考侵权规模、获利金额及恶意程度。

 

5.跨境合作

 

鉴于很多假货来源于海外,企业可以通过与海关(UK Border Force)和知识产权局(IPO)合作,在进口环节直接拦截侵权商品。这种“源头阻断”方式,比事后维权更为高效。

 

6.公共宣传与消费者教育

 

除了法律手段,企业还应主动发布公告,提醒消费者识别真假,减少市场对假货的需求。

 

其实对于商家来说,维权并非只是“打官司”,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知识产权注册、行政执法配合、司法维权和社会宣传。如果您需要任何帮助,或是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咨询丽莎诉讼部。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莎粉们,您有没有在商店办理过会员积分卡?很多人可能都知道,积分卡可以用来兑换奖品、抵扣现金,是买东西时的“小确幸”。但您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积分,其实比你想象的更值钱,而且早就成了网络犯罪分子的目标。

 

据报道,如今有一个高达3亿英镑的黑市,专门用于非法交易被盗的会员积分。使用Boots Advantage和Nectar卡的用户,已经成为黑客眼中的“肥羊”。这些积分原本是大家一笔一笔、慢慢积攒下来的“隐形钱包”,如今却可能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一扫而空。

 

 

Nectar卡被盗刷

 

在英国生活的朋友,大概都对Nectar不陌生——这是英国最受欢迎的积分奖励计划之一。自2002年推出以来,会员总数超过2300万人——Nectar如今由Sainsbury’s运营。

 

通常来说,只要在参与商家购物,例如Sainsbury’s、Argos、Esso、eBay等平台,用户就能积攒 Nectar积分。这些积分不仅可以在消费时抵扣现金,还能兑换商品、服务,甚至电影票和出行福利。

 

说得直白点,Nectar积分就等于“隐形钱包”里的现金。

 

一些持有 Nectar 卡的 Sainsbury’s 顾客也受到了影响

 

但正因如此,它也成了网络犯罪分子的眼中“肥肉”。

 

来自肯特郡克雷福德的清洁工Julie Dowling,就是众多受害者之一。为了省点圣诞节的购物预算,她一整年攒下了46,000Nectar积分(价值约230英镑)。

 

然而在今年6月的某一天,她的积分突然被一位来自赫特福德郡圣奥尔本斯的陌生人全部盗用。好在,Julie最终成功追回了损失,但这场虚惊也让她对积分安全问题心生警惕。

 

另一位受害者是什罗普郡的助产士Gail Birch,她在今年2月也遇到了类似情况:15,800积分(价值约79英镑)被人在伦敦北部的芬斯伯里公园盗刷。

 

 

究竟是谁在偷我们的积分?

 

据英国媒体报道,如今每20个英国人中就有1人成为“积分强盗”的目标!而这些网络犯罪分子,正在用人工智能生成的随机卡号,疯狂测试,直到“撞”到真实可用的账户。

 

一旦得手,他们就能制作虚假的条形码,在无需你知情的情况下,直接盗走你尚未使用的积分。据估计,英国消费者尚未领取的积分总额可能高达60亿英镑!

 

反网络犯罪平台Arkose Labs的首席运营官Frank Teruel在接受《太阳报》采访时形容:

 

“这是一场现代的会员卡网络战。这和走进银行偷钱没有太大区别。唯一的不同是,现在你可以躲在屏幕后面、坐在地球的另一头实施犯罪,几乎没人能追踪到你。”

 

积分盗窃战早已打响?Boots和Tesco也中招

 

事实上,类似的积分盗用事件并非首次发生。

 

早在2020年3月,Boots就曾发现其约15万个Advantage Card账户遭遇“异常登录尝试”。黑客通过从其他网站泄露的用户名与密码组合,试图登入并滥用用户积分。

 

Boots Advantage 卡客户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目标(资料图)

 

为避免事态扩大,Boots紧急暂停了积分付款功能,并表示一旦确认用户积分遭盗用,将提供补偿。

 

同一时期,Tesco也因为类似的账户安全问题,主动为60万名顾客更换了新的会员卡。

 

就在去年的一次大规模攻击中,Nectar被盗走了高达1250万积分,约合63,000英镑。为此,今年二月,Nectar推出了“消费锁定(Spending Lock)”功能:用户可以手动冻结积分账户,防止他人盗用;锁定期间,仍可累积积分、享受促销,但使用积分前需自行解锁。

 

Sainsbury’s表示:“Nectar是英国最大的会员计划之一。我们对账户安全极为重视,已采取多项措施防范欺诈,包括推出‘消费锁定’功能。”

 

他们还特别提醒,任何怀疑账户被盗的用户,都可以拨打Nectar帮助热线寻求支持。

 

 

丽莎评论

 

看完这篇文章,很多人可能想问:如果我的积分被盗了,应该怎么办呢?如果你发现自己的Nectar、Boots Advantage或其他会员积分账户被盗刷,第一步应立即联系该忠诚度计划的客服团队。向他们说明情况,并要求对方调查账户异常使用记录。

 

多数积分服务商在其用户协议中都包含关于“未授权使用”或“账户安全”的条款,一旦确认确实为非本人操作,通常会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或积分恢复。保留好所有证据,例如账户变动截图、系统通知、电邮提醒等,将有助于后续处理。

 

此外,如果你怀疑自己遭遇了网络诈骗,可以向英国的国家网络诈骗举报中心(Action Fraud)提交报告。这是英国警方和网络安全部门合作设立的官方平台,专门用于处理包括积分盗用在内的网络欺诈行为。

 

作为预防措施,建议你立即修改相关账户密码,确保密码独一无二、足够强度,并开启双重验证(如果平台支持)。此外。定期查看账户交易记录,也能及时发现异常使用。

 

如果积分提供商拒绝赔偿或态度消极,你可以进一步向英国的消费者维权平台如Resolver提出正式投诉,或联系地方的Trading Standards部门。需要时,你也可以咨询律师或寻求法律援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积分本质上并非真正的“现金”,英国法律对其保护力度可能不如银行账户资金那么高,因此是否能通过法律手段完全追回损失,还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判断。

 

最后,别忘了关注平台的官方渠道公告,一些忠诚度计划(如Nectar)已经推出了“消费锁定”等新功能,能有效防止积分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使用。为了避免积分“蒸发”,最重要的仍是加强账户安全和提高警觉。

 

那么,从商家的角度来看?该怎么应对呢?很多在英国开店的个体商户、小企业,可能也会通过一些积分合作计划来吸引顾客、促进回头率。当积分系统被黑、被盗刷时,商家其实也是受害方之一。所以,商家们可以这么做来防止事件发生:

 

  1. 培训员工识别“异常交易”

 

很多积分盗刷最终都要在线下门店“兑现”——比如顾客拿着积分抵现、兑换商品、加油、换礼品卡等。因此前线员工必须具备基本判断力:

  • 注意频繁使用大量积分、尤其是不符合常规消费行为的交易;
  • 对于陌生面孔,尤其是未出示实体卡、仅提供号码或条形码的顾客,可要求额外验证,如确认账号名、部分邮编、绑定手机号等;
  • 店内系统若支持,可以设置“高额积分使用时提示经理审批”。

 

  1. 使用平台提供的安全工具

 

一些平台(如Nectar)已推出“消费锁定”、“账号验证提示”等安全工具,商家也应配合使用,并主动提示顾客启用。例如:

  • 要求顾客在消费时解锁积分账户;
  • 不接受截图条码,仅限App实时扫码;
  • 更新POS系统,加入积分验证逻辑(避免离线扫码被滥用)。

 

  1. 签约时了解条款:积分被盗,谁负责?

 

不少中小商户通过第三方服务(如Yoyo、Loyalzoo 等)对接Nectar或Boots Loyalty Program,而不同平台在积分被盗情况下的责任归属不尽相同:

  • 有的平台明确积分被盗由消费者平台承担;
  • 也有些小型积分系统,若商家未能验证交易真实性,损失由商家买单。

 

因此,商家在签约参与忠诚计划前,一定要细读相关商家服务协议,明确在发生积分欺诈时平台是否会赔付、是否提供交易保险等。

 

  1. 遇到欺诈时,及时报告并协助调查

 

如果怀疑某笔积分交易为欺诈,应立刻通过官方渠道(如Nectar for Business后台、Boots B2B客服等)报告,保留交易记录、监控录像和POS数据。商家主动配合,不仅有助于平台调查,也可能避免重复受害或后续追责。

 

如果您在英国经营商铺并遇到任何法律问题,欢迎随时联系丽莎律师行。我们的商法部门可为您提供专业法律建议,协助您妥善应对各种挑战。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莎粉们周一好!丽莎为大家整理了近期值得关注的英国移民快讯,本篇将涵盖的重点移民讯息有以下:

  • “一手送走,一手接人”:英法移民新计划能走多远?
  • 英国社会正在撕裂?伦敦爆发大规模反移民游行
  • 雇主注意:内政部1年撤销近两千工签牌照
  • 2025年一季度非法打工报告出炉:华人餐饮成重灾区

 

 

→“一手送走,一手接人”:英法移民新计划能走多远?

 

此前,丽莎曾和大家提到过,英法之间达成了非法移民遣送协议,点击这里查看。

 

根据安排,从本周开始,部分通过小船越境进入英国的移民将被送回法国。这正是英国和法国新近达成的“以一还一”移民遣送计划的开端。简单来说,英国会把一些非法入境的移民送回法国,同时接收一部分通过正规渠道申请成功的人来英定居。

 

首批遣送航班预计会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起飞,航班采用的是普通的商业飞机而非专门包机,以降低成本。届时,会有安保人员陪同他们登机。虽然计划细节已经曝光,但政府官员依然拒绝公布遣送人数。

 

听上去像是一种平衡:既堵住了“偷渡”的口子,又保留了合法入境的渠道。

 

然而,这一协议也引发了巨大争议。首先,批评者就指出,遣返人数实在太少,首批可能不足百人,而非法入境的数量却屡创新高——今年已有超过3万非法移民通过小船抵达英国,是有记录以来最快突破这一数字的一年。

 

部分反对党人士甚至直言,该协议“几乎无用”,更像是工党政府的“作秀”,因为法国拒绝接受“所有非法移民”的遣送要求。与此同时,法律挑战也在暗处酝酿。遣送通知提前5天送达,意味着移民有机会寻求法律援助,提出上诉或申请庇护,从而拖延甚至阻止遣返。

 

从某种意义上说,英法的“以一还一”遣送计划更像是一次探索性的试水。它既要面对现实的法律障碍,也要平衡公众的焦虑和政治的压力。

 

您觉得英法之间的遣送计划有用吗?欢迎在文末评论与丽莎分享您的观点。

 

 

→英国社会正在撕裂?伦敦爆发大规模反移民游行

 

上周六(9月13日),伦敦街头涌入了超过十万名支持极右翼人士汤米·罗宾逊(Tommy Robinson)的示威者,这是英国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右翼游行之一。

 

人群高举英格兰与英国国旗,喊着“把他们送回去”的口号,抗议非法移民问题。与他们相对的,是五千多名“反种族主义”示威者,两股人潮被警方隔开,但对抗的气氛贯穿始终。

 

伦敦警方显然没有预料到游行规模会如此之大,称游行“已经大到无法容纳在白厅街”,并从英国各地开始调派警力。随着部分人群试图突破封锁,场面失控,瓶子、烟火甚至拳脚接连砸向警员,造成26名警察受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警方当场逮捕了20多人,并强调后续还会继续追责。

 

甚至,远在美国的美国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通过视频连线“凑热闹”,批评英国政府,呼吁“换届选举”。

 

一些右翼示威者甚至带着孩子,把这场游行包装成“自由与爱国”的节日。但在另一边,反种族主义阵营的口号则是“伦敦不是法西斯城市”,他们强调真正的力量在于包容与团结。

 

这场示威撕开了英国社会的矛盾:移民问题已经压倒经济,成为英国社会最敏感的焦点。支持者认为政府“软弱”,要求彻底阻止非法移民;反对者则警告,仇恨与分裂只会让社会更加脆弱。

 

移民议题不仅关乎边境和法律,更关乎人们心中的安全感与认同感。英国社会开始“右转”的情况下,对于移民群体来说恐怕不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生活空间的压缩,甚至是移民之路受阻。

 

→雇主注意:内政部1年撤销近两千工签牌照

 

过去一年里,英国政府对滥用移民制度的雇主展开了前所未有地整顿。

 

数据显示,从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共有1,948份雇主担保资质被取消(工签牌照被撤销),比上一年度的937份翻了一倍,远远超过前几年仅两三百份的水平。

 

也就是说,一些企业并没有遵守相关移民法规,而是利用这个制度钻空子。

 

常见的违规方式包括:用签证帮助移民绕过移民法的要求;承诺的工作岗位根本不存在、或者压低工资;买卖工签甚至直接剥削那些依赖工作留在英国的外籍员工。

 

这不仅让外籍员工处境艰难,也使得部分雇主在市场竞争中通过“违规降本”获得不公平优势。被点名问题最多的行业,正是人手紧缺、用工压力大的成人护理、餐饮酒店、零售和建筑业。

 

在近期的移民执法活动中,英国内政部还使用了数据和情报共享的新手段。内政部以往多依赖实地突击走访,现在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他们已经发现一些容易出现移民合规问题的企业共性,这样就更容易揪出那些在法律边缘游走的企业,从而加快处理速度。

 

对于合法用工的企业来说,维持担保牌照的合规性显得尤为关键。具体来说,雇主应做到:

 

真实岗位:确保所提供的职位确实存在,且符合签证类别的要求。

 

合理薪资:支付与市场水平一致的工资,避免压低薪资或少付薪水。

 

履行承诺:招聘时承诺的工作内容与条件必须兑现,不得“虚假招聘”。

 

及时报告:如员工离职、职位变动等情况,应按规定及时向内政部报告。

 

保存记录:妥善保存员工的签证、工作记录及相关文件,以备抽查。

 

定期自查:企业可主动进行内部合规审计,防止无意违规。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雇主担保牌照的审查只会越来越严格。对企业来说,守规矩不仅是避免处罚的底线,也是维持长远经营和品牌信誉的关键。如果您遇到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移民部。

 

 

→2025年一季度非法打工报告出炉:华人餐饮成重灾区

 

根据英国政府公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1月至3月期间共有超过100家企业因非法打工被罚,显示政府对“非法打工”问题的整治力度持续加大。

 

本季度最高单笔罚金达£240,000,主要集中在餐饮业,尤其是中餐馆和外卖店,成为被查处的“重灾区”。例如,位于苏格兰阿伯丁的某餐厅以及伯明翰的某餐厅,都收到了六位数的罚单。

 

从行业来看,餐饮业、杂货零售、洗车店、电子烟商店、建筑行业以及小型便利店是最常见的违法雇主类型。这类企业的特点就是人员流动大,雇佣流程往往不规范,加上对人工需求旺盛,容易触碰合规红线。

 

在被处罚的企业中,丽莎可以发现许多中餐、中餐外卖店的身影,可见华人餐饮业仍面临较高的合规风险。

 

上文丽莎就提到,英国内政部的移民执法团队在打击非法打工问题上采取更高强度的数据共享和突击检查,这使得查访更具针对性,准确率更高。

 

企业一旦发现违规,动辄数万英镑的罚款让一些小企业完全无法承担,尽管有相应的减免政策,但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丽莎在这里提醒广大企业主:在用工前请做好工作权利检查,以避免巨额罚款从天而降。

 

 

好了,本期的《丽莎移民快讯》就到这里。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在英国多塞特郡,两位邻居因“一英尺”的土地争议,卷入了一场长达五年的法律纠纷。

 

原本看似微不足道的边界问题,最终演变成一场代价惨重的官司——法律费用暴涨至原来的八倍,败诉的一方甚至面临强制卖房还债的局面。

 

 

为了1英尺土地陷入五年的法律纠纷

 

2016年,珍妮·菲尔德(Jenny Field)离婚后,便在多塞特郡普尔市哈姆沃西镇购买了一套三居室房产,计划着在这里过着安静的退休生活。

 

然而,这份宁静在2020年6月被打破——起因竟是一段围栏。

 

菲尔德女士在自家花园里拍了张照片,她表示,这套房产很快就会上市。

 

当时,她的邻居保琳·克拉克(Pauline Clark)购买了隔壁的房子。随后,保琳决定更换两户之间的旧木围栏。

 

但是,珍妮认为新围栏越界,占用了她自家一英尺的土地。两个月后,她请来承包商,擅自将6英尺高的新围栏拆除,并“收回属于自己”的土地。

 

菲尔德女士左边的平房和克拉克夫人右边的平房之间的边界一直是五年争议的焦点

 

这场围绕一英尺土地的纷争,最终演变成长达五年的法律拉锯战。

 

2021年2月,保琳率先将珍妮告上法庭,指控其非法侵入、盗窃以及财产损毁。案件在2022年12月进入审判阶段,最终由法官裁定保琳胜诉。

 

菲尔德女士在隔壁邻居建起围栏后,也建起了这道较小的围栏

 

珍妮被判需赔偿11,800英镑,用于修复围栏与挡土墙,并支付2,120英镑的法律费用。

 

判决并未终结这场争执。珍妮对结果表示不满,随后多次提起上诉,企图推翻原判。然而所有申诉均遭驳回,反而导致她的法律支出大幅增加,从最初的约1.4万英镑,飙升至超过11.3万英镑。

 

与此同时,她还不断向法院提交大量文件,迫使法院对她发布民事限制令。地区法官指出,珍妮递交了“数百甚至上千页”的文件,严重占用了法院资源,影响了其他案件的正常处理。

 

 

多次上诉,债务翻了八倍

 

在2025年9月的最新庭审中,珍妮缺席听证。

 

法官在她缺席的情况下裁定:若她在三个月内无法偿还113,266英镑的债务,法院将强制出售她位于哈姆沃西的三居室平房,该房产估值约42万英镑。

 

平房俯瞰着安静的死胡同里一片绿意盎然的成熟树木

 

此外,她还被追加支付7,454英镑的本案诉讼费用。

 

保琳的代表律师安娜·柯蒂斯(Anna Curtis)表示,出售房产是“最后的手段”,因为珍妮从未表现出任何偿还意愿,也未提出和解、再融资或房产净值变现的任何方案。

 

“这场纠纷对保琳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她甚至不得不接受私人心理咨询,以应对与邻居之间的长期冲突。”

 

面对法院裁决,珍妮承认:“我确实没有那么多钱。我已经找了中介准备以60万英镑出售房子,好偿还诉讼费用。我必须卖掉房子,因为我已经厌倦了住在这里。但我愿意每周还她1英镑。”

 

照片中的波琳·克拉克正离开伯恩茅斯郡法院,她告诉《每日邮报》,由于与隔壁邻居的争执,她“经历了地狱般的折磨”。

 

而保琳也直言,这场持续五年的纠纷让她“经历了地狱”。

 

“我本以为搬到一条安静的死胡同,能安心过日子。但从那天开始,我再也没有和她(珍妮)说过一句话。”

 

 

丽莎评论

 

这两位邻居因为一英尺土地的归属问题,陷入了长达五年的官司。最终,一方不得不卖房偿债,另一方则身心俱疲,甚至接受了心理咨询。这显然不是任何人希望看到的结果。

 

如果您也遇到类似的邻里边界问题,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无论问题大小,我们都建议您优先与邻居沟通。很多邻里纠纷的根源,其实是误解或沟通不畅。可以选择书面沟通,不仅更有记录,也能避免情绪化对话升级矛盾。

 

如果您认为邻居可能侵犯了您的土地,在采取任何行动前,建议先查阅土地注册记录。在英格兰,所有房产的边界信息都可以通过Land Registry查询。这个文件能明确法律上认定的边界位置,是非常关键的证据。

 

即使您确认对方确实越界,也千万不能自行“执法”。请务必尽快咨询律师,了解合法的维权途径。像本案中珍妮私自请人拆除邻居的围栏,这在法律上可能构成盗窃、破坏财产,甚至非法侵入,非常危险。

 

那应该怎么做呢?您可以请测量师出具边界报告,然后与邻居进行协商。如果对方拒绝配合,您可以通过正规法律程序解决。记得要保留所有沟通记录、施工时间、照片、合同等,这些都是未来处理纠纷的重要证据。

 

本案也提醒大家,一旦走上法庭,务必了解其中的法律风险。在英国,民事诉讼通常实行“败诉方赔偿”制度。一旦败诉,不仅需要承担自身费用,还要支付对方的律师费,总金额可能高达数万英镑。本案中,珍妮的法律费用从1万多英镑一路涨到了11万多,就是因为反复上诉失败所致。

 

此外,还要尊重法院程序,提交的材料应有依据、不过度。滥用司法资源可能会被法官发出“民事限制令”,正如本案所示。这不仅增加法律风险,也可能影响案件本身的判断。

 

最后,如果法院已经作出判决,务必及时执行或尽早协商付款方案。拒绝履行法院裁定、拖延不还,只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例如资产被冻结,甚至房产被强制出售。

 

本期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正在经历类似的邻居纠纷,或者遇到其他民事法律问题,欢迎随时联系丽莎律师行。我们的诉讼团队可以为您提供专业建议和实用解决方案。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莎粉们周一好!丽莎为大家整理了近期值得关注的英国移民快讯,本篇将涵盖的重点移民讯息有以下:

“一手送走,一手接人”:英法移民新计划能走多远?

英国社会正在撕裂?伦敦爆发大规模反移民游行

雇主注意:内政部1年撤销近两千工签牌照

2025年一季度非法打工报告出炉:华人餐饮成重灾区

 

 

→“一手送走,一手接人”:英法移民新计划能走多远?

 

此前,丽莎曾和大家提到过,英法之间达成了非法移民遣送协议,点击这里查看。

 

根据安排,从本周开始,部分通过小船越境进入英国的移民将被送回法国。这正是英国和法国新近达成的“以一还一”移民遣送计划的开端。简单来说,英国会把一些非法入境的移民送回法国,同时接收一部分通过正规渠道申请成功的人来英定居。

 

首批遣送航班预计会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起飞,航班采用的是普通的商业飞机而非专门包机,以降低成本。届时,会有安保人员陪同他们登机。虽然计划细节已经曝光,但政府官员依然拒绝公布遣送人数。

 

听上去像是一种平衡:既堵住了“偷渡”的口子,又保留了合法入境的渠道。

 

然而,这一协议也引发了巨大争议。首先,批评者就指出,遣返人数实在太少,首批可能不足百人,而非法入境的数量却屡创新高——今年已有超过3万非法移民通过小船抵达英国,是有记录以来最快突破这一数字的一年。

 

部分反对党人士甚至直言,该协议“几乎无用”,更像是工党政府的“作秀”,因为法国拒绝接受“所有非法移民”的遣送要求。与此同时,法律挑战也在暗处酝酿。遣送通知提前5天送达,意味着移民有机会寻求法律援助,提出上诉或申请庇护,从而拖延甚至阻止遣返。

 

从某种意义上说,英法的“以一还一”遣送计划更像是一次探索性的试水。它既要面对现实的法律障碍,也要平衡公众的焦虑和政治的压力。

 

您觉得英法之间的遣送计划有用吗?欢迎在文末评论与丽莎分享您的观点。

 

→英国社会正在撕裂?伦敦爆发大规模反移民游行

 

上周六(9月13日),伦敦街头涌入了超过十万名支持极右翼人士汤米·罗宾逊(Tommy Robinson)的示威者,这是英国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右翼游行之一。

 

人群高举英格兰与英国国旗,喊着“把他们送回去”的口号,抗议非法移民问题。与他们相对的,是五千多名“反种族主义”示威者,两股人潮被警方隔开,但对抗的气氛贯穿始终。

 

伦敦警方显然没有预料到游行规模会如此之大,称游行“已经大到无法容纳在白厅街”,并从英国各地开始调派警力。随着部分人群试图突破封锁,场面失控,瓶子、烟火甚至拳脚接连砸向警员,造成26名警察受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警方当场逮捕了20多人,并强调后续还会继续追责。

 

甚至,远在美国的美国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通过视频连线“凑热闹”,批评英国政府,呼吁“换届选举”。

 

一些右翼示威者甚至带着孩子,把这场游行包装成“自由与爱国”的节日。但在另一边,反种族主义阵营的口号则是“伦敦不是法西斯城市”,他们强调真正的力量在于包容与团结。

 

这场示威撕开了英国社会的矛盾:移民问题已经压倒经济,成为英国社会最敏感的焦点。支持者认为政府“软弱”,要求彻底阻止非法移民;反对者则警告,仇恨与分裂只会让社会更加脆弱。

 

移民议题不仅关乎边境和法律,更关乎人们心中的安全感与认同感。英国社会开始“右转”的情况下,对于移民群体来说恐怕不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生活空间的压缩,甚至是移民之路受阻。

 

 

→雇主注意:内政部1年撤销近两千工签牌照

 

过去一年里,英国政府对滥用移民制度的雇主展开了前所未有地整顿。

 

数据显示,从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共有1,948份雇主担保资质被取消(工签牌照被撤销),比上一年度的937份翻了一倍,远远超过前几年仅两三百份的水平。

 

也就是说,一些企业并没有遵守相关移民法规,而是利用这个制度钻空子。

 

常见的违规方式包括:用签证帮助移民绕过移民法的要求;承诺的工作岗位根本不存在、或者压低工资;买卖工签甚至直接剥削那些依赖工作留在英国的外籍员工。

 

这不仅让外籍员工处境艰难,也使得部分雇主在市场竞争中通过“违规降本”获得不公平优势。被点名问题最多的行业,正是人手紧缺、用工压力大的成人护理、餐饮酒店、零售和建筑业。

 

在近期的移民执法活动中,英国内政部还使用了数据和情报共享的新手段。内政部以往多依赖实地突击走访,现在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他们已经发现一些容易出现移民合规问题的企业共性,这样就更容易揪出那些在法律边缘游走的企业,从而加快处理速度。

 

对于合法用工的企业来说,维持担保牌照的合规性显得尤为关键。具体来说,雇主应做到:

  • 真实岗位:确保所提供的职位确实存在,且符合签证类别的要求。
  • 合理薪资:支付与市场水平一致的工资,避免压低薪资或少付薪水。
  • 履行承诺:招聘时承诺的工作内容与条件必须兑现,不得“虚假招聘”。
  • 及时报告:如员工离职、职位变动等情况,应按规定及时向内政部报告。
  • 保存记录:妥善保存员工的签证、工作记录及相关文件,以备抽查。
  • 定期自查:企业可主动进行内部合规审计,防止无意违规。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雇主担保牌照的审查只会越来越严格。对企业来说,守规矩不仅是避免处罚的底线,也是维持长远经营和品牌信誉的关键。如果您遇到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移民部。

 

 

→2025年一季度非法打工报告出炉:华人餐饮成重灾区

 

根据英国政府公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1月至3月期间共有超过100家企业因非法打工被罚,显示政府对“非法打工”问题的整治力度持续加大。

 

本季度最高单笔罚金达£240,000,主要集中在餐饮业,尤其是中餐馆和外卖店,成为被查处的“重灾区”。例如,位于苏格兰阿伯丁的某餐厅以及伯明翰的某餐厅,都收到了六位数的罚单。

 

从行业来看,餐饮业、杂货零售、洗车店、电子烟商店、建筑行业以及小型便利店是最常见的违法雇主类型。这类企业的特点就是人员流动大,雇佣流程往往不规范,加上对人工需求旺盛,容易触碰合规红线。

 

在被处罚的企业中,丽莎可以发现许多中餐、中餐外卖店的身影,可见华人餐饮业仍面临较高的合规风险。

 

上文丽莎就提到,英国内政部的移民执法团队在打击非法打工问题上采取更高强度的数据共享和突击检查,这使得查访更具针对性,准确率更高。

 

企业一旦发现违规,动辄数万英镑的罚款让一些小企业完全无法承担,尽管有相应的减免政策,但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丽莎在这里提醒广大企业主:在用工前请做好工作权利检查,以避免巨额罚款从天而降。

 

 

好了,本期的《丽莎移民快讯》就到这里。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在英国多塞特郡,两位邻居因“一英尺”的土地争议,卷入了一场长达五年的法律纠纷。

 

原本看似微不足道的边界问题,最终演变成一场代价惨重的官司——法律费用暴涨至原来的八倍,败诉的一方甚至面临强制卖房还债的局面。

 

 

为了1英尺土地陷入五年的法律纠纷

 

2016年,珍妮·菲尔德(Jenny Field)离婚后,便在多塞特郡普尔市哈姆沃西镇购买了一套三居室房产,计划着在这里过着安静的退休生活。

 

然而,这份宁静在2020年6月被打破——起因竟是一段围栏。

 

菲尔德女士在自家花园里拍了张照片,她表示,这套房产很快就会上市。

 

当时,她的邻居保琳·克拉克(Pauline Clark)购买了隔壁的房子。随后,保琳决定更换两户之间的旧木围栏。

 

但是,珍妮认为新围栏越界,占用了她自家一英尺的土地。两个月后,她请来承包商,擅自将6英尺高的新围栏拆除,并“收回属于自己”的土地。

 

菲尔德女士左边的平房和克拉克夫人右边的平房之间的边界一直是五年争议的焦点

 

这场围绕一英尺土地的纷争,最终演变成长达五年的法律拉锯战。

 

2021年2月,保琳率先将珍妮告上法庭,指控其非法侵入、盗窃以及财产损毁。案件在2022年12月进入审判阶段,最终由法官裁定保琳胜诉。

 

珍妮被判需赔偿11,800英镑,用于修复围栏与挡土墙,并支付2,120英镑的法律费用。

 

判决并未终结这场争执。珍妮对结果表示不满,随后多次提起上诉,企图推翻原判。然而所有申诉均遭驳回,反而导致她的法律支出大幅增加,从最初的约1.4万英镑,飙升至超过11.3万英镑。

 

与此同时,她还不断向法院提交大量文件,迫使法院对她发布民事限制令。地区法官指出,珍妮递交了“数百甚至上千页”的文件,严重占用了法院资源,影响了其他案件的正常处理。

 

 

多次上诉,债务翻了八倍

 

在2025年9月的最新庭审中,珍妮缺席听证。

 

法官在她缺席的情况下裁定:若她在三个月内无法偿还113,266英镑的债务,法院将强制出售她位于哈姆沃西的三居室平房,该房产估值约42万英镑。

 

平房俯瞰着安静的死胡同里一片绿意盎然的成熟树木

 

此外,她还被追加支付7,454英镑的本案诉讼费用。

 

保琳的代表律师安娜·柯蒂斯(Anna Curtis)表示,出售房产是“最后的手段”,因为珍妮从未表现出任何偿还意愿,也未提出和解、再融资或房产净值变现的任何方案。

 

“这场纠纷对保琳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她甚至不得不接受私人心理咨询,以应对与邻居之间的长期冲突。”

 

面对法院裁决,珍妮承认:“我确实没有那么多钱。我已经找了中介准备以60万英镑出售房子,好偿还诉讼费用。我必须卖掉房子,因为我已经厌倦了住在这里。但我愿意每周还她1英镑。”

 

照片中的波琳·克拉克正离开伯恩茅斯郡法院,她告诉《每日邮报》,由于与隔壁邻居的争执,她“经历了地狱般的折磨”。

 

而保琳也直言,这场持续五年的纠纷让她“经历了地狱”。

 

“我本以为搬到一条安静的死胡同,能安心过日子。但从那天开始,我再也没有和她(珍妮)说过一句话。”

 

 

丽莎评论

 

这两位邻居因为一英尺土地的归属问题,陷入了长达五年的官司。最终,一方不得不卖房偿债,另一方则身心俱疲,甚至接受了心理咨询。这显然不是任何人希望看到的结果。

 

如果您也遇到类似的邻里边界问题,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无论问题大小,我们都建议您优先与邻居沟通。很多邻里纠纷的根源,其实是误解或沟通不畅。可以选择书面沟通,不仅更有记录,也能避免情绪化对话升级矛盾。

 

如果您认为邻居可能侵犯了您的土地,在采取任何行动前,建议先查阅土地注册记录。在英格兰,所有房产的边界信息都可以通过Land Registry查询。这个文件能明确法律上认定的边界位置,是非常关键的证据。

 

即使您确认对方确实越界,也千万不能自行“执法”。请务必尽快咨询律师,了解合法的维权途径。像本案中珍妮私自请人拆除邻居的围栏,这在法律上可能构成盗窃、破坏财产,甚至非法侵入,非常危险。

 

那应该怎么做呢?您可以请测量师出具边界报告,然后与邻居进行协商。如果对方拒绝配合,您可以通过正规法律程序解决。记得要保留所有沟通记录、施工时间、照片、合同等,这些都是未来处理纠纷的重要证据。

 

本案也提醒大家,一旦走上法庭,务必了解其中的法律风险。在英国,民事诉讼通常实行“败诉方赔偿”制度。一旦败诉,不仅需要承担自身费用,还要支付对方的律师费,总金额可能高达数万英镑。本案中,珍妮的法律费用从1万多英镑一路涨到了11万多,就是因为反复上诉失败所致。

 

此外,还要尊重法院程序,提交的材料应有依据、不过度。滥用司法资源可能会被法官发出“民事限制令”,正如本案所示。这不仅增加法律风险,也可能影响案件本身的判断。

 

最后,如果法院已经作出判决,务必及时执行或尽早协商付款方案。拒绝履行法院裁定、拖延不还,只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例如资产被冻结,甚至房产被强制出售。

 

本期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正在经历类似的邻居纠纷,或者遇到其他民事法律问题,欢迎随时联系丽莎律师行。我们的诉讼团队可以为您提供专业建议和实用解决方案。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丽莎以前就多次提醒过大家:如果您打算在英国开餐厅,或者做任何生意,一定要提前搞清楚相关法律,营业时更要严格守规矩。别以为英国人看上去“好说话”,这边的执法人员一个比一个精,根本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

 

最近,位于英格兰西米德兰兹郡的一家餐厅就摊上事了,被暂停营业执照两个月——有可能还面临吊销执照。

 

 

执法部门突击检查

 

根据媒体报道,这家名叫Betsy’s X Little Dessert Shop的餐厅,开在斯塔福德郡利奇菲尔德市的博尔街(Bore Street),在当地还算小有名气。不过,最近它却因为一系列违规操作,摊上了不小的事。

 

按照他们的营业执照规定,这家店每天只能营业到晚上11点。但在过去几个月里,他们屡次违规,尤其是周五、周六的夜晚,经常偷偷营业到凌晨2点,把“夜生活”搞得风生水起。

 

虽然监管部门曾多次发出口头和书面警告,甚至还请餐厅负责人去警察局“喝了茶”,但该店在接下来的四个月里依旧我行我素,照旧超时营业,完全不把执照当回事。

 

直到2025年5月,事情彻底爆发——当地执法人员对这家餐厅进行了突击检查,结果一进门就惊了:竟然有8名员工直接住在店里!有的打地铺在仓库,有的干脆拿办公室当卧室,简直是“白天上班、晚上睡店”。

 

这种情况不仅不合规,更存在严重的火灾风险和人员过度拥挤问题。于是,环境卫生官员当场下达了紧急禁止令(Emergency Prohibition Order),要求所有住店员工立即撤离。

 

2025年9月8日,当地议会召开了公开听证会,围绕治安问题、公共安全和噪音扰民等方面展开审议。环境卫生官员与警方代表在会上表示,他们对该餐厅的管理层已完全失去信心,并建议直接吊销营业执照。

 

在听证会上,代表餐厅持照人的律师Duncan Craig提出辩护意见,最终评审小组决定暂停该店营业执照两个月,而并非永久吊销。

 

此外,餐厅还被增加了有关清洁与垃圾处理的运营条件。当地政府还要求有关部门继续跟进调查是否涉及移民问题或现代奴役行为。

 

 

丽莎评论

 

根据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法律,有一些类型的餐馆在经营前需要向当地政府申请营业执照(Premises Licence),比如说那些出售酒精的或者要在特定时间经营的餐厅。此外,若涉及酒精销售,还必须指定一名指定持照人(Designated Premises Supervisor, DPS)。

 

取得执照后,餐馆必须严格遵守执照中列明的各项条件,包括:

 

营业时间:不得超时经营。

用途限制:仅限于获批的经营活动(例如仅限餐饮,不得擅自变更为娱乐场所)。

噪音管理:需避免扰民,必要时需限制音乐播放的时间与音量。

人员管理:所有员工必须具备合法的工作与居留身份。

消防安全措施:应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卫生与食品安全:必须遵守《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条例》的相关规定。

 

若违反上述任一执照条件,轻则可能被警告或限制营业,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执照被暂停、修改甚至吊销。情节严重的,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该餐馆的问题不仅仅是多次违反规定的营业时间。他们允许8位员工在餐厅内居住,违反了《许可法》和营业执照的使用规定,还可能涉及其他多项违规。

 

比如,人员过度拥挤:违反《住房法》的相关规定;存在严重火灾隐患:违反消防安全法规;员工身份存疑:若这8人中有人非法居留,则可能违反《移民法》等等。

 

目前,当地执法部门还在跟进调查是否涉及移民问题或现代奴役行为。所以,我们还不确定是否涉及以上所说的情况。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查出确实存在非法居留,这家餐厅可能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这件事也给广大餐饮经营者,尤其是需要雇用海外员工的店主们敲响了警钟。请一定要遵守许可证要求的内容,如果确实有员工住宿需求,应遵循以下合规方式:

 

第一,不应在餐厅内提供住宿,除非满足以下条件:

确保物业原本的登记用途是混合用途——可以商民两用的(Mixed  Use);

场所已完成符合住宅用途的改造,并满足建筑及安全标准;

如属多人共住(超过3人),应申请HMO许可(多户住宅许可)

第二,员工住宿应另行安排:

如果有需要,可为员工租用合法住宅或公寓;签订正式租赁协议,确保住宿环境符合最低住房标准。

第三,及时通报与持续整改:

若地方议会或相关执法机构提出整改意见,应积极配合;

定期进行场所安全和合规性检查,防患于未然。

如果您在英国经营商铺并遇到任何法律问题,欢迎随时联系丽莎律师行。我们的商法部门可为您提供专业法律建议,协助您妥善应对各种挑战。

 

 

好的,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欢迎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挺有意思的离婚案,也是英国法院新鲜出炉的新案例:Helliwell v Entwistle(2025)。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哪怕是短暂、且没有孩子的婚姻,只要涉及到钱,尤其是婚前协议,一点“隐瞒”都可能影响最后的结果。

 

 

故事背景

 

Helliwell和Entwistle这对夫妇于2016年相识,并在2019年结婚。两人当时都是40岁出头的样子,婚后没孩子,婚姻持续了大概三年。

 

据了解,俩人的财富悬殊有些大。女方家里非常有钱,个人名下资产介于6000万至7000万英镑之间,年收入也很不错——约为65万英镑左右。而男方呢,曾经是普华永道(PwC)的注册会计师,净资产约为85万英镑,但是大多数都绑在与父母共有的一处房产中。

 

结婚那天,两人签了一份“互不追责型”的婚前协议,约定各自保留自身财产,共同财产按比例分割,离婚时不再提出任何财务要求。双方在签署协议时都进行了资产披露,意在增强协议的可执行力。

 

听起来应该很公平,而且,这个协议是双方在签署前都做了资产披露的,意思是——大家都把自己的身家透明地摆出来,彼此有个数,离婚时谁都不欠谁。然而,案件的关键转折点在于:妻子在签署协议时故意隐瞒了大量资产。

 

所以,后来在离婚的时候,男方翻脸了,事情闹到法院。他发现,女方仅仅只披露了大概1800万英镑的资产,但实际上她当时的资产还有6600万英镑!

 

法院怎么说?

 

在财务分配程序中,妻子辩称她并不清楚自己全部的资产状况,且由于害怕父亲,不敢询问详细信息。一开始,一审法官还是比较偏向女方的。法官接受了她的解释,认为她已经尽力讲出实情。

 

对于男方,法官认为——他不能仅仅因为资产披露数额偏低就否认婚前协议的效力,尤其是在他清楚妻子非常富有的前提下。加之这段婚姻较短且没有子女,婚前协议应当得到尊重。

 

尽管协议中写明丈夫在离婚时不应获得任何补偿,法官也没有完全无视现实。所以,他最终仍依据“基本生活需求”为其裁定了一笔40万英镑的赔偿金。

 

丈夫还是觉得不公平,立马提出上诉。他质疑婚前协议的有效性,并认为自己的“需求”被低估。简而言之,这个协议根本就是建立在虚假信息上,凭什么算数?

 

 

上诉法院怎么判?

 

上诉法院这回可就没那么轻信女方了。在上诉中,关键事实得以揭示:第一,妻子并非“不知道”自己的资产,而是刻意隐瞒,理由是她和父亲担心“涉税问题”;第二,她披露的资产为1800万英镑,但实际上她的真实资产为6600万英镑,确实故意隐瞒了73%的财产。

 

根据法院提供的资料看,本案核心参考判例是英国最高法院在Granatino v Radmacher [2011]中确立的原则:在判断婚前协议是否应被尊重时,第一步是要看协议是否存在法律上的瑕疵,例如强迫、欺诈或虚假陈述等。

 

上诉法院认为,这不是“小错误”——一审法官未进行这一必要分析。如果进行分析,他们理应认定妻子的蓄意不披露行为已构成“严重的欺诈性隐瞒”,从而使得婚前协议无效。

 

法院进一步指出,尽管法律并不强制要求签署婚前协议前必须进行资产披露或获得法律建议,但如果当事人自行承诺进行全面披露,却又故意隐瞒资产,那么这种行为将破坏协议的诚信基础,剥夺了对方做出知情决定的权利。

 

此外,法院还认为一审法院在评估丈夫的生活需求时,没有充分考虑夫妻在婚姻期间的生活水平,且受到了无效婚前协议的影响,从而误判了丈夫的经济需要。

 

因此,上诉法院决定:

 

原审判决被撤销;

 

婚前协议无效;

 

最终,案子将要发回高等法院,重新评估男方可以拿到多少钱。

 

 

丽莎评论

 

本案再次强调了在婚姻财务安排中透明和诚实的重要性:故意隐瞒资产可能会使婚前协议完全失效。尽管婚前协议在高净值人群中越来越常见,但其可执行性仍依赖于公平与知情同意。上诉法院的裁决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如果一方在签署协议时故意隐瞒关键财务信息,即使婚姻较短且无子女,协议也可能因此被推翻。

 

同时,法院有义务严格依据法律原则进行分析,确保结果公正。这个案子对很多签婚前协议的人是个提醒:即使是在短暂、无子女的婚姻中,夫妻的生活水平和个体的经济需求,依然必须依据《1973年婚姻案件法》第25条进行全面考量。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在离婚处理财产时遇到任何问题,请进一步联系丽莎律师行,我们的家庭法律师可以为您提供建议,协助您处理离婚事宜。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各位莎粉周五好,欢迎点击《丽莎商法快讯》,本周需要重点关注的英国商业、商法信息有:

  • 少缴4万镑印花税,英副首相雷纳辞职
  • 英2025年秋季预算日确定:财相面临艰难选择
  • 房产税传闻四起,8月英国房价小跌
  • 《1974年健康与安全法》修订案搁浅
  • CMA开启精细化管理,不立案也可收集证据
  • “未能防止欺诈”正式入罪,违法公司将承担刑责

 

 

→少缴4万镑印花税,英副首相雷纳辞职

 

今天(9月5日),英国政坛大地震:英国副首相兼住房大臣安吉拉·雷纳(Angela Rayner)因少支付4万英镑印花税而引咎辞职。

 

此前,她在购置布莱顿Hove一套80万英镑的海景公寓时,将自己在曼彻斯特房产的产权腾挪给了儿子的“家族信托”,这套新的海景公寓仅按普通标准支付印花税。

 

媒体报道后,税法专家认为安吉拉·雷纳这套海景公寓应该按照二套房标准缴纳印花税,也就是说她少缴了4万镑印花税。

 

公众迅速聚焦此事,舆论强烈批评她“逃税”——认为其身为副首相和住房大臣,这种失误不可接受。

 

在舆论压力下,安吉拉·雷纳宣布辞职。她在辞职信中提到,持续的媒体压力已对家庭造成巨大影响,也强调自己承担全部责任。这对于工党来说是一记重击,前有内政大臣无力解决移民庇护酒店问题,后又财政大臣面对财政黑洞要加税的前提下,副首相的辞职让工党看起来更加“无能”。

 

丽莎再次提醒广大房产投资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是必须的,否则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如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咨询丽莎房产部。

 

→英2025年秋季预算日确定:财相面临艰难选择

 

本周,英国财相雷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正式确认:2025年11月26日将会发布今年的秋季预算案(Autumn Budget),这是她上任以来的第二份预算。

 

一般来说,英国的秋季预算不仅关系到政府如何安排税收与开支,也关乎普通家庭的生活。包括医院、学校、军队、警察,这些大家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公共服务。

 

而现在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英国当前经济增长乏力,通胀不降反增,政府借钱的成本也达到了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每多借一分,未来就要多花一分来还。而财政大臣的“口袋”里,缓冲空间只剩下大约100亿英镑,远远不够填补巨大的缺口。

 

然而,工党在大选时承诺过,不会提高针对“工薪阶层”的三大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国民保险。这让外界猜测,政府可能会把手伸向其他地方,例如对银行利润征收暴利税、房产相关税,甚至改革市政税制度。无论哪一种,最终都会影响到不同群体的钱包。

 

但反对党并不买账,保守党批评她拖延预算,给经济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有经济学家更直言,现在是“摊牌时刻”,养老金三重保障、住房市场、福利改革和NHS生产力,都是绕不开的社会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今年的这份秋季预算将不会轻松。对政府来说,这是在“投资”和“紧缩”之间寻找平衡;对普通人来说,则要准备迎接各种可能的变化。未来一段时间,相信会有各类预测和不同消息出现,丽莎也会紧跟时事,第一时间为莎粉分享动态。

 

 

→房产税传闻四起,8月英国房价小跌

 

根据英国Nationwide Building Society的数据显示:8月全英平均房价比上个月下跌0.1%,大约少了1,585英镑。

 

目前,英国平均住房价格为271,079英镑,虽比去年同期稍高,但和2022年的峰值(273,751英镑)相比,已经出现回落。

 

为什么会这样?专家认为,除了利率和供应增加外,更大的不确定性来自财相雷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可能在秋季预算中推出房产税改革。

 

当前,市场盛传她可能取消印花税和现行的市政税,改为对价值50万英镑以上的房子征收年度税;甚至有说法是,如果卖掉价值超过150万英镑的住房,还要交资本利得税。

 

这些传闻让买卖双方心里都犯嘀咕,让市场变得更加不稳定。

 

这也导致市场上房源变多,买家选择余地大,出价也更强硬。想要成交,卖家只能主动降价。对于那些没有急需换房的人,干脆选择观望,等政策和税收明朗了再行动。

 

总的来说,英国的平均房价现在既不是大涨,也谈不上大跌,而是处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买家盼着利率继续降、收入涨一涨;卖家则要学会现实一点,给出更有吸引力的价格。至于新税制会不会真的到来,还是等到11月末的预算日才能揭晓。

 

→《1974年健康与安全法》修订案搁浅

 

去年,英国议员Liz Saville Roberts 提出了一项修订《1974年健康与安全法》的法案,希望明确要求雇主对员工的职场暴力和骚扰风险承担更具体的责任。比如,要求企业做风险评估、制定政策、给员工培训,并由健康与安全执行局(HSE)提供强制性的指导。

 

这本来让很多人觉得,职场环境可能会迎来更实质性的改变。可惜的是,原定二读的前一天,这一提案却被撤回,法案也就停在了半路。至于为什么会撤回,外界并不清楚。

 

这不是因为问题已经解决。尽管修订案没走下去,但丽莎建议企业依然不能掉以轻心:越早把防范措施做好,越能让员工安心,也能避免日后陷入更大的麻烦。

 

→CMA开启精细化管理,不立案也可收集证据

 

近日,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最近发布了两份简明指南,让大家更清楚它在消费者保护方面的执法方式。

 

首先,在调查权力方面,CMA可以在正式立案前、调查中,甚至不立案的情况下收集信息。手段包括发出书面信息通知、购买商品、观察企业行为,甚至在必要时进入场所。这些要求不仅针对被调查企业,也可能涉及持有相关信息的第三方。

 

另一份简明指南解释了CMA如何在《2024年数字市场、竞争与消费者法》下使用执法权,来判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即便没有被点名,也要保持合规;对个人或第三方来说,收到信息请求时要配合并按指示提交资料。

 

随着相关法律的逐步实施,CMA的“扩权”已经成为事实,并且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丽莎在这里建议广大商家首先自查问题,减少未来可能被调查的可能性,如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丽莎商法部。

 

 

→“未能防止欺诈”正式入罪,违法公司将承担刑责

 

英国内政部(Home Office)宣布,《2023年经济犯罪与企业透明法》中的新罪名“未能防止欺诈”已经正式生效。

 

根据这一规定,如果大型企业的员工或关联方为了公司利益实施了欺诈行为,公司本身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

 

不过,法律也给了企业一个“保护伞”:只要能证明自己已经采取了合理的预防措施,就可以作为抗辩理由。换句话说,公司不能再装作不知情,而是要主动建立制度,防范和阻止欺诈。

 

这对大企业来说,是一个警钟。合规不再只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真正影响公司能否免于被追责的关键。

 

 

好的,本周的《丽莎商法快讯》就先说到这里。如果您对于文章内容,或英国公司法、英国跨境电商方面的问题,或者其他英国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都可以进一步咨询丽莎律师行。

 

任何英国税务方面的问题,也欢迎联系咨询丽莎会计行。

 

觉得丽莎的文章不错?请不要吝于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是丽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尽力为莎粉们提供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

 

丽莎律师行 —— 最具国际化视野的英国华人律师行,专精于商业、房产、移民、家庭和诉讼法。<

丽莎律师行联络邮箱:info@lisaslaw.co.uk

联络电话:020 7928 0276

联络微信号:lisaslaw007

扫一扫,《丽莎知道》微信公众号:

author avatar
Shannon Chan

丽莎律师行定期发布实用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法律资讯!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直接联络我们,提出任何法律咨询。

订阅我们的电子报

Subscribe Newsletter Blog Sidebar Chinese

这个字段是用于验证目的,应该保持不变。
Untitled(Required)

欢迎咨询我们,并了解我们如何提供帮助。